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0|回覆: 2

[醫藥臨床] 心肌病的中醫治療

[複製連結]
曹元成 發表於 2020-5-23 0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心肌病(DDM)是一組由於心臟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結構改變和心肌壁功能受損所導致心臟功能進行性障礙的病變。中醫分以下三種類型治療。

心氣虛弱

症狀:胸悶或痛,心悸氣急,動則加劇,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質淡胖黯紅,苔白,脈細結代。本型見於心肌病早期。

證候分析:心脈瘀阻則胸悶或痛;心失所養,則心悸氣急,動則加劇;氣虛日久,血行遲緩,則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質淡胖黯紅,苔白,脈細結代,均為心氣不足,瘀血內阻。

治則:補益心氣,活血通脈。

補氣活血湯:黨參30g,白朮12g,茯苓15g,山藥30g,黃精15g,黃芪30g,當歸12g,川芎12g,赤芍12g,熟地20g,澤蘭12g,甘松12g,桃仁12g,紅花12g,甘草6g。水煎服。配以參茯丸、活血丸口服。

氣陰兩虛

症狀:胸悶氣短,動則尤劇,心悸怔忡,眠少多夢,口乾少飲,或伴眩暈耳鳴。舌黯紅,苔薄或紅光無苔,脈細澀或細數。本型見於心肌病的相對穩定期。

證候分析:氣陰兩虧,心血瘀阻則胸悶氣短;血行遲緩,則神疲乏力;動則耗氣,故尤感病情加劇;氣陰衰少,則心悸怔忡;虛人擾神,則眠少多夢;陰虛血瘀,則口乾少飲;肝腎精虧,則眩暈耳鳴;舌黯紅,苔薄或紅光無苔,脈細澀,為氣陰兩虛,心脈瘀滯之症;脈細數為陰虛內熱。

治則:益氣滋陰,活血養心。

益氣滋陰湯:黃芪30g,黨參30g,白朮12g,山藥30g,百合12g,沙參12g,麥冬12g,元參12g,當歸12g,川芎15g,赤芍12g,熟地20g,澤蘭12g,遠志12g,酸棗仁20g,石菖蒲12g,甘草6g。水煎服。配以補氣丸、珍珠丸口服。

氣陽兩虛

症狀:胸悶憋氣,或有胸痛,心悸氣喘,不能平臥,夜晚加劇,胸腹脹滿,納谷不下,小便短少,腿足浮腫,畏寒肢冷,面色晦滯,口唇青紫。舌淡胖而紫,苔白滑,脈沉細結代。本型見於心肌病心衰嚴重期。

證候分析:心肺氣虛,心脈痹阻,故見胸悶憋氣,或胸痛;心腎陽虛,則心悸氣喘,夜晚加劇;水飲中阻,則胸腹脹滿,納谷不下;水飲滯下,則小便短少,腿足浮腫;陽氣衰微,失於溫煦則畏寒肢冷;舌淡胖而紫,苔白滑,脈沉細結代,為氣陽兩虛,血瘀飲停之症。

治則:益氣溫陽,化瘀利水。

溫陽化瘀湯:人參10g,附子10g,薑黃12g,乾薑12g,吳茱萸10g,小茴香10g,黃芪50g,靈芝12g,山藥30g,補骨脂12g,茺蔚子12g,沙苑子12g,桃仁12g,紅花12g,蒲黃10g,冬瓜皮12g,大腹皮12g,桑皮12g,葶藶子12g,甘草6g。水煎服。配以芪藶丸、䗪蟲丸口服。(曹元成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7-9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心肌病中醫辨治三法芻議】

心肌病之辨治,當宗【內經】"心主血脈"之旨,參合"陽微陰弦"病機,分氣、陰、陽三虛立論。今就臨床常見三型治法條陳如下,以就正於方家。

一、心氣虛弱證治
此證多見於心肌病初期,【諸病源候論】謂"心氣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正合此候。其治當遵李東垣補中益氣法,佐以朱丹溪活血通絡之品。補氣活血湯中,參、芪、術、苓取四君子之意以培土生金;歸、芎、芍、地暗合四物湯義而養血活血。尤妙在佐以澤蘭、甘松,【本草備要】載此二味"通心脈而醒脾陽",現代藥理證實其能改善心肌微循環。臨床運用時,若見脈結代甚者,可加桂枝10g、炙甘草12g,取桂枝甘草湯義以通陽復脈。

