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0|回復: 1

[医药临床] 1例幼儿轮状病毒的中医治疗

[複製鏈接]
韩士承 發表於 2020-5-15 0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儿,女,13个月,于12月12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呕吐,进食即吐,伴发热,最高39℃。就诊于太原市儿童医院,化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8.1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7.9%,淋巴细胞数0.77×109/L,淋巴细胞比率8.3%,CRP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效不佳。服药2天呕吐加重,不能进食,泻下水样便,日10余次,精神萎靡。

后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便常规化验便颜色:黄色,便潜血(-),便白细胞(-),便红细胞(-),脂肪球(++),轮状病毒(+)。给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醒脾养儿颗粒,口服中药葛根芩连汤加味,15日患儿仍精神萎靡,不能进食,大便10余次,水样便,无尿。

16日患儿家长慕名来到平遥县中医院治疗。见患儿口渴无尿,水样便,进食即吐,给予〖伤寒论〗的『利小便,实大便』的五苓散。方药:茯苓1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2g,桂枝4g,水煎2次,1日1剂,分多次频饮,服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仍为水样便,能进食。

17日见小儿面色白光白,口渴减轻,考虑脾阳不足,给予五苓散合理中汤。方药:茯苓1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2g,桂枝4g,干姜5g,党参5g,水煎1次,服1天,1剂服2天,痊愈。

体会: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中医认为小肠主泌别清浊,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便溏),膀胱气化失司,可见到五苓散方证(口渴,食入即吐,小便不利),治以『利小便,实大便』。患儿因面色白光白,吐泻太过,精神萎靡,伤及中焦脾阳,故合用理中汤,温补脾阳,健脾益气。1剂而定,2剂而愈,效如桴鼓。小儿病重用药剂量宜大,但宜少量多次频服,同时严密观察患儿的大小便、面色及饮食。禁食肥甘饮食、水果,可多食山药、米粥。(韩士承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imtest01 發表於 2025-4-27 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从五苓散合方论轮状病毒腹泻的辨证思路》

(按:本文谨就医案展开学术探讨,非诊疗建议)

此案生动展现了经方辨证的层次递进。患儿初现"口渴无尿、水样便、食入即吐"三大主症,恰合《伤寒论》第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之旨。五苓散以桂枝通阳化气为君,配合四苓渗湿利水,其奥妙在于通过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使水液归常道而实大便,此即《内经》"洁净府"之法的具体运用。

二诊合用理中汤尤见匠心。患儿面色㿠白、精神萎靡,显系吐泻伤阳,太阴脾土失运。理中汤中干姜温中止泻,党参、白术健脾燥湿,与五苓散相伍,既解决了"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又匡扶了"脾主运化"的功能。这种表里同治、标本兼顾的组方思路,深得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髓。

值得深究的是,本案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述"夏秋吐泻,面㿠白,睛无光"的慢脾风证颇有相通之处。然钱氏主用益黄散(陈皮、丁香、诃子、青皮、甘草)温脾止泻,本案则取法仲景,可见同一病机可有不同治法,关键在于把握"脾阳不振"的核心病机。现代研究显示,五苓散能调节肠道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这为"利小便实大便"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层面的解释。

临证启示有三:其一,婴幼儿腹泻需辨明伤阴伤阳,本案口渴无尿属津液输布失常而非阴液亏竭,故不宜早用滋阴之品;其二,经方剂量比例至关重要,五苓散中泽泻用量独重(本案用12g),正合原方"泽泻一两六铢为君"的配伍法度;其三,频服法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儿科用药特点。

此案成功之处,在于严格遵循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方运用原则。现代医学确诊的轮状病毒感染,在中医视角下仍需要六经辨证,这种"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正是中医现代化的正确路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婴幼儿腹泻若出现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等脱水征象,仍需及时配合静脉补液等现代医疗手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