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4|回覆: 2

[醫藥臨床] 神奇四味大發散 祛除陳寒愈眼疾

[複製連結]
馬垂憲 發表於 2020-5-7 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一男孩,16歲,因右眼癢疼幾天求治。刻下右眼瞼紅腫,瞼結膜、球結膜高度充血水腫,伴噴嚏、黃清涕、咳嗽,其母言孩子平素口乾夜甚,大便秘結,每年初秋發作,治療頗感困難。本次患病後,內服抗生素及外滴眼藥水無效,查脈浮數,舌尖紅,辨證為肺胃熱盛,復感風邪,風熱交搏,上攻於目。給予桑菊飲加減:桑葉15克,菊花15克,薄荷10克,荊芥穗150克,羌活15克,白芷20克,蟬蛻10克,辛夷12克,瓜蔞15克,蘆根30克,生地10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甘草10克。4劑,水煎服。本以為區區小疾,辨證無誤,定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誰知6天後患者複診,病情絲毫未減。遂想起先父教導:頭面部的紅腫熱證疾患多為寒包火,要先散風寒,開毛竅,給熱邪出路,用四味大發散。於是處方:麻黃10克,藁本12克,細辛10克,蔓荊子15克,生薑核桃大1塊,外加甘草10克、杏仁10克、木蝴蝶10克宣肺止咳;加生石膏40克、黃芩15克清肺胃熱;加白芷30克引藥物至顏面;加全蠍10克祛風通絡。水煎服。5天後其母興高采烈報捷:當天晚上服第一次藥,第二日清晨即感眼癢、流淚、噴嚏消失,眼紅腫十去八九,服完第2劑藥即痊癒,高興萬分。

20世紀50年代,我村有一位村民雙目突然失明,遍尋名醫,治療半月無效,後其家屬求父親醫治。父親僅一劑中藥就讓患者雙目恢復光明,此事轟動全村。那時我年紀小,不懂中醫,於是,很好奇地問父親為什麼那些醫生治療半月不效,而他的一劑藥就治癒了?父親告我,中醫要想取得好療效必須辨證施治。我查看諸醫給患者開的方子,或清肝明目,或滋補肝腎,不效原因定是辨證不准。這個患者是一位煤礦工人,患病正值炎熱之夏,估計是在坑底工作時,面部感受了寒氣,寒邪閉阻雙目絡脈引起的失明,父親處方四味大發散強力祛除寒邪,故取得良效。父親說此方雖僅四味藥加生薑,但用量很大,再加藥性猛烈,故一般醫生不敢使用。

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夏天,姐姐患牙齦腫疼,在公社醫院診治,肌注了盤尼西林,並口服了石膏、黃連、銀翹等清胃敗毒中藥。治療後病情日益加重,牙齦腫脹如饅頭,口不能張,飯不能進,家叔連夜去外地把父親叫回。父親辨證為面部感受風寒,腠理閉密,火熱不得外泄,上行面部而為腫脹,治療應散外束風寒,則火熱泄而痛自止,腫立消,故處方四味大發散。姐姐晚上服中藥後,半夜口就能張開喝米湯。1劑藥吃完,腫消大半,能正常吃飯了。2劑藥服完後痊癒。我又一次見證了四味發汗散的神奇。

四味大發散出自【眼科奇書】,該書系清代渝州李氏家藏,著者不詳。由『麻黃一兩或二兩,蔓荊一兩,藁本一兩,北辛五錢或用一兩(葉要去盡),老薑一斤或八兩(連皮搗碎為引)』組成,『凡一切男女大小,外障眼病,用四味大發散或八味大發散,看症加減。初起服一劑或兩劑,將陳寒散盡即可痊癒,永不復發。』『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青膜白雲遮睛,不拘年數多寡,先用大發散將陳寒散盡,然後再用二白散。』『凡治一切爛炫、風火、血風、痘風眼,無論遠生近日,宜用大發散,看症加減。』用於治療外障眼病。

我用四味大發散治療的是結膜炎,父親治的一個是內眼病,一個是口腔科疾病,都取得了顯著療效,其原因是該方使用大劑麻黃、細辛、藁本、生薑,辛溫發散風寒之力很強,加之蔓荊子有很好的清利頭目作用,故本方能散陳寒、發汗、解熱、鎮痛。全方用藥味薄氣輕,辛散宣通,既可行於內外,又可升降於上下,開通瘀滯,通陽化氣。現代藥理研究該方可以擴張周圍血管、改善微循環、興奮汗腺,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筆者認為不論內、外、婦、兒、五官科疾病,只要挾有寒邪外襲,即可使用此方,故臨床常用此方治療頭面部疾病、風寒外感、腎炎初期挾風者、風濕腰腿疼痛,常一兩劑見效,值得推廣。(馬垂憲)

(註:文內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4-2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味大發散辨治頭面風火寒邪芻議】