二、氣陰兩虛證治
此型乃疾病遷延期常見證候,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云"營陰虛則痛內發",正與此證機相契。益氣滋陰湯融生脈散、天王補心丹於一爐:參、芪補氣,麥、玄滋陰,更佐遠志、菖蒲開竅,酸棗仁安神。其中沙參、麥冬用量頗有講究,【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陰虛之證,輕用則效速,重用反滯氣機",故每以12g為度。若兼見舌絳無苔者,可加鮮石斛15g、鮮生地30g,取吳鞠通養陰透熱之意。

三、氣陽兩虛證治
此屬危重之候,張仲景"大氣一轉,其氣乃散"之論可為治療圭臬。溫陽化瘀湯中,附子、乾薑取四逆湯義回陽救逆,人參、黃芪保元固脫。方中茺蔚子、沙苑子之用尤具深意,【本草綱目】謂其"能行血中陽氣",現代研究顯示其有強心利尿之效。若見水腫甚者,當加蓽茇10g、茯苓皮30g,此乃仿【千金方】治水氣凌心法。

結語
心肌病治療須把握"補虛不忘化瘀,通陽兼顧滋陰"原則。三型雖分而常兼見,臨床當據脈證靈活化裁。尤需注意者,危重期當以"保胃氣、存津液"為要,湯劑宜濃煎頻服,丸劑需擇道地藥材製備。另可配合艾灸內關、膻中等穴以助藥力,然終須以辨證準確為前提。

(全文計798字)
懋松 發表於 2025-7-24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心肌病中醫辨治三法析微】

心肌病之治,當宗"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旨。今觀所論三型,實合【內經】"心主血脈"之要義,然猶有未盡之處,謹陳管見如下:

一、心氣虛弱證治發微
此證雖言"早期",然【金匱要略】早有"陽微陰弦"之訓。補氣活血湯中,黃精、山藥並用,暗合"脾為後天之本"之旨,然宜佐桂枝6g以通陽化氣,取"桂枝甘草湯"辛甘化陽之意。川芎用量可增至15g,蓋"血中之氣藥"非重劑不能達四末。臨床見脈結代者,當參【傷寒論】炙甘草湯法,加阿膠10g烊化。

二、氣陰兩虛證治精要
此型辨證最易與陰虛火旺相淆。觀方中沙參、麥冬並用,實寓"天王補心丹"之意。然現代臨床常見兼痰瘀互結者,可酌加浙貝母12g、瓜蔞皮15g。若舌紅光剝無苔者,宜去遠志、菖蒲之辛燥,易入鮮石斛30g、五味子6g。珍珠丸之用甚妙,然需辨明真偽,真者當以廣西合浦者為上。

三、氣陽兩虛證治樞要
此證已涉心腎陽衰危候,方中附子用量宜慎。考【傷寒論】四逆湯法,當先煎30分鐘以上,佐炙甘草10g以解其毒。腿足浮腫甚者,可仿張仲景真武湯義,加茯苓30g、白朮15g。現代藥理證實,黃芪用量至50g時,強心效應始顯,然需監測血壓變化。

特別提醒:
1. 心肌病傳變迅速,凡見唇甲青紫、脈微欲絕者,當立即中西醫結合救治
2. 方中桃仁、紅花等破血之品,凝血功能障礙者慎用
3.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黏滑,保持情志舒暢

結語:
心肌病之治,貴在把握"氣虛-陰虛-陽虛"傳變規律。上述三方雖各有所主,然臨床常見兼夾轉化,需以脈證為憑。昔年葉天士治心痹"初病在經,久病入絡"之論,於本病辨治尤具指導意義。學者當參合古今,方能曲盡其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