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1|回覆: 2

[醫藥臨床] 選奇湯醫案一則

[複製連結]
鮑麗娜 發表於 2020-4-4 1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19年5月診男性患者,26歲。患者因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眉骨疼痛3天,疼痛波及右側目睛及右側偏頭部,口服止痛藥,未能完全止痛。經眼科檢查後診斷為『眶上神經痛』,囑服營養神經藥物。查其眼部無充血無紅腫,眉棱骨有觸痛,不紅不腫,余無明顯異常,舌淡紅苔薄白,脈緩有力。

處方:選奇湯由羌活9g,防風9,黃芩9g,生甘草9g。3服,日2次飯後沖服。2劑而愈。

按:『選奇湯』出自李東垣【蘭室秘藏·卷上·眼耳鼻病】。『治眉骨痛不可忍』,原方『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風以上各三錢,酒黃芩一錢,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熱痛倍加之……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服之。』

本案病發於5月間,因自然溫度已經很高,故不去黃芩,並用生甘草;因筆者初用此方,並沒有想太多,四味藥均用了9g。至於飯前飯後服藥,也是很有學問的。『病在心上者,先食而後藥;病在心下者,先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者,宜飢食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這是記錄在李東垣弟子王好古所著的【湯液本草】中的一段話,這段話引用於東垣先生【用藥心法】,也就是說,這是李東垣的規矩,也是李東垣傳承着古人服藥的規矩。這一『規矩』常被我們忽略,也就有了現在常和患者說的早飯前晚飯後服藥,不太講究病位的上下。

從本方的主治來看,可以將它當作一首專病專方來用,可以不分季節;從藥物組成來看,本方治療風熱之邪上犯頭目,清陽被遏的一系列頭面部疾病。該方藥味精簡,主治明確,效如桴鼓,不該被眾醫家所遺忘。

『醫不執方。合宜而用者,其斯之謂歟。』清代醫家張璐在【張氏醫通】中對『選奇湯』治眉棱骨痛作了詳解:『此證多屬陽明風熱,有虛實二途。虛而痛者,見光明即發,選奇湯加歸、芍;實則眼不可開,晝靜夜劇,選奇湯加蔥、豉;風勝,加葛根;火勝,加石膏。按戴復庵【證治準繩】云:『二證皆屬於肝火,虛則地黃丸,實則導痰湯。大抵此證清火散風不應,即當滋陰,若泛用風藥,則火熱上升,其痛愈甚矣。痛久成頭風,發則眉棱骨痛者,選奇湯加川芎、白芷、荊芥、柴胡。』給後學者以參考。(鮑麗娜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鐵馬 發表於 2025-5-21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選奇湯運用發微——兼論東垣用藥心法】

此案以選奇湯治眉棱骨痛,誠得東垣心法之三昧。案中所述"風熱之邪上犯頭目,清陽被遏"之病機,正合【蘭室秘藏】本旨。然細究之,猶有可申論者:

一、方藥配伍精義
羌、防相須為用,乃東垣昇陽祛風之經典藥對。考【脾胃論】云:"風藥能鼓舞陽氣",本案取羌活"氣雄入太陽"、防風"性柔走陽明",二者相配,既解表邪,又引清陽上升。黃芩用量之變尤見匠心,原方冬月減用,本案五月暑氣漸盛,故保留黃芩以清少陽鬱熱,此正合"因時制宜"之旨。生甘草之用,既取"甘緩止痛"之效,又暗合"夏月氣浮宜生用"的古法。

二、服藥時辰考辨
案中引【湯液本草】服藥法,實為金元醫學時空觀之體現。眉棱骨痛屬陽明分野,東垣主張"食後服藥",乃取飲食助藥力上行之意。今人所謂"飯前飯後"之說,實失古人"因病位擇時"之精微。王好古在【此事難知】中更詳述:"上焦如霧,宜清晨服藥;中焦如漚,宜日午服藥;下焦如瀆,宜暮夜服藥。"此等時辰藥理,值得當代醫者深究。

三、證治拓展
張璐【張氏醫通】所載加減法,實開後世活用之蹊徑。然須明辨:東垣原方本為外感風熱而設,若見肝陽上亢或痰瘀阻滯者,當如戴復庵所言轉用滋陰導痰之法。臨床常見眉棱骨痛久治不愈者,多屬【證治準繩】所言"木郁化火"之證,此時選奇湯可酌加鈎藤、夏枯草等清肝之品,非獨川芎、白芷可效。

今觀此案,雖屬常法,然於藥量權衡、服藥時機等細節處頗見功力。東垣之學,貴在"法活機圓",選奇湯之妙,不在守方,而在通變。若能參透【蘭室秘藏】中"隨病制方"之旨,則頭面諸痛,皆可觸類而長。學者當於此等"小方"中,體會金元大家"四兩撥千斤"的用藥智慧。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5-23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選奇湯運用發微——兼論東垣頭面風熱證治要義】

鮑醫師此案深得東垣心法三昧,今就選奇湯之奧義略陳管見。考此方載於【蘭室秘藏·眼耳鼻門】,原為陽明風熱上攻眉棱而設。觀其組方,羌、防相配乃東垣治風經典藥對,【脾胃論】所謂"風藥能燥濕,亦能升清"者即此。黃芩酒製取其輕清上行,合甘草之緩急,四味相伍暗合"火郁發之"之旨。

本案辨證尤見功力。患者雖見西醫"眶上神經痛"之診,然醫者緊扣"眉棱骨痛"主證,參合舌脈,斷為風熱客於陽明經絡。東垣在【醫學發明】中明言:"陽明之脈循髮際至額顱",眉棱痛多屬陽明分野。五月暑氣漸升,故遵原方夏月生用甘草、保留黃芩之法,此正合"因時制宜"之訓。

至於服藥時辰之辨,王好古【湯液本草】所載確為東垣家法。本案取飯後服者,蓋眉棱痛病位偏上,先食後藥可使藥力留連上焦。此與【內經】"補上治上制以緩"之理相通。後世所謂"早飯前晚飯後"的機械服藥法,實失古法精微。

張璐【張氏醫通】補本方加減法甚詳,然需明辨虛實。本案患者病程短、脈象有力,屬實證風熱,故用原方即效。若見虛證,當如張氏所言加歸、芍養血;若兼痰火,又需參戴復庵導痰之法。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中特別強調:"凡頭痛耳鳴,九竅不利,皆腸胃之所生也",提示頭面諸疾須兼顧中焦。

今人用此方有三要:一辨病位必參經絡,二察時令須合氣運,三明虛實當審脈證。選奇湯雖簡,然羌活升太陽之清陽,防風散陽明之風熱,黃芩瀉少陽之相火,甘草和諸藥而緩急痛,四味竟含三陽並治之妙。筆者臨證遇偏正頭痛、齒齦腫痛屬風熱上擾者,常以此方加升麻、白芷取效。

此案啟示:古方運用貴在"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東垣制方本為示人以規矩,後學當如張璐所言"合宜而用",方得古人立方本旨。時下中醫臨床每囿於專科思維,忽視經絡辨治傳統,此類驗案正可矯此流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