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2|回复: 2

[医药临床] 选奇汤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鲍丽娜 发表于 2020-4-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2019年5月诊男性患者,26岁。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眉骨疼痛3天,疼痛波及右侧目睛及右侧偏头部,口服止痛药,未能完全止痛。经眼科检查后诊断为“眶上神经痛”,嘱服营养神经药物。查其眼部无充血无红肿,眉棱骨有触痛,不红不肿,余无明显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

处方:选奇汤由羌活9g,防风9,黄芩9g,生甘草9g。3服,日2次饭后冲服。2剂而愈。

按:“选奇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上·眼耳鼻病》。“治眉骨痛不可忍”,原方“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之。”

本案病发于5月间,因自然温度已经很高,故不去黄芩,并用生甘草;因笔者初用此方,并没有想太多,四味药均用了9g。至于饭前饭后服药,也是很有学问的。“病在心上者,先食而后药;病在心下者,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者,宜饥食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这是记录在李东垣弟子王好古所著的《汤液本草》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引用于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也就是说,这是李东垣的规矩,也是李东垣传承着古人服药的规矩。这一“规矩”常被我们忽略,也就有了现在常和患者说的早饭前晚饭后服药,不太讲究病位的上下。

从本方的主治来看,可以将它当作一首专病专方来用,可以不分季节;从药物组成来看,本方治疗风热之邪上犯头目,清阳被遏的一系列头面部疾病。该方药味精简,主治明确,效如桴鼓,不该被众医家所遗忘。

“医不执方。合宜而用者,其斯之谓欤。”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对“选奇汤”治眉棱骨痛作了详解:“此证多属阳明风热,有虚实二途。虚而痛者,见光明即发,选奇汤加归、芍;实则眼不可开,昼静夜剧,选奇汤加葱、豉;风胜,加葛根;火胜,加石膏。按戴复庵《证治准绳》云:“二证皆属于肝火,虚则地黄丸,实则导痰汤。大抵此证清火散风不应,即当滋阴,若泛用风药,则火热上升,其痛愈甚矣。痛久成头风,发则眉棱骨痛者,选奇汤加川芎、白芷、荆芥、柴胡。”给后学者以参考。(鲍丽娜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铁马 发表于 2025-5-21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奇汤运用发微——兼论东垣用药心法》

此案以选奇汤治眉棱骨痛,诚得东垣心法之三昧。案中所述"风热之邪上犯头目,清阳被遏"之病机,正合《兰室秘藏》本旨。然细究之,犹有可申论者:

一、方药配伍精义
羌、防相须为用,乃东垣升阳祛风之经典药对。考《脾胃论》云:"风药能鼓舞阳气",本案取羌活"气雄入太阳"、防风"性柔走阳明",二者相配,既解表邪,又引清阳上升。黄芩用量之变尤见匠心,原方冬月减用,本案五月暑气渐盛,故保留黄芩以清少阳郁热,此正合"因时制宜"之旨。生甘草之用,既取"甘缓止痛"之效,又暗合"夏月气浮宜生用"的古法。

二、服药时辰考辨
案中引《汤液本草》服药法,实为金元医学时空观之体现。眉棱骨痛属阳明分野,东垣主张"食后服药",乃取饮食助药力上行之意。今人所谓"饭前饭后"之说,实失古人"因病位择时"之精微。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更详述:"上焦如雾,宜清晨服药;中焦如沤,宜日午服药;下焦如渎,宜暮夜服药。"此等时辰药理,值得当代医者深究。

三、证治拓展
张璐《张氏医通》所载加减法,实开后世活用之蹊径。然须明辨:东垣原方本为外感风热而设,若见肝阳上亢或痰瘀阻滞者,当如戴复庵所言转用滋阴导痰之法。临床常见眉棱骨痛久治不愈者,多属《证治准绳》所言"木郁化火"之证,此时选奇汤可酌加钩藤、夏枯草等清肝之品,非独川芎、白芷可效。

今观此案,虽属常法,然于药量权衡、服药时机等细节处颇见功力。东垣之学,贵在"法活机圆",选奇汤之妙,不在守方,而在通变。若能参透《兰室秘藏》中"随病制方"之旨,则头面诸痛,皆可触类而长。学者当于此等"小方"中,体会金元大家"四两拨千斤"的用药智慧。
胡同柄昌 发表于 2025-5-23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选奇汤运用发微——兼论东垣头面风热证治要义》

鲍医师此案深得东垣心法三昧,今就选奇汤之奥义略陈管见。考此方载于《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原为阳明风热上攻眉棱而设。观其组方,羌、防相配乃东垣治风经典药对,《脾胃论》所谓"风药能燥湿,亦能升清"者即此。黄芩酒制取其轻清上行,合甘草之缓急,四味相伍暗合"火郁发之"之旨。

本案辨证尤见功力。患者虽见西医"眶上神经痛"之诊,然医者紧扣"眉棱骨痛"主证,参合舌脉,断为风热客于阳明经络。东垣在《医学发明》中明言:"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眉棱痛多属阳明分野。五月暑气渐升,故遵原方夏月生用甘草、保留黄芩之法,此正合"因时制宜"之训。

至于服药时辰之辨,王好古《汤液本草》所载确为东垣家法。本案取饭后服者,盖眉棱痛病位偏上,先食后药可使药力留连上焦。此与《内经》"补上治上制以缓"之理相通。后世所谓"早饭前晚饭后"的机械服药法,实失古法精微。

张璐《张氏医通》补本方加减法甚详,然需明辨虚实。本案患者病程短、脉象有力,属实证风热,故用原方即效。若见虚证,当如张氏所言加归、芍养血;若兼痰火,又需参戴复庵导痰之法。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特别强调:"凡头痛耳鸣,九窍不利,皆肠胃之所生也",提示头面诸疾须兼顾中焦。

今人用此方有三要:一辨病位必参经络,二察时令须合气运,三明虚实当审脉证。选奇汤虽简,然羌活升太阳之清阳,防风散阳明之风热,黄芩泻少阳之相火,甘草和诸药而缓急痛,四味竟含三阳并治之妙。笔者临证遇偏正头痛、齿龈肿痛属风热上扰者,常以此方加升麻、白芷取效。

此案启示:古方运用贵在"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东垣制方本为示人以规矩,后学当如张璐所言"合宜而用",方得古人立方本旨。时下中医临床每囿于专科思维,忽视经络辨治传统,此类验案正可矫此流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