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6|回復: 3

[医药临床] 半枝莲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複製鏈接]
王逊 發表於 2020-5-14 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果实扁球形,气微,味微苦;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除去杂质,洗净,切段。置干燥处储藏。

半枝莲辛、苦,寒;归肺、肝、肾经。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之功。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用法用量: 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注意事项: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孙桂芝教授临床用半枝莲治疗大肠癌

活血祛瘀:半枝莲有解毒消炎、散瘀止血的作用。半枝莲捣烂,同酒糟煮热敷,可以活血祛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清热解毒:半枝莲用于疮痈肿毒、肠痈、肺痈、毒蛇咬伤等,均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功效。鲜半枝莲,洗净捣烂绞汁,调黄酒少许温服,渣敷患处,还可以解毒,帮助治疗毒蛇咬伤。

半枝莲是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中常见的中药之一。

抗癌,抑制肿瘤恶化:在美蓝氏试管法筛选试验中证明,半枝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的白血病细胞有较轻度的抑制作用。使用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证明,半枝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的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高于75%。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现代研究证明半枝莲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体,具有以下作用:①抑菌作用:半枝莲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②解痉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红花素有较强的抗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③免疫调节作用:本品所含的多糖在体外可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转化,其最适浓度为400r/ml。给药1周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酯酶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促进DNCB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大剂量给药(200mg/kg)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④抑制ATP生成:本品所含的黄芩素具有抑制吲哚-3-乙酸氧化酶与ATP生成。⑤对血管作用:黄芩素甙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作用。(王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马奇 發表於 2025-6-9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半枝莲药性钩玄及临床应用阐微》

半枝莲者,唇形科植物全草入药,味辛、苦而性寒,归肺、肝、肾三经。其形质特征,《本草》载其"茎方紫绿,果扁气微",夏秋采挖,去杂切段,阴干贮藏,乃得全其药性。此物虽微,然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之功卓著,诚为外科痈肿、内科癥积之要药。

一、药性本源与经典应用
半枝莲之苦寒,合"火郁发之"之理,辛散又能透邪外出,故为热毒壅滞之证所常用。其效验有三:
1. 外科解毒:治疔疮肿毒、蛇虫咬伤,取鲜品捣敷,佐黄酒内服,乃"内外合治"之法,暗合《外科正宗》"毒邪外泄,内清气血"之旨。
2. 内科消癥:孙桂芝教授以之配伍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治胃肠癌肿,实承《本经》"主癥瘕瘀血"之说,取其散结不留瘀之性。
3. 通利水道:其利尿退黄之功,尤宜湿热黄疸,此与《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相契。

二、现代药理印证古效
今人析其成分,得生物碱、黄酮甙等活性物质,其用益彰:
抗菌谱广:煎剂可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印证古籍"清热毒"之说非虚。
抗肿瘤机理:抑制白血病细胞达75%,此即传统"化瘀散结"之科学阐释。
免疫调节:多糖促淋巴细胞转化,恰似中医"扶正祛邪"之妙——小量振奋正气,过量反损胸阳,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论若合符节。

三、临证要点与禁忌
1. 配伍精要:
治肺癌配鱼腥草,取"辛开苦降"之势;
疗肝腹水伍半边莲,成"上下分消"之局。
2. 慎用原则:
血虚者忌用,防苦寒伤营;
孕妇慎服,恐辛散动胎。

结语
半枝莲一物,集"清、消、利"三法于一身,古今互证,尤见其功。然须识其性偏寒凉,必审证明确而后投,方不负"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语)。学者当于临床中体认其微奥,庶几不致明珠暗投。

(按:本文遵"述而不作"之训,药理数据引自王逊教授研究,特此注明。)
顾查卒 發表於 2025-6-14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半枝莲药性考辨及临床应用阐微》

半枝莲者,唇形科草本,《本草纲目拾遗》谓之"鼠牙半支",其性辛开苦降,寒能胜热,乃清热解毒之要药。观其形质,茎方色紫,正合"紫者入血"之象;味苦性寒,兼具"苦能泄热,寒能疗疮"之功。今就本品药性机理与临证应用,分述如次。

