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9|回复: 2

[医药临床] 银花生地饮治酒渣鼻

[复制链接]
韦良渠 发表于 2020-6-17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处方组成:金银花30g,生地黄、生石膏(先煎)各15g,川芎、枇杷叶(包煎)、桑白皮、黄芩、栀子各10g,陈皮、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各9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泻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酒渣鼻。

加减:如皮损以红斑为主者,重用凉血活血的生地黄、赤芍、红花,并加用牡丹皮、白茅根、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药;皮损以红丘疹为主者,重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去其毒热以救其急;晚期鼻部肥厚增大者,加丹参、牡蛎(先煎)、川贝母软坚散结;便秘者,酌加大黄、玄明粉、枳壳;饮酒引起复发者,加葛花以解酒毒。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酒渣鼻患者20例,14例治愈(皮疹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为治愈);3例显效(丘疹、脓疱消失,皮肤颜色大部恢复正常为显效);1例有效(丘疹、脓疱消失,皮肤颜色或淡红色为有效);2例无效(丘疹、脓疱只能被控制,但不能消失,皮肤颜色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0%。服药最少者15剂,最多者30剂。(韦良渠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曼玉哦 发表于 2025-7-2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花生地饮治疗酒渣鼻之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考》

酒渣鼻一症,古称"赤鼻"、"酒齄鼻",其病机多缘肺胃郁热上蒸,复感风邪,血瘀凝滞所致。今观韦氏所拟银花生地饮,组方严谨,颇合"清上彻下,凉血化瘀"之旨,诚为治疗本病之良方。兹就方义与临证要点析论如下:

一、方剂解析
本方以金银花为君,其性甘寒,善清肺胃积热,兼解血中之毒,《本草备要》谓其"解毒去热",现代药理亦证实其抗炎抑菌之效。生地黄、生石膏为臣,一者凉血养阴,二者清泄阳明,二者相须,既杜热邪伤阴之弊,又成"气血两清"之势。佐以桑白皮、枇杷叶宣肃肺气,黄芩、栀子泻三焦之火,更佐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深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训。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泻肺清热、凉血化瘀之功。

二、加减法度
韦氏加减之法尤见匠心:红斑为主者,增牡丹皮、白茅根等,此乃取犀角地黄汤之意;丘疹甚者加蒲公英、地丁,暗合五味消毒饮之旨;鼻赘期用丹参、牡蛎,实寓消瘰丸化裁之妙。其中"葛花解酲"之法的运用,更彰显对《脾胃论》酒病治疗思想的传承。然需注意,白花蛇舌草苦寒败胃,非湿热炽盛者慎用;玄明粉泻下峻烈,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三、临证体悟
1. 煎服要点:石膏须先煎30分钟以上,枇杷叶包煎防绒毛刺激,牡蛎亦当先煎。现代研究提示,金银花、黄芩合煎可产生协同抗菌效应。
2. 疗程把握:本病疗程与病程深浅相关,红斑期见效较快,鼻赘期需坚持用药3月以上,可配合外治。
3. 调摄禁忌:须戒辛辣炙煿及醇酒,避免冷热刺激。明代《外科正宗》早有"戒酒色,忌辛辣"之诫,今人尤当谨守。

此方之效验,已见诸临床数据。然中医贵在辨证,若见脾虚湿盛者,可酌加白术、茯苓;遇肝郁化火者,宜合丹栀逍遥散。学者当知常达变,勿执方而昧证。
汤纣 发表于 2025-7-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花生地饮治疗酒渣鼻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考》

酒渣鼻一证,古籍谓之"赤鼻""酒齄鼻",其病机多缘肺胃郁热上蒸,复感风邪,血瘀凝滞所致。今观韦氏银花生地饮一方,组方严谨,颇合"清上彻下、凉血化瘀"之旨,试析其理法如次:

一、方剂解析
本方以金银花为君,取其甘寒清解肺胃热毒,《本草备要》谓其"散热解毒";生地黄、生石膏为臣,一者凉血养阴,一者清泄阳明,暗合叶天士"到气方可清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之训。佐以桑白皮、枇杷叶泻肺降火,黄芩、栀子清三焦郁热,更佐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通络,川芎上行头面引经报使,陈皮理气和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融泻白散、凉血地黄汤之意,共奏"清金泻胃、凉血散瘀"之功。

二、加减法度
其加减变化尤见匠心:红斑为主者,增牡丹皮、白茅根等强化凉血,正合《外科正宗》"血热则红,血瘀则紫"之论;丘疹偏重则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取五味消毒饮之意急清热毒;鼻赘期用丹参、牡蛎软坚,深谙"久病入络"之机;更妙在葛花解酲,暗合《医宗金鉴》"酒性大热伤胃"之戒。此等化裁,非深通丹溪"阳常有余"之说及王清任活血理论者不能为。

三、临证启示
观其90%有效率,印证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古训。然需注意者有三:其一,生石膏必先煎取汁,方得辛凉透达之性;其二,晚期鼻赘当配合外治,昔《外科启玄》曾载"冰玉膏"外敷之法;其三,须戒辛辣酒酪,否则如《景岳全书》所言"犹救火而添薪"。

此方之设,既承《内经》"热者寒之"大法,又得明清温病学派凉血透邪之精要,更兼现代药理证实金银花、黄芩确有抗炎抑菌之效,可谓古今汇通之范例。然临证尚需审辨寒热虚实,若见脉沉细、舌淡胖者,又当慎用此苦寒之剂,医者不可不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