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9|回復: 2

[医药临床] 清气坚阴治疗长期高热

[複製鏈接]
赵作伟 發表於 2020-4-13 1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贾六金是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他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每收立竿见影之效。

支某,女,13岁,因高热8个月于2016年4月8日首诊。患者于2015年9月在学校病胃痛,经查体温39°C。自此每天早饭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8.4~40°C之间,中午12时达高峰,下午4点开始降温,6点半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时无恶寒、头痛、鼻塞,退热时汗出。患者曾做各种检查,排除了伤寒、布鲁氏菌病、结缔组织病、风湿等,未能明确诊断。患者素体弱,食少,畏寒,常觉疲劳,口渴不欲饮。患病前2个月曾因胃痛在医院做胃镜诊为『胃炎』。月经尚未来潮。下午来诊时不发热,T36.5°C,P 72次/分,BP 100/50mmh克。脉弦细,舌偏红。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病理性增大。腹部柔软未及包块,胃部轻度压痛。

诊断:内伤发热。证属气阴两伤。

笔者治以气阴双补、和解少阳之剂,效果不显。故向贾六金教授求教。他认为患者每于阳气盛时发热,阳盛则阴伤,病久气阴两伤。治当清气坚阴,气阴双补,嘱咐『至少服六剂』。

处方:西洋参6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麦冬10克,生甘草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1日二诊:体温已降至38.4°2天,效不更方,原方5剂。7月18日三诊:共服上方11剂,现发热时间缩短至1小时,11点吃饭,12点开始发热,12点30分达高峰38.4°C,下午1点即恢复正常。纳食可,大便较干,头已不昏,精神爽利。减去生石膏,余药减量再予5剂。7月26日其母告知,从7月18日起未再发热,未再服药。追访至2016年9月5日,患者未再发热,已恢复上学。

这是一例少见的连续高烧10个月的病例。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经多种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患者除每日定时高烧外,没有更多可供辨证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和内伤。本案患者属于内伤发热。一般认为患者正气充足才可与邪气抗争,故是发热的先决条件。但本案患者发热须在吃饭后得到能量补充和借助自然界旺盛的阳气才能实现发热,提示正气虚弱。患者常感觉疲乏也是气虚的明证。

贾六金根据患者『每于阳气盛时发热』的特点,经过『阳盛则阴伤』的推论,得出病久则『气阴两伤』的诊断。依据患者高热而不恶寒,确定了『热在气分』,进而制定了以『清气』为主的治疗原则,选用治疗气分高热的主方白虎汤和银翘散。他没有忽视对『气阴两伤』的治疗。选用味苦、微甘,性凉的西洋参补气、养阴,配合味苦性寒具有坚阴功效的黄柏和性寒多汁的知母相须为用,泻火养阴,退虚热。由于诊断明确,选方用药精当,方证对应,药症合拍,故仅用数剂便使邪热得去,气阴得补,取得正气来复,疾病自愈的效果。(赵作伟 山西省绛县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赵委 發表於 2025-6-5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气坚阴法辨治长期高热案析义》

贾六金教授此案展现了中医"审时辨机"的诊疗精髓。患者每日巳午时高热,恰值天阳最盛、人体阳气外发之时,此乃《伤寒论》"日晡所发热"之变局。贾老独具只眼,不囿于常规和解少阳之法,直指"阳盛灼阴"之病机,诚得《内经》"先其所因,伏其所主"之奥旨。

案中脉证合参颇具深意:弦细之脉非少阳独见,实为阴伤筋急之兆;舌偏红而畏寒,乃阴不敛阳之假寒真热;经闭未行,暗合《女科要旨》"血室空虚,阳易浮动"之论。贾老以四妙勇安汤化裁,取西洋参、麦冬峻补气阴为君,暗合生脉散法度;石膏、知母清阳明独胜之热,黄柏坚少阴将竭之阴,金银花、连翘轻清透热,组成"清、补、透"三法兼备之剂。尤妙在嘱服六剂,正合《周易》"七日来复"之数,深谙阴阳消长之理。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定时发热当察天人气化。《医学纲目》云:"午时热者,心经主之",然本案巧在未执脏腑定位,而从阴阳盛衰着眼。其二,久热伤阴须防"壮火食气"。患者纳差疲乏,已现"阳化气"不足之象,若过用苦寒必致冰伏,故以甘寒为主,佐苦寒坚阴。其三,疗效判定贵在掌握火候。二诊热峰下降即守方,三诊热程缩短始减量,体现"衰其大半而止"的用药智慧。

贾老此方暗藏多个经方精义:石膏、知母取法白虎汤,黄柏、甘草寓有栀子柏皮汤,西洋参、麦冬类于竹叶石膏汤。然其创新处在于将清气分热与固护真阴熔于一炉,既避吴瑭"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之戒,又防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弊。现代医学所谓"不明原因发热",在中医思维中恰是"司外揣内"的辨证良机。此案非但为内伤发热开一法门,更示人"天人相应"理论在时序性疾病中的运用妙谛。
熊季 發表於 2025-7-18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气坚阴法辨治长期高热案析要》

贾六金教授此案,诚为中医辨治疑难热病之典范。细究其理法方药,可窥见三大精要:

一、病机辨析独重阴阳消长
患者辰时发热、日中达峰、申时自退之热型,实为"阳入于阴则热,阳出于阴则汗"的典型表现。贾老敏锐捕捉"饭后得谷气始热"这一关键病候,参合《内经》"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之论,断为"阳气浮动,阴不敛阳"之内伤发热。其辨证突破常规"气虚发热"窠臼,独创性提出"阳盛灼阴-气阴两伤-虚阳外越"的病理传变链,与张景岳"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暗合。

二、组方暗含三才之道
处方以西洋参为君,既合《本草备要》"补肺降火,生津液"之效,更暗藏"天一生水"之妙;金银花、连翘取"地二生火"之意清透浮热;生石膏、知母应"天三生木"之理肃降亢阳。尤其黄柏与麦冬配伍,既遵丹溪"降火滋阴"之法,又合《医贯》"导龙入海"之旨,构成"金水相生"的坚阴格局。全方九味暗合洛书之数,体现"阳中求阴"的制方智慧。

三、时序调摄契合子午流注
贾老嘱其"至少服六剂",非仅经验之谈,实寓"六为水之成数"的易理。更值注意的是,患者热退过程与服药时序高度相关:首诊4月属辰月,二诊7月当未月,恰循"辰戌丑未"四季土旺之时调理脾胃。此与《伤寒论》"先其时发汗"的截断疗法异曲同工,彰显"因时制宜"的至高境界。

此案启示有三:首者,疑难热病当察"阴阳消长之机";二者,久热伤阴需重"坚阴固本"之法;三者,时序辨证宜参"天人相应"之理。贾老以经方为骨、时方为用,熔伤寒温病于一炉,实为当代中医"寒温统一"学术思想的生动实践。学者若能于此案中体悟"阴阳互根"之妙,则临证自可得其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