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1|回復: 2

[医药临床] 三仁汤临床用于带下病

[複製鏈接]
连志华 發表於 2020-6-9 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某女,28岁,2015年4月22日谷雨初诊。诉带下量多1个月,加重1周。近1个月来带下量增多,曾于西医院检查诊断为『阴道炎』,采用外用西药治疗(用药不详),效果欠佳,反复发作,带下量逐渐增加,遂来就诊。刻下症:带下量多、色黄、质黏,情急易怒,纳食不香,偶有胸闷,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检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示阴道清洁度III级。

辨证:本案患者性情急躁,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肝郁乘脾,水湿运化失司,湿与热结,湿热循经下注,损及任带,则生带下。湿热内蕴则带下色黄质黏;肝气郁结,则情急易怒;湿热阻滞,气机不畅,则有胸闷;湿热中阻,脾失健运,则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不畅为湿热下注之证。其病位在肝脾。证属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诊断:(肝经郁热,湿热下注型)带下病(西医称为阴道炎)。

治法:疏肝解郁,清利湿热。

方药:〖温病条辨〗三仁汤和〖成方便读〗四妙丸加减:杏仁10g,生苡仁10g,白蔻仁10g, 柴胡10g,炒苍术10g,川牛膝10g,丹参30g,莱菔子10g,萆薢10g,白花蛇舌草30g,公英10g,木香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患者带下有所减少,纳食改善,二便转调,仍偶有胸闷。效不更方,上加石菖蒲10g,郁金10 g,豁痰活血,宽胸利气。继服14剂,诸症已除,偶有带下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湿热不显,仍有肝火,上方去萆薢、杏仁、白蔻仁、炒苍术,加入生白芍10g,赤芍10g,以柔肝清肝,嘱服7剂,服法改为2日1剂,每2天服1剂药,后未再诊。

按:本案患者为湿热下注的带下病,故治以清利湿热为主:①三仁汤为治疗湿温的主方,故选用杏仁以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燥湿健运中焦;生苡仁清利下焦湿热,三焦并治。②湿热下注,故配合四妙丸,选用苍术、川牛膝,直达病所,清利下焦。③肝郁化火而致湿热内盛,故用柴胡以行气疏肝,以除病因,同时气行则湿化,行气利于化湿。④以莱菔子、公英、木香,祛痰清热,健运脾胃,以助中焦运化。⑤伍入丹参以活血,湿瘀同治,利于湿除。(连志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江决 發表於 2025-4-19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仁汤合四妙丸加减治疗湿热型带下病案析》

本案为典型肝经郁热、湿热下注型带下病,其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医"三焦分消""肝脾同调"的诊疗特色。患者情志失调致肝郁化火,木郁克土则脾失健运,湿热蕴结下注任带,形成黄带黏稠之候。医者取法吴鞠通《温病条辨》三仁汤与张秉成《成方便读》四妙丸化裁,实得古人制方精义。

三仁汤之妙用在于三焦分消:杏仁开上焦以宣肺气,取"提壶揭盖"之意,使气化则湿化;白蔻仁芳香醒脾,斡旋中焦气机;生苡仁淡渗利湿,导湿热从下焦而出。此正合叶天士"分消上下之势"治湿要旨。配伍四妙丸中苍术、牛膝,尤擅清利下焦湿热,与三仁汤形成上下呼应之势。更佐柴胡疏肝解郁以治本,既应"木郁达之"经旨,又暗合"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之训。

方中加减尤见匠心:初诊以莱菔子、木香助运中焦,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既除湿又清热;复诊增石菖蒲、郁金,取"湿郁则痰凝"之理,豁痰开郁以解胸闷;末诊去燥湿之品而加白芍柔肝,遵"湿热去大半即当顾阴"之诫。全程把握"疏肝不忘健脾,祛湿兼顾活血"的原则,丹参之用既防湿滞成瘀,又合"血行湿自化"之理。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带下病虽在下焦,治须统筹三焦,尤重肝脾关系;其二,湿热为患当分消走泄,不可过用苦寒;其三,情志因素在妇科病机中至关重要,疏肝解郁应贯穿始终。然需注意,三仁汤原治湿温初起,本案化裁用于带下,是谓"异病同治"之范例,然湿热胶结者宜加黄柏,阴伤明显者又当慎用燥湿,临证须灵活变通。
cl15816 發表於 2025-7-17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仁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型带下病之临证析微》

本案以三仁汤合四妙丸化裁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深得"三焦分消"之旨,其辨证用药颇具章法,值得深入探讨。

一、病机阐微
患者情志失调致肝木乘土,形成"肝郁-脾虚-湿热"病理三角。《傅青主女科》言:"带下俱是湿证",然本案特殊处在于肝经郁火与脾虚湿浊相搏,形成"郁火挟湿"之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乃肝经湿热之典型舌脉,带下黄黏、胸闷纳呆等症,恰合《医宗金鉴》"湿热下注胞宫"之论。

二、方药精析
1. 三仁汤运用之妙
吴瑭创三仁汤本为湿温初起设,本案取其"宣上、畅中、渗下"之能:杏仁开肺气以启水之上源,白蔻仁醒脾化浊斡旋中焦,生苡仁导湿热从下窍出,三焦并治暗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

2. 四妙丸配伍之巧
苍术易黄柏尤见匠心,既避苦寒伤中之弊,又增燥湿运脾之功。川牛膝引药下行,与萆薢形成"利湿导浊"药对,正合《本草备要》"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之论。

三、加减法度
二诊增石菖蒲、郁金,取《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意,既解胸闷之标,又行气解郁治本。末诊去渗利药加赤白芍,遵"肝体阴用阳"之性,体现"湿热去十之七八,即当顾护肝阴"的用药次第。

四、临证启示
1. 治湿需调气机:方中柴胡、木香之用,印证朱丹溪"气顺则津液自流"之说
2. 久带必瘀:丹参之设,体现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
3. 分期论治:初重祛邪,末重调肝,展现"因势利导"的治疗节奏

此案提示,带下病非独治脾,当重视肝脾互动关系。三仁汤通过调节三焦气化治疗带下,为湿热带下提供了"从气治水"的新思路,其组方逻辑对现代妇科炎症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