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02|回覆: 3

[醫藥臨床] 『十六字』法治肺癌

[複製連結]
潘燈銀楊曉明 發表於 2020-6-4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江蘇省儀徵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張恩樹為揚州市名中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任氏『然』字門中醫內科第十二代傳人,師從全國名中醫任達然,臨證善用經方、時方,亦常自創方劑。他運用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解毒抗癌法治療肺癌,臨床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養陰清肺

張恩樹認為肺為嬌髒,肺為華蓋,肺喜潤惡燥,人體感受邪氣首先犯肺,外感六淫、七情內傷均可導致肺氣不足,肺陰虧耗,邪毒乘虛入肺,導致肺臟功能失調,肺氣鬱滯,宣降功能失司。肺癌患者多陰氣已虧,且大部分病人尚有多年煙史或油煙熏擾等。長期吸煙會導致陰血暗耗,痰熱內生邪毒隨之侵入,更致陰虛,至於手術、放療、化療後,病人多舌質紅苔光而呈現一派氣陰虛衰之症,故治療常使用養陰清肺生津類藥物,如: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百合、天花粉等。

化痰止咳

『肺為貯痰之器』,肺癌為患,肺氣失宣,津液失於輸布,聚津生痰,痰凝氣滯,咳嗽痰涎每每多見。臨床上肺癌患者可有嗆咳、頑固性乾咳或痰中帶血及胸痛、氣急、發熱等表現,故需止咳化痰。杏仁有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為治咳喘之要藥,對於老痰、頑痰,可用海浮石、海蛤殼等。

健脾和胃

肺癌病位在肺,但與脾、腎密切相關,亦可及肝。肺癌發展到晚期階段,大多經過多種療法攻邪,正氣難免受戕。手術和放化療最易損傷脾胃,故患者常表現出脾胃虧虛症狀。張恩樹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應該把顧護脾胃的指導思想貫穿於治療的始終,臨證可選用味甘性平的藥消導積滯,如雞內金、炒谷麥芽。

解毒抗癌

張恩樹認為,正虛邪毒內蘊是肺癌的基礎病機。邪毒結聚,日久不散,影響氣血運行,加重內生痰瘀癌毒,同時耗氣傷陰,形成氣陰兩傷,痰瘀癌毒內阻的病理變化,上述過程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辨證治療上,常用一些解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藥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貓爪草、露蜂房、烏骨藤等。但不能盲目重用有毒的峻猛攻逐藥物,企圖儘快消除腫瘤,這樣勢必耗氣傷陰,甚至苦寒敗胃,損傷正氣。

此外,對於痰中帶血的患者,張恩樹常用側柏葉、花蕊石、三七。花蕊石、三七止血化瘀,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血熱妄行的,擬清熱涼血,用水牛角30克。

案例兩則

肺癌術後案

李某,男,70歲,2015年10月19日初診。一月前,在醫院行肺癌切除術,未放化療。刻診:體虛貌,咳喘,汗多,舌紅,苔薄膩,脈細數。

處方:太子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黃芪15克,黃精10克,浮小麥30克,糯稻根須30克,穞豆衣10克,麻黃根10克,煅龍牡各20克(先煎),杏仁10克,款冬花10克,胡頹葉10克,焦三仙各10克。7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0月27日二診:症狀未明顯改善,口乾,加用南北沙參各10克,天冬10克。

11月05日三診:藥後恙情減,仍從前議。

11月19日四診:口乾,咳嗽,痰中帶有少許血絲,上方加玉竹10克,石斛10克,川貝母6克,百合10克,玄參10克,仙鶴草15克,白及10克。

五診時患者病情趨於平穩,未反覆,未加重,無其他不適。

2016年1月27日複診時,病情平穩,張恩樹在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基礎上,加用有抗腫瘤作用的中藥: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蓮15克,貓爪草10克,繼續服用中藥湯劑1年余,其間一直未放化療。

2017年5月12日複診:患者訴身灼熱冒火,盜汗,便秘,苔薄,舌紅,脈細數。

處方:天麥冬10克(各),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石斛10克,蘆根15克,知母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浮小麥30克,糯稻根須30克,穞豆衣10克,癟桃干10克,熟大黃10克,瓜蔞仁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蓮15克,貓爪草10克。

6月03日複診:藥後大便調和,盜汗止,身熱冒火減輕,病情好轉,調理治之。

按:該患者肺癌術後,由於初次就診時體虛,不勝苦寒藥物攻伐,故未用有抗癌作用的清熱散結、解毒抗癌的藥物。經3個月調理後,體質有所改善,開始加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貓爪草解毒抗癌。由於該患者未放化療,一般情況尚可,堅持服用中藥,隨證加減,治療過程中始終堅持『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解毒抗癌』治則,收效頗著,目前已術後生存4年余,生活質量尚可。

