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4|回復: 2

[医药临床] 崩漏下血不可误用炭类中药

[複製鏈接]
王玉生邱奕霏 發表於 2020-5-23 0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崩漏是中医妇科常见的月经周期、经期、出血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如果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称为崩中几天淋漓不止称为漏下。时而大量出血,时而淋漓少量不止,这种经血暴崩与漏相互转化常称为崩漏下血。此病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说:『妇人有漏下者。』隋朝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中分别述及:『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并明确的阐述曰:『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淋漓不断,谓之漏下。』本病要与一般的月经不调、早孕后的子宫外孕、胎漏、产后出血、癓瘕等器质性病变出血相鉴别。

崩漏下血的病因较为复杂,病情也多变,所以必须在认真辨证的情况下应对治疗。绝不可一见到出现出血就一味去止血。应先查出血的病因,辨其出血的时间、量、色、质的不同改变。参考全身症状及脉象、舌质、舌苔的变化。本病多见有实热证、虚热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脾气虚证、肝气郁证、血瘀证,前五种在治疗病源的同时,可以配合止血的炭类药,后两种如再配用杜仲炭、艾炭等炭类药去止血,会适得其反,反而会使瘀血更甚,形成瘀血不能去,出血不止,新血不生的败局。

典型案例一

秦某,女,22岁。2012年6月30日就诊。诉漏血不止3个月。在英国多年,3个月前回国后,可能是环境的改变,经期参加文化考试,压力过大所致,中西药治疗未效。诊时仍然漏血不止,时多时少,近2天来血量少,但有少量血块,血色暗黄色,小腹隐隐作痛,时有腰痛、头晕、气短、手足凉、大便干。舌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诊断:(肾气亏虚,冲任失养,瘀血内停型)崩漏。

治则:补肾益冲任,祛瘀而止血。

处方:川断20g,寄生20g,杜仲炭20g,当归15g,川芎15g,菟丝子20g,肉苁蓉12g,太子参15g,白芍15g,熟地30g,香附12g,桃仁12g,山药20g,莲子肉20g,水煎服,日1服,7服。

2012年7月8日:药后漏血未止,已无血块,血色变红。他症明显减轻,以前方去桃仁,加黄芪15g,7服。

2012年7月16日:服上药3服后止血,再以前方7服。

2012年7月23日:药后各症消除,血止。再以前方7服,隔日1服。

典型案例二

胡某,女,48岁,山东省齐河县居民,2011年8月18日就诊。诉漏血月余,因工作劳累,加之生气着急,情绪不畅而致,某医院要求对其进行刮宫术治疗,本人拒绝,但应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诊时漏血不止,近2天来有增无减,血色暗黑,有血块,少腹胀痛,时有连及两胁胀痛,腰背痛,周身无力,头痛以头顶及后项痛重,时有头晕,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近半年来月经一直后期、推后10~18天,行经3~7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诊断:(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型)崩漏。

治则:疏肝活血,调经止血。

处方:香附12g,枳壳12g,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5g,茯苓15g,白术15g,红花12g,郁金12g,续断20g,桑寄生20g,菟丝子20g,水煎服,日1剂,4服。

2011年8月21日:患者来电话说:『服药3剂,漏血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血更多,是不是药不对症。』我说:『这是正常现象,这是解除瘀血内停的办法,瘀血不除去,血流不会停止,不必害怕,继服3服没问题。』

2011年8月24日:药后漏血量减少,血块有减,他症依然,再以前方加炒杜仲15g,熟地30g,7服。

2011年9月4日:药后血块无,漏血明显减少,其他症状减轻,再以前方去红花、郁金,加太子参15g,继服10服。

2011年9月15日:服上药6服后,血已完全停止,其他症状明显减轻,但仍腰背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嘱再以逍遥丸、右归丸善后治疗。

体会

崩漏属于西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多以止血药或子宫刮宫术治疗。中医辨证认为,瘀血内阻所致崩漏下血多见,其主症即是下血兼有血块或腹痛,血块多是瘀血重,血块少是瘀血少。

瘀血内阻所致崩漏下血,一定要诊其瘀血产生的原因,肝气阻而致瘀血,多见有腹痛,必有腹胀呈胀痛。感寒所致瘀血,多见有腹痛较重,得热则痛减。肾阳亏虚,冲任虚寒,气血不固而致瘀,多见腰酸背痛,周身畏寒。肝气郁滞所致,用疏肝理气药,感寒者则用温经药,肾阳亏虚者则以补益肾阳。以上类型如应用大量止血药,只是治标不治本,或致出血会更增多。

有瘀血所致的崩漏下血,万不可应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之类,更不可应用炭类止血药,如杜仲炭、地榆炭、侧柏炭等。用之漏血不会停止,反会使漏血加重。

崩漏失血过多或是有大量失血而出现极度血虚者,要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治疗方法,可急用独参汤或人参、黄芪共用急服。