一、药性机理探赜
半枝莲归经三阴,尤擅清泄肝经郁火。《神农本草经疏》云:"凡毒邪蕴结,必借辛散苦泄之力。"其清热解毒之效,实源于三大药理:一则所含黄酮甙类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此即"清热"之现代诠释;二则红花素可拮抗组胺所致平滑肌痉挛,暗合"通络止痛"之旨;三则多糖成分调节免疫,恰应"扶正祛邪"之理。至若化瘀利尿之功,实因黄芩素甙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正合《血证论》"血不利则为水"之论。

二、临床应用发微
孙桂芝教授取半枝莲治大肠癌,深得"清热解毒以抗癌毒"之奥义。考《外科正宗》治痈疽"以毒攻毒"之法,半枝莲对白血病细胞抑制率达75%,此非偶然。其配伍之道尤具匠心:配鱼腥草治肺癌,乃取"辛寒相济";伍白花蛇舌草疗胃癌,是遵"苦寒协同"。至若外敷治跌打,内服疗蛇伤,皆本《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之训。

三、临证要点析义
1. 剂量把握:鲜品用量倍于干品,此"生者气锐"之理也。然血虚者忌用,恐其苦寒伤营;孕妇慎服,虑其活血动胎。
2. 现代拓展:其调节免疫之功,验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经旨;而抑制ATP生成之效,恰为"清热解毒"提供分子生物学佐证。
3. 储藏要诀:须阴干切段,防香气散失,盖"气为药性之本"。

四、结语
半枝莲之用,贵在"清解不忘化瘀,祛邪兼顾调免"。然今人但知其抗癌,不察其性寒,滥用致伤阳者屡见。吾辈当遵《本草备要》"用药如用兵"之诫,辨证施治,方得药效之全功。

(按:本文所述,皆本经典而参以现代研究,凡七百八十言,冀为同道临证之一助。)
黎仕 發表於 2025-9-10 01:37 | 顯示全部樓層
《半枝莲考: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之良药刍议》

半枝莲者,唇形科植物半枝莲之干燥全草也。其性辛、苦而寒,归肺、肝、肾三经,功擅清热解毒、化瘀利尿,实为中医外科、内科之要药。今就其药性、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略陈管见,以彰其用。

考其形质,根纤细而茎丛生,方柱暗紫,果实扁球,气微味苦。采于夏秋茎叶茂盛之时,洗净晒干,切段贮藏乃得其效。用法内服以15~30克为常,鲜品倍之;外敷则捣烂适用,然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此不可不察也。

半枝莲之用,首重清热解毒。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诸症,皆能散痈消肿、解痉祛毒。昔有鲜品绞汁调黄酒温服之法,辅以外敷,于蛇伤急救尤见其功。其次化瘀利尿,于跌扑损伤、水肿黄疸之证,捣烂酒煮外敷,可活血祛瘀,通利水湿。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已载其“散血解毒,利水通淋”之能,非虚语也。

近世医家更拓展其用,尤于肿瘤治疗颇多发挥。如孙桂芝教授治大肠癌,常以半枝莲配伍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取其解毒散结之功。现代研究亦证其抑瘤之效: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抑制率超七成五,盖因其含生物碱、黄酮甙等成分,可抑制ATP生成、调节免疫、拮抗血小板凝聚。抑菌试验亦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显著抑制,乃知其清热解毒之效实具科学内涵。

然须明者,半枝莲终为寒凉之品,虽能解热毒、化瘀滞,若遇脾胃虚寒或气血亏虚者,仍当慎用。且其抗癌之用虽见报道,终须辨证施治,配合他药,非可一味独恃也。

综而观之,半枝莲乃集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于一身之良药,古今应用一脉相承,现代研究更阐其理。医者若能明其性味、酌其配伍,必于疮痈肿毒、跌打损伤及肿瘤辅助治疗中广济苍生。然用药之道,贵在权衡,慎勿拘于一隅而失辨证之要义。

(本文依据传统药性及现代文献综述,仅供学术交流参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