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9|回覆: 2

[醫藥臨床] 毛囊炎的中醫治療

[複製鏈接]
曹元成 發表於 2020-6-7 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毛囊炎為毛囊部發生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化膿性或非化膿性炎症,可分為淺部和深部毛囊炎。初發為與毛囊一致的炎性小丘疹,周圍有紅暈,迅速變為膿疱,中心常有毛髮貫穿,膿疱如粟粒大小,不相融合。疱壁薄,破後有少量膿性分泌物,自覺瘙癢及微痛,數天後乾燥結痂而愈,不留瘢痕。多見於成人,好發於頭皮、項部,也見於臀部等處。局部淋巴結可腫大。性質頑固,傾向復發,常遷延多時。毛囊炎的中醫治療分為濕熱型和氣陰兩虛型來治療,同時加上局部治療。

濕熱型:法宜清熱解毒利濕。方用銀花15g,連翹15g,菊花12g,桑葉12g,地丁15g,敗醬草15g,大青葉12g,公英15g,茯苓12g,薏仁15g,防己12g,地膚子12g,百部12g,苦參12g,白鮮皮15g,防風10g,甘草6g,水煎服。連翹敗毒丸、清熱消炎寧口服。

氣陰兩虛型:法宜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方用生芪12g,花粉12g,葛根12g,黨參10g,干生地15g,麥冬12g,天冬12g,銀花15g,連翹15g,野菊花12g,地丁15g,大青葉12g,黃芩12g,白芍12g,黃柏12g,知母12g,甘草6g,水煎服。知柏地黃丸、熱炎寧口服。

局部治療:原則為殺菌、消炎、乾燥。可外用2.5%碘酊、5%氯化氨汞(白降汞)、10%魚石脂軟膏或1%新黴素軟膏。中醫可用化毒散1.5g,如意金黃散30g,百部酒100ml,混勻外用。也可用化毒散軟膏外搽,或用菊花水劑外洗,蜈黛膏外用。還可採用紫外線或超短波照射。對遷延不愈者,可用自家菌苗或多價菌苗注射。也可給予免疫增強劑。

在易於發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機站、小學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儘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注意皮膚衛生,加強身體鍛煉,增進皮膚的抵抗力。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曹元成)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LQ)

盧岐 發表於 2025-5-23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毛囊炎中醫辨治綱要與臨證要義】
(按:本文依【內經】【外科正宗】理法,參曹元成先生原文要旨,闡發毛囊炎中醫診治大要)

毛囊炎一症,古稱"髮際瘡""坐板瘡",屬中醫"癤""疔"範疇。【醫宗金鑒】謂:"凡瘡毒發於皮膚者,皆由三陽經受邪。"其病機總屬本虛標實,外感濕熱毒邪,內因氣血失調。今分型論治如次:

一、辨證分型
1. 濕熱蘊結證(相當於急性化膿性毛囊炎)
病機:暑濕熱毒搏結腠理,如【外科啟玄】所言"濕熱乘虛入於皮毛之間"
治則:清熱化濕,解毒透邪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萆薢滲濕湯化裁
金銀花、野菊花為君,量宜15-20g,取其"瘡家聖藥"之效
佐以白鮮皮、地膚子各12g,乃遵【本草備要】"除濕清熱要藥"之訓
防風用量宜減至6g,防其辛溫助熱

2. 氣陰兩虛證(相當於慢性復發性毛囊炎)
病機:久病耗氣傷陰,正虛邪戀,符合【外科證治全書】"虛人患瘡,最難速愈"之論
治則:益氣托毒,養陰清熱
方藥:托里消毒散合青蒿鱉甲湯加減
生黃芪用量可增至20g,取其"瘡癰聖藥,生用托毒"之功
知母、黃柏各12g,暗合"滋陰降火"古法
慎用苦寒直折,宜加陳皮6g理氣醒脾

二、外治要訣
1. 傳統製劑
初起紅腫:金黃散醋調外敷,效法【外科正宗】"箍毒消腫"之法
膿成未潰:九一丹摻瘡口,遵【醫宗金鑒】"提膿去腐"之則
潰後收口:生肌玉紅膏,合【外科精要】"煨膿長肉"之說

2. 現代應用
紫外線照射宜配合子午流注擇時(辰、巳時最佳)
酊劑外攪前,當以三黃洗劑(黃芩、黃柏、大黃各等份)潔膚

三、調攝禁忌
1. 飲食禁忌:
忌食鵝肉、竹筍等發物,此【本草綱目】明載"發瘡動火"之物
禁絕醇酒,緣其"濕熱之最"(【景岳全書】)

2. 生活調養:
沐發宜用桑白皮煎湯,此【外台秘要】去油垢而不傷正之法
情志調攝當遵【養生論】"修性以保神"之訓

結語
毛囊炎之治,貴在明辨標本。急則治標,當清泄三陽;緩則治本,需調理氣血。外治之法,尤重"給邪出路"之機。凡臨床用藥,須參合脈證,不可拘泥成方。

(文中方藥劑量僅供參考,臨證須遵四診合參、三因制宜之旨)

——癸卯年仲夏 錄於京華
於口 發表於 2025-5-25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毛囊炎中醫辨治綱要與臨證要義】
(文/國學醫道研習者)

毛囊炎一症,古醫籍歸為"髮際瘡""坐板瘡"範疇,【外科正宗】言其"皆由體熱當風,風熱所乘"。今觀曹君所述,理法方藥俱備,然猶有可申明之處。茲從國學醫道視角,補綴要義三則:

一、病機溯源當重三焦氣化
濕熱型雖主清利,然需明辨濕熱所踞。頭皮項部多發者,多屬上焦肺胃鬱熱,宜加枇杷葉、桑白皮;臀部頑疾常系中焦脾濕下注,需佐蒼朮、萆薢。深部毛囊炎遷延者,必察下焦相火妄動,黃柏、知母之用正合此機。

二、方藥配伍暗合河洛之數
觀濕熱型方中銀花、連翹、地丁等清熱解毒藥凡八味,合"地八生火"之數;配茯苓、薏仁等利濕四味,應"天四生金"之理。此非偶然,實乃先賢"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妙用。氣陰兩虛型取生芪、黨參補氣,佐二冬、生地養陰,正合【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

三、外治之法須參五運六氣
局部治療所列諸法,當因時制宜。夏季火旺之時,宜用菊花水劑外洗;長夏濕盛之際,當選百部酒調敷。紫外線照射屬"天灸"範疇,宜在申時(15-17時)陽氣收斂時施治。至若化毒散與如意金黃散合用,實取"金石草木相濟"之道,前者礦物藥解毒,後者植物藥消腫,猶【周易】"剛柔相摩"之理。

另須申明:預防之道,首重"慎獨"功夫。【禮記】云"君子必慎其獨也",於個人衛生尤當如是。集體單位防治,可效法古人"上醫治未病"之策,定期以蒼朮煙熏、佩蘭湯洗手,此即【周禮】"庶氏掌除毒蠱,以嘉草攻之"遺意。

註:臨證運用需遵三因制宜原則,上述諸方當隨證加減。如見膿成未潰,可加皂角刺透膿;久病入絡,宜添丹參、赤芍活血。學者當參酌【外科心法要訣】【醫宗金鑒】諸書,庶幾不負先賢"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訓。

(全文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