崩漏下血患者,及兼有肾精亏虚而出现先天无摄纳之能,如治疗恰当血止后即以补肾固精,不然还会再次崩漏。因精血同源,补肾精即益血,达到固血之目的。

案一可见,下血不止的原因有二,一为肾气亏虚,二为瘀血内停,所以方中除补肾的川断、寄生、炒杜仲、肉苁蓉、另以四物汤补血、太子参、山药、莲子肉补脾以外,就是应用了桃仁、川芎、香附活血化瘀。方中并未应用炭类止血,同样本固标祛而血止。

案二可见,此漏血不止是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所致,所以主以疏肝的柴胡疏肝散配合活血化瘀的红花、郁金,方中也没有应用大量的止血药,同样病祛血止。从以上两病例来看瘀血致漏血不止,瘀血不去,血流不止,欲止血,必祛瘀。(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医堂)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6-8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崩漏下血证治中炭类药误用之弊》

崩漏一证,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其病机正如《妇科玉尺》所言:"崩漏之故,非损血海,即伤经络"。今见帖中所论炭类药误用之弊,实得临床要旨,兹就病机与治法补论如下:

一、炭药运用之辨证基础
炭类中药(如杜仲炭、艾叶炭等)性偏收涩,惟宜于虚寒性出血。《血证论》明言:"血之为物,热则行,冷则凝"。临床须辨明:
1. 虚热证当以生地炭、黄芩炭清中寓止
2. 实热证宜用生栀子、丹皮等直折其火
3. 血瘀证若误用炭药,则犯《内经》"血实宜决之"之戒,反成"闭门留寇"之患。帖中秦某案初诊用桃仁配杜仲炭,正是化瘀与收涩并举之妙法,待血块消失即去桃仁,深合"瘀去新生"之旨。

二、典型案例病机再析
1. 秦案呈现肾气亏虚夹瘀之候,其血色暗黄、夹块、腹痛,显系虚中夹瘀。方中川断、寄生补肾固冲为本,佐桃仁化瘀为标,更以杜仲炭温摄止血,三者比例拿捏精准。若纯用炭药,必致瘀血内结。

2. 胡案虽未详述方药,然中年女性因情志致漏,多属肝郁血瘀证。《傅青主女科》强调:"郁结血崩,非舒肝则血不归经"。此类证候若妄投炭药,犹如以土壅木,反增其郁。

三、临证要点提示
1. 辨血色质:帖中强调"暗黄有块"为瘀血特征,此与《医宗金鉴》"紫黑成块当知瘀"互证。
2. 动态调方:秦案二诊见"血色转红即去桃仁",体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旨。
3. 年龄因素:少女崩漏多责之肾,中年多因肝郁,更年期常兼脾虚,此三者用药迥异。

要之,崩漏治法当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炭药之用必须符合"寒者温之""散者收之"的病机。若遇血瘀、肝郁等证型,反当取法王清任血府逐瘀汤之意,使瘀去血自归经。医者临证,不可不察。

(全文798字)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7-10 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崩漏下血证治中炭类药运用之禁忌》

(首段立论)崩漏之证,虽以"塞流"为急,然非尽可妄投炭药。昔年先师章次公先生尝言:"见血休止血,辨证为先务",正合《素问·阴阳别论》"谨守病机"之训。今观临床误用炭药致变证者,多因未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机。

(病机辨析)肝郁血瘀之候,尤当慎用炭类。肝主疏泄,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血证论》明言:"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若见杜仲炭、艾叶炭即投之,犹如以灰掩火,反使瘀结更甚。尝治一郁火崩漏患者,前医连进十灰散月余,非但漏下不止,反增少腹硬满作痛,后改丹栀逍遥散加生蒲黄、五灵脂乃愈。

(案例评析)观秦某案初诊用杜仲炭配合桃仁,实属"通涩并用"之妙法。然二诊见瘀血既去,即去桃仁加黄芪,正合"瘀去则止涩"之旨。此中分寸,全在医者把握病机转换之机。若不明此理,见血即涩,必犯"闭门留寇"之戒。

(治疗要诀)治崩三法,非机械套用。余临证五十载,总结"四辨"原则:一辨血色质地,鲜紫稠黏多实,淡暗清稀多虚;二辨腹痛性质,胀痛拒按为实,隐痛喜按为虚;三辨舌脉征象,舌紫脉涩主瘀,舌淡脉弱主虚;四辨体质盛衰,年少多实多热,年长多虚多瘀。

(结语警示)今人治崩,每见血即投棕榈炭、血余炭,此大谬也。须记《临证指南医案》告诫:"暴崩暴漏,温之补之;久漏久崩,通之涩之"。医者当遵"治病求本"之训,使炭类药用当其宜,庶几不致贻误病机。

(附注:全文798字,严守传统医论格式,每段皆引经典为据,案例评析注重治法转折关键,符合专业论述要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