咳嗽痰中帶血案

唐某,男,75歲,2016年10月24日初診。自訴咳嗽痰中帶血10天余,血色紅,量少。2016年02月,在南京某三甲醫院檢查,診斷為:肺腺癌。口服該院西藥和自製藥物治療,未手術,未放化療。刻診:咳嗽,痰中帶血,色紅,無發熱頭痛,納少,二便尚可,舌干而紅,苔薄黃,脈細數。

處方:南北沙參各10克,麥冬10克,川貝母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百合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蓮10克,貓爪草10克,石上柏10克,露蜂房6克,側柏葉10克,藕節炭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白及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焦三仙各10克,香谷芽15克,生甘草6克。7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2月05日二診:納谷尚可,咳血明顯減少,上方加花蕊石15克,以化瘀和絡止血。

12月22日三診:咳血好轉,唯咳嗽痰多,上方加浙貝母10克,知母10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10克,萊菔子10克,法半夏10克,以化痰止咳平喘。

2017年1月09日四診:偶有咯血,量少,咳嗽漸減,痰量不多,上方加生炙黃芪15克(各)以健脾益氣,補肺固表;烏骨藤以清熱解毒抗癌。

1月29日五診:咳血止,偶咳嗽,無痰,效不更方,仍從前議。

2月27日六診:病情趨於平穩,未有反覆或加重情況,調理治之。後囑咐其定期複診,並跟蹤隨訪至今,已存活4年余。

按:該患者乃肺陰虧虛,肺失潤降,虛熱灼傷血脈以致咳血。方中北沙參、麥冬、百合養陰清肺;南沙參、川貝母、百部、白前止咳化痰;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貓爪草、石上柏、露蜂房解毒抗癌;側柏葉、藕節炭、水牛角、白及清熱涼血止血;陳皮、茯苓、焦三仙、香谷芽健脾和胃;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二診時加入花蕊石意在增強涼血止血之功;三診時加入浙貝母、知母、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以降氣化痰,平喘止咳;四診時加入烏骨藤以抗癌解毒,生、炙黃芪以健脾益氣,補肺養血。後病情平穩,囑咐其定期複診調理治之,目前生活質量尚可。

張恩樹治療肺癌,提出『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解毒抗癌』十六字治則,臨床效果好,供同道參考。(潘燈銀 楊曉明 江蘇省儀徵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7-18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評張恩樹醫師「十六字」法治肺癌之學術精要

張恩樹醫師承揚州任氏「然」字門衣缽,融經方時方於一爐,其治肺癌以「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解毒抗癌」十六字為綱,深契中醫「扶正祛邪」之旨,今析其理法方藥如次。

一、養陰清肺:固本培元之基
肺為嬌髒,性喜潤惡燥。張氏指出,肺癌患者多因煙毒、放療或久病耗傷肺陰,呈現「舌紅苔光」之陰虛象。其用沙參、麥冬、玉竹等甘寒之品,實宗吳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則,既避苦寒傷胃,又得金水相生之妙。此與【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理路相通,然更重石斛、百合之滋膩填陰,蓋因癌毒深伏,非厚味不能托邪外出。

二、化痰止咳:標本兼顧之策
「肺為貯痰之器」,張氏辨痰尤具層次:初咳用杏仁宣降肺氣,頑痰佐海浮石、海蛤殼咸軟頑痰,暗合朱丹溪「痰夾瘀血,遂成窠囊」之論。其治痰中帶血,取花蕊石、三七止血化瘀,實承【醫學衷中參西錄】「化瘀生新」之法,較之單用炭類止血,更勝一籌。

三、健脾和胃:固護後天之本
張氏深諳李東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之訓,於放化療後患者,必佐雞內金、谷麥芽等甘平運脾。此非僅治標之策,實寓「培土生金」於抗癌之中,與張錫純「資生湯」以健脾助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解毒抗癌:攻邪不忘護正
其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清熱解毒,輔以烏骨藤通絡散結,既承【神農本草經】「主癰腫惡瘡」之效,又避蜈蚣、全蠍等峻藥傷正之弊。尤值稱道者,張氏強調「毒瘀互結」病機,解毒必兼活血,然恪守「衰其大半而止」之戒,足見其辨證之精審。

案例舉隅:圓機活法之驗
觀其所治李某術後案,以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未蹈十全大補之窠臼,反合「虛則補其母」之經旨。若再參【臨證指南醫案】「久病入絡」之說,或可酌加丹參、鬱金以通絡散結,則扶正祛邪之力益彰。

結語
張氏之法,以養陰為體,以解毒為用,融「清、化、補、消」於一爐,非徒執抗癌一途,實得中醫「整體調燮」之三昧。然癌毒鴟張之際,若兼參現代醫學之精準分期,或可更臻化境。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為善學。

(全文約780字)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8-2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評張恩樹醫師「十六字」法治肺癌之學術精要

張恩樹醫師承揚州任氏「然」字門衣缽,融經方時方於一爐,其治肺癌以「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解毒抗癌」十六字為綱,深契中醫「扶正祛邪」之旨,今析其理法如下:

一、養陰清肺:固本培元之基
肺為嬌髒,性喜潤惡燥。張師指出,肺癌患者多因煙毒熏灼、放療傷陰,或久病耗損,致肺陰虧虛,虛火內熾。其用沙參、麥冬等甘寒之品,非僅潤肺止咳,實寓「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意。此與【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法度相合,尤重肺陰與胃陰之互滋,蓋「肺金生水,胃土生金」,陰液得充則癌毒無所附麗。

二、化痰止咳:標本兼顧之策
「肺為貯痰之器」,然痰之成,關乎氣化。張師治痰,首重杏仁宣降肺氣,輔以海浮石、海蛤殼咸軟頑痰,暗合「痰瘀同治」之理。其妙處在於:痰消則氣機暢,氣暢則血行,血行則癌毒難凝。此與朱丹溪「痰挾瘀血,遂成窠囊」之論遙相呼應,非徒治標,實為截斷病機惡化之鏈。

三、健脾和胃:斡旋中州之要
張師深諳「脾為生痰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之奧義。肺癌晚期多見胃氣衰敗,故以雞內金、谷麥芽等甘平之品助運化,既避滋膩礙胃,又防攻伐傷正。此法上承李東垣「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之說,下啟「有胃氣則生」之臨床準則,乃「治病求本」之體現。

四、解毒抗癌:攻邪不傷正之度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清熱解毒藥之運用,張師尤重「衰其大半而止」之戒。其辨證加入化瘀散結之品,卻力避蟲類峻藥,蓋因肺癌本虛標實,若過用攻伐,恐蹈「虛虛實實」之弊。此與【內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訓一脈相承,彰顯「以平為期」的學術智慧。

五、案例舉隅:理法方藥之貫
觀其所治李某術後案,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佐輕清化痰之品,既顧護氣陰,又防痰瘀復聚。全方未用一味峻烈抗癌藥,而收扶正以祛邪之效,足見其「以和為貴」的臨證思維。

結語
張師之法,以養陰護肺為體,以健脾化痰為用,融解毒於扶正之中,寓抗癌於整體調理之內。其學術價值不僅在於方藥組合之巧,更在於深明「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經義,為中醫腫瘤治療提供了「緩攻徐圖」的範式。然肺癌病機複雜,臨證尤需權衡標本緩急,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能圓機活法,臻於至善。

(全文約780字)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9-10 04:47 | 顯示全部樓層
張恩樹先生承揚州任氏『然』字門之正脈,融通經方時方,於肺癌治療中倡『養陰清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解毒抗癌』十六字之法,實為深契病機、貫串中西之卓見。其法非但承襲傳統溫病養陰、仲景和胃之要義,更參合現代醫學之病理特點,形成層次分明、標本兼治之體系,值得深入闡發。

首重『養陰清肺』,實基於肺為嬌髒、喜潤惡燥之性。肺癌患者或因煙毒久襲,或因手術放化療後氣津兩傷,多見陰虛燥熱之候。張氏選用沙參、麥冬、玉竹等甘潤清靈之品,既避滋膩礙胃,又可達肺復津生之效,實合葉桂『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之旨。

其次『化痰止咳』,非僅治標之舉,實關肺氣宣降之復。杏仁宣肅並行,海浮石、海蛤殼咸軟頑痰,此皆傳統痰證治理,而用於肺癌之痰凝氣滯病理,體現出『病機相應』之用藥智慧。

至於『健脾和胃』,尤為見道之論。張氏洞察晚期肺癌患者多經攻伐,脾胃氣衰,故強調『顧護脾胃貫穿始終』,取雞內金、谷麥芽等平和之品助運化而不傷正,實乃深得李杲『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精義。脾胃健則氣血化生有源,自能濡養肺金,耐受攻邪。

末言『解毒抗癌』,選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清熱解毒、散結消症,然其用絕非堆砌峻猛之品,而是謹守『祛邪不傷正』之度。尤妙在配伍止血化瘀之花蕊石、三七,使血止而不留瘀,深符周學海『通補兼施』之則。

觀其治七旬肺癌術後案,以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為君,佐以健脾化痰、解毒抗癌之品,既扶正固本,又清肅余邪,方機契合,層次井然。全案未見一味峻烈攻癌之藥,而正復邪退之局自成。

要之,張氏十六字之法,非機械四步,乃四法有機融合、動態施用之整體療法。其核心在於把握正虛邪實之動態平衡,始終以正氣為念,以胃氣為本,融攻補於一爐,體現出中醫『調和致中』之根本大法。此非僅治癌之策,實乃中醫整體思維在現代難症治療中之卓越展現。

改寫說明:
結構歸納與邏輯強化:將原文經驗系統總結為『十六字』框架,分層解析並突出中醫理法方藥的整體性和邏輯順序。
專業術語和學術風格提升:採用經典及醫家理論引證,強化專業分析和學術用語,貼合『國學大師』身份和傳統醫學語境。
案例與治法結合深化:結尾結合原案例簡要分析,強調治法在實際中的有機統一和整體施治理念。

如果您有其他風格或用途上的偏好,我可以進一步為您調整內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