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0|回復: 1

[医药临床] 宝宝胆小不长个儿 膏方壮胆助成长

[複製鏈接]
张惠敏 發表於 2020-4-22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门诊来了一个4岁的小女孩儿,小名叫晗晗。

晗晗胆子特别小:在家,她不敢一个人在客厅里玩,必须有大人陪着;在幼儿园,她不敢跟小朋友们玩,喜欢自己玩;听到大的声音、看到体型大的动物、听神话故事也会表现出惊恐的样子;入睡慢,睡眠不踏实、容易惊醒,有时还说梦话。

听了妈妈的描述,我认为这个孩子存在心胆气虚的问题。当我看她时,她的眼神很快躲开了,眼皮低垂下来,不敢直视。她的这个表现,说明孩子胆子小,性格内向,确实存在心胆气虚的问题。我观察晗晗发现:面色淡黄没有光泽,鼻梁有青筋,毛发稀疏色黄、身材矮小瘦弱、比同龄人要矮小。接下来我问孩子的妈妈:『这个孩子不爱吃饭、吃得少、吃得慢,对吗?』妈妈说是的,说孩子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爱舔东西或者嘬东西。这个习惯是肝郁的表现。晗晗舌质淡红瘦薄,苔薄白,有齿痕。基于以上的症状和体征,我明确了诊断,孩子属于心胆气虚、肝胃不和、脾肾亏虚证。

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很难坚持吃汤药,并且体质的调理也不是三五剂药就能奏效的,所以我给孩子用甜润的膏方调理体质。

膏方药物组成如下:竹茹15克,炒枳壳12克,清半夏12克,陈皮9克,茯神15克,炙甘草9克,夏枯草15克,百合15克,苏叶12克,藿香10克,焦神曲12克,焦麦芽12克,焦山楂12克,焦槟榔10克,生白术15克,煅牡蛎15克,浮小麦15克,珍珠母15克,炒莱菔子15克,党参15克,黄精15克,石菖蒲12克,远志9克,山萸肉15克,熟地15克,泽泻12克,丹皮9克,补骨脂12克,牛膝12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7剂,制作膏方一料,饴糖收膏。每次15克,一日两次,温开水调服。

开了膏方后,我告诉孩子妈妈对孩子饮食、起居、情志的调护方法:(1)禁食生冷、油炸、甜腻、黏硬等食物,不给孩子吃零食,三餐定时定量有规律。(2)多带孩子晒太阳、多进行户外运动;(3)不要让孩子上太多的兴趣班,不要打骂说教孩子,经常对孩子微笑、大笑,给孩子营造轻松活泼有爱的家庭环境。

晗晗服用了1个月膏方,又来复诊。复诊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体重增加3斤、身高增长3厘米;面色由淡黄转为红润;双目由胆怯变为有神采;表情由淡漠转为面带微笑;对答流利,语声增大;在诊室里走来走去,看到我桌子上的小贴画儿,敢主动来拿着玩。

妈妈高兴并感激地说:自从吃了膏方,孩子食欲大开,进食速度加快,不挑食,食量增大,舔东西嘬东西的次数明显减少。入睡增快、睡眠转实、不容易惊醒。孩子的胆量变大,可以自己一个人在客厅里或者自己的房间里玩耍,大人不陪伴也不会害怕。性格开朗多了,在幼儿园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还喜欢上了跳舞!

古人讲『效不更方』,我又继续为孩子配了一料膏方,巩固疗效,因为脾胃功能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将脾胃的功能调整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并形成惯性,然后停药后,注意饮食禁忌,脾胃的功能就能按照良好的惯性进行工作。

分析:孩子鼻梁有青筋、食欲不振、食少、喜欢嘬东西,这是肝胃不和的表现;体瘦、面色萎黄是脾气虚的表现;毛发稀疏色黄、身高偏矮提示肾气不足;胆小易惊、睡眠不实、不合群,是心胆气虚、痰浊扰神的表现。治疗应该疏肝利胆和胃、健脾补肾增智。胆喜温,虚则寒,寒则不眠、胆小易惊,所以我用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加龙骨、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定惊;用四君子汤和保和丸健脾开胃、增进食欲、预防食积;用六味地黄丸加黄精、牛膝、补骨脂、黄芪、当归,益肾健骨、补益气血、增高助长。诸药配合,再熬成甜润的膏方,口感极佳,孩子能坚持喝药调理体质,故一个月后,孩子的体质、性格得到很大的改善。(张惠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4-10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心胆气虚论小儿膏方调理之验案

案由
今诊四岁女童晗晗,症见胆怯易惊、纳差形瘦、发育迟缓,此乃典型心胆气虚兼肝胃不和、脾肾亏虚之证。《灵枢·本神》云:"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小儿"五脏未坚",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宜,易致脏腑气机失调。本案以膏方缓调其本,辅以情志疏导,收效显著,兹析其理法如下。

病机探析
1. 心胆气虚为本
患儿见惊惕不安、寐差易醒,乃心胆之气馁弱使然。《诸病源候论》言:"心主惊,胆主惧",心气不足则神不守舍,胆气虚则决断无权。其鼻梁青筋显露、毛发枯黄,正是肝胆之气不荣于外之征。

2. 肝胃不和为标
舔物嘬指、纳呆食少,显系肝郁乘脾之象。《小儿药证直诀》指出:"肝主风,实则目赤惊搐,虚则咬牙呵欠",患儿肝气郁而不舒,横逆犯胃,故见饮食异常。

3. 脾肾亏虚为基
身材矮小、面黄肌瘦,此乃"脾弱不能化气,肾虚不能生髓"之候。脾失健运则气血乏源,肾精不充则骨失所养,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膏方立方要旨
本方融温胆汤、六味地黄丸、保和丸等方义于一炉,重在调和气机、补泻兼施:
安神定志:茯神、珍珠母、远志宁心安神,煅牡蛎、浮小麦敛汗镇惊
疏肝和胃:苏叶、藿香醒脾化湿,焦三仙、莱菔子消食导滞
健脾益肾:党参、白术补中益气,熟地、山萸肉填补下元
交通心肾:石菖蒲化痰开窍,黄精、补骨脂脾肾双补

尤妙在用饴糖收膏,既矫味适口,又取"甘以缓之"之意,契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体。

调护之道
《育婴家秘》强调:"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驰"。嘱家长:
1. 食饮有节:禁生冷黏腻,护脾胃之气
2. 起居有常:日光浴助阳气升发,户外运动疏泄肝郁
3. 情志相宜:减少课业压力,以欢笑疏解气机

验效启示
患儿一月后形神俱变,证实"调理脾胃以安五脏,固护胆气以定神魂"之法的科学性。膏方之效,非惟药物组方精当,更在于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生活方式调摄之中。此案提示:小儿体弱多因脏腑娇嫩、气机未定,治疗当以"和"为贵,缓图其本,切忌峻补猛攻。

(全文798字)

【按】此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精髓,膏方作为"浓缩的复方",其缓补之力尤宜于小儿体质调理,然须谨守病机,方能效如桴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