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9|回覆: 1

[醫藥臨床] 1例幼兒輪狀病毒的中醫治療

[複製連結]
韓士承 發表於 2020-5-15 0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兒,女,13個月,於12月12日無明顯誘因,突發嘔吐,進食即吐,伴發熱,最高39℃。就診於太原市兒童醫院,化驗血常規:中性粒細胞8.16×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87.9%,淋巴細胞數0.77×109/L,淋巴細胞比率8.3%,CRP正常,腹部彩超未見異常,診斷為急性胃腸炎。給予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效不佳。服藥2天嘔吐加重,不能進食,瀉下水樣便,日10餘次,精神萎靡。

後又就診於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便常規化驗便顏色:黃色,便潛血(-),便白細胞(-),便紅細胞(-),脂肪球(++),輪狀病毒(+)。給予酪酸梭菌活菌膠囊,醒脾養兒顆粒,口服中藥葛根芩連湯加味,15日患兒仍精神萎靡,不能進食,大便10餘次,水樣便,無尿。

16日患兒家長慕名來到平遙縣中醫院治療。見患兒口渴無尿,水樣便,進食即吐,給予【傷寒論】的『利小便,實大便』的五苓散。方藥:茯苓10g,白朮10g,豬苓10g,澤瀉12g,桂枝4g,水煎2次,1日1劑,分多次頻飲,服藥後大便次數明顯減少,仍為水樣便,能進食。

17日見小兒面色白光白,口渴減輕,考慮脾陽不足,給予五苓散合理中湯。方藥:茯苓10g,白朮10g,豬苓10g,澤瀉12g,桂枝4g,乾薑5g,黨參5g,水煎1次,服1天,1劑服2天,痊癒。

體會: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中醫認為小腸主泌別清濁,小腸泌別清濁功能失常(便溏),膀胱氣化失司,可見到五苓散方證(口渴,食入即吐,小便不利),治以『利小便,實大便』。患兒因面色白光白,吐瀉太過,精神萎靡,傷及中焦脾陽,故合用理中湯,溫補脾陽,健脾益氣。1劑而定,2劑而愈,效如桴鼓。小兒病重用藥劑量宜大,但宜少量多次頻服,同時嚴密觀察患兒的大小便、面色及飲食。禁食肥甘飲食、水果,可多食山藥、米粥。(韓士承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imtest01 發表於 2025-4-27 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五苓散合方論輪狀病毒腹瀉的辨證思路】

(按:本文謹就醫案展開學術探討,非診療建議)

此案生動展現了經方辨證的層次遞進。患兒初現"口渴無尿、水樣便、食入即吐"三大主症,恰合【傷寒論】第71條"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之旨。五苓散以桂枝通陽化氣為君,配合四苓滲濕利水,其奧妙在於通過恢復膀胱氣化功能,使水液歸常道而實大便,此即【內經】"潔淨府"之法的具體運用。

二診合用理中湯尤見匠心。患兒面色㿠白、精神萎靡,顯系吐瀉傷陽,太陰脾土失運。理中湯中乾薑溫中止瀉,黨參、白朮健脾燥濕,與五苓散相伍,既解決了"濕勝則濡瀉"的病機,又匡扶了"脾主運化"的功能。這種表裏同治、標本兼顧的組方思路,深得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精髓。

值得深究的是,本案與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所述"夏秋吐瀉,面㿠白,睛無光"的慢脾風證頗有相通之處。然錢氏主用益黃散(陳皮、丁香、訶子、青皮、甘草)溫脾止瀉,本案則取法仲景,可見同一病機可有不同治法,關鍵在於把握"脾陽不振"的核心病機。現代研究顯示,五苓散能調節腸道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達,這為"利小便實大便"提供了分子生物學層面的解釋。

臨證啟示有三:其一,嬰幼兒腹瀉需辨明傷陰傷陽,本案口渴無尿屬津液輸布失常而非陰液虧竭,故不宜早用滋陰之品;其二,經方劑量比例至關重要,五苓散中澤瀉用量獨重(本案用12g),正合原方"澤瀉一兩六銖為君"的配伍法度;其三,頻服法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兒科用藥特點。

此案成功之處,在於嚴格遵循了"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經方運用原則。現代醫學確診的輪狀病毒感染,在中醫視角下仍需要六經辨證,這種"病證結合"的診療模式,正是中醫現代化的正確路徑。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嬰幼兒腹瀉若出現眼眶凹陷、皮膚彈性減退等脫水徵象,仍需及時配合靜脈補液等現代醫療手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