拜讀醫案三則,深感"四味大發散"運用之妙,實為治療頭面部寒包火證之圭臬。此方肇端於【眼科奇書】,由麻黃、細辛、藁本、蔓荊子四味辛溫猛藥組成,佐以生薑為引,看似簡樸,然其中蘊藏"火郁發之"之玄機,尤合【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郁而達之"之旨。

首案眼疾初投桑菊飲未效,其關鍵在於未識"寒邪束表"之機。患者雖現肺胃熱盛之象,然每年初秋定時而發,此乃【傷寒論】所謂"時氣為病"也。四味大發散中麻黃開太陽之表,細辛透少陰之邪,藁本達巔頂之絡,蔓荊子清頭目之熱,更佐石膏、黃芩成表裏雙解之勢,暗合劉完素"辛涼解表"之法。白芷引經上行,全蠍搜風通絡,終使鬱熱得泄,此正【醫學心悟】"開門逐盜"之妙用。

次案暴盲證治尤顯膽識。先父斷為寒閉目絡,正應【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之說。煤礦工人井下作業,寒濕襲絡,非大劑辛溫不能破陰凝。此案啟示:頭面急症當察職業環境,正如【醫宗金鑒】強調"問診須詳起居七情"。

末案牙齦腫痛更證"火郁發之"之要義。前醫誤執苦寒直折,反致冰伏其邪。先父以四味大發散開泄腠理,使鬱火外達,此即張從正"汗法可治火郁"之實踐。生薑溫中托邪,助藥勢外發,深得【傷寒論】桂枝湯啜粥之法意。

余臨證四十載,於此方有三得:一者須辨寒熱真假,舌雖紅而苔必白膩,脈雖數而按之緊束;二者用量宜峻,麻黃細辛非6-10克不能建功;三者中病即止,繼以竹葉石膏湯類清餘熱。今人畏麻桂如虎,實未悟仲景"有是證用是藥"之真諦。然此方究屬虎狼之劑,若見口渴引飲、舌絳苔黃之真熱證,又當慎之。

四味大發散之奧妙,全在把握"寒包火"病機。當今空調普及,冰飲泛濫,此證尤多。願同仁勿囿於"炎症即熱證"之窠臼,細參脈證,則頭面頑疾可望迎刃而解。
鄭豐 發表於 2025-4-26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四味大發散治療頭面風火寒郁證之奧義】

拜讀醫案三則,深感四味大發散運用之妙,實為治療頭面部寒包火證之圭臬。此方源自【眼科奇書】,由麻黃、細辛、藁本、蔓荊子四味組成,佐以生薑為引,看似簡樸,然配伍精當,暗合"火郁發之"之經旨。今就本案病機與方義略陳管見。

首案少年目疾,初投桑菊飲未效,其關鍵在於未識"寒束熱郁"之本質。患者雖見目赤腫痛、舌尖紅、脈浮數等熱象,然其病發於初秋,且伴噴嚏流涕,實為夏月腠理開泄,突感秋涼,寒邪外束,陽熱怫鬱不得宣散所致。桑菊飲雖能疏風清熱,但辛散透表之力不足,更乏溫開寒凝之品,故如隔靴搔癢。後改投四味大發散加味,以麻黃開玄府、細辛通竅道、藁本達巔頂、蔓荊子專走目系,更佐生薑助其辛散,配合石膏、黃芩清泄鬱熱,全蠍搜剔絡邪,遂收立竿見影之效。此正合【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火郁發之"之治則。

次案礦工暴盲,尤見辨證之精妙。夏日井下陰寒潮濕,寒邪直中太陽經脈。【靈樞·經脈】云:"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寒客經絡,氣血凝泣,故致暴盲。前醫或清肝或滋腎,皆未觸及寒凝太陽之本。四味大發散中,麻黃配細辛能溫通太陽經氣,藁本引藥上行,蔓荊子專入目系,更借生薑辛烈之氣破除陰凝,使寒散絡通而目明。此非膽識兼備者不敢為也。

未案牙齦腫痛,再證"寒包火"病機之普遍性。公社醫院但見腫痛即投寒涼,致冰伏其邪。先父識得"風寒外束,陽熱內郁"之機,以四味大發散開其閉郁,猶如開窗散熱,自然腫消痛止。其中白芷用量達30克,既助發散之功,又為陽明引經報使之品,與方中麻黃相配,暗合仲景麻黃升麻湯升降相因之妙。

四味大發散之運用,當把握三大指征:一者病位在頭面清竅,二者發病前有明確感寒史,三者見紅腫熱痛與惡寒並現。然須注意,此方藥性峻烈,中病即止,不可過劑。現代臨床可酌減麻黃、細辛用量(各6-9克),或佐以生石膏、黃芩等清泄之品,以制其燥烈之性。

此三案啟示後學:頭面疾患不可見熱投涼,當詳辨寒熱標本。四味大發散之奇效,正在於準確把握"寒郁化火"之病機,其辨證之精、用藥之准,實為中醫"同病異治"思想之完美體現。願吾輩繼承此等辨證心法,使古方煥發新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