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9|回覆: 2

[醫藥臨床] 歸脾湯加減治療崩漏

[複製鏈接]
臧大偉 發表於 2020-4-5 04: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崩漏的病名最早見於【素問·陰陽別論】,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提出『漏下』之名。金元時期李東垣在【蘭室秘藏】論崩漏主脾腎之虛,腎水陰虛,不能鎮受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傅青主女科】指出『止崩之藥不可獨用,必須於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創立『固本止崩湯』和『逐瘀止血湯』。

賈某,女,17歲,未婚,學生。2019年2月1日初診。主訴陰道不規則流血20餘天。在當地醫院門診檢查,血HC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子宮附件彩超均未見異常,今日來中醫科求治。症見:陰道不規則流血20餘天,月經量適中,色紅,無血塊,倦怠乏力,語聲低微,口苦、口乾,怕冷,飲食尚可,睡眠欠佳,多夢,小便略黃,大便成形,日1次。查體:神志清楚,形體偏瘦,面色萎黃,舌質紅,苔薄黃,右脈沉細,左脈沉弱。

中醫診斷:崩漏(心脾兩虛證)。

中醫治法: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佐以止血。治療以歸脾湯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朮15克,當歸5克,茯苓15克,遠志10克,炒棗仁10克,木香7克,棕櫚炭20克,地榆炭20克,血餘炭20克,淡竹葉10克,甘草5克,5劑。水沖取汁100毫升,日2次沖服。

二診:患者服藥4天後陰道流血量明顯減少,第5日將淨。倦怠乏力、語聲低微減輕,口苦、口乾、怕冷均明顯好轉,飲食尚可,睡眠改善,小便略黃,大便成形,日1次。舌質紅,苔薄白,右脈沉細,左脈沉弱較前有力。去上方棕櫚炭、地榆炭、血餘炭,繼服一周。

一周後電話隨訪,患者月經乾淨,無其他不適。囑其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按:該患者是由於學習壓力大,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導致脾氣虧虛,心失所養,出現脾失健運,統攝無權,血海不固,月事淋漓不盡,而發漏下。處方歸脾湯補脾益氣以攝血。方中黃芪、黨參、白朮、甘草補脾益氣,固本攝血;當歸補血養心;茯苓、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防止補益氣血的藥物滋膩礙胃;棕櫚炭、地榆炭、血餘炭具有收斂止血;淡竹葉瀉火利尿。(臧大偉 吉林省婦幼保健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南華經呀 發表於 2025-7-25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歸脾湯加減治療崩漏案析義】

按此案理法方藥甚合經旨,誠得東垣、青主心傳。今就病機、方義、治法三端詳析如下:

一、病機探賾
患者年少思慮傷脾,正合【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之旨。脾失統攝,血不歸經,發為漏下;心血暗耗,神失所養,故見多夢難寐。舌脈之象,右脈沉細主脾氣虛餒,左脈沉弱示心血不足,恰是心脾兩虛明證。傅青主所謂"血崩本於氣虛",此案脾虛氣陷,失其統血之職,與【女科】論述若合符節。

二、方藥鈎玄
歸脾湯本為嚴用和【濟生方】名方,本案化裁頗具匠心:
1. 參、芪、術、草四君為基,佐木香醒脾,深得"補而不滯"之妙。黃芪用量獨重,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義。
2. 血餘炭與地榆炭相配,一者止血兼化瘀(【本經】謂血餘炭"主五癃,利小便水道"),二者涼血收斂,防其留瘀。
3. 淡竹葉導心火下行,暗合"急則治標"之旨。尤妙在當歸僅用5克,避其辛溫動血之弊,而收補血和營之效。

三、治法次第
初診止血不忘澄源,三炭並用急塞其流;待血勢稍緩即撤炭藥,專事培本復舊,正合【景岳全書】"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舊"的治療次第。更值稱道者,二診脈象已現生機,而醫者不驟進溫補,謹守病機,足見辨證之精審。

此案啟示有三:少年崩漏多責心脾,不可妄投涼遏;止血需分緩急,炭類中病即止;調經當重情志,尤需囑患者頤養心神。學者若能參透此中三昧,則於婦科血證思過半矣。
鄒外 發表於 2025-7-28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歸脾湯加減治療崩漏案析義】

崩漏一證,歷代醫家多從脾腎立論。本案以歸脾湯加減取效,正合【蘭室秘藏】"脾胃虛損,下陷於腎"之旨。細析此案,有三重辨證精要:

一、脈證互參顯病機
患者面色萎黃、倦怠脈沉,顯系脾虛氣陷之象;而舌紅苔黃、口苦溲黃,又見鬱熱內擾之候。左脈沉弱主血虛,右脈沉細應氣虛,此乃典型心脾兩虛兼鬱熱證。【女科經綸】云:"崩漏雖屬血病,然由氣虛不能攝血者多",本案脈證與古籍論述若合符節。

二、組方配伍見匠心
處方以黃芪、黨參為君,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意;佐三炭(棕櫚、地榆、血餘)止血而不留瘀,暗合傅青主"於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尤妙在淡竹葉一味,既清心除煩,又導熱下行,與木香之行氣醒脾,共成"補而不滯,清而不伐"之局。此等配伍,深得東垣"昇陽舉陷"與丹溪"清熱瀉火"兩家精義。

三、治法次第合章法
初診以"塞流"為先,三炭並用急則治標;血止即去炭藥,專事"澄源"培本。此等治療次第,正應【景岳全書】"治崩之法,當先止血,次則調經"之訓。更值稱道者,二診脈象已現生機,而醫者仍守方續進,深諳"王道無近功"之理。

然須指出,少年崩漏尤當重視"天癸初至,沖任未充"的生理特點。【素問·上古天真論】言"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本案患者年方二七,治療時未加菟絲子、枸杞等益腎之品,稍嫌不足。若仿【傅青主女科】"經本於腎"之論,佐入少量補腎藥物,或可更臻完善。

此案啟示:治崩漏當遵"塞流、澄源、復舊"三法,然具體運用須因人制宜。少年患者尤需注意脾腎同治,既固後天之本,又養先天之根。學者臨證,當參酌古今,靈活變通,方得中醫辨證論治之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