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4|回覆: 1

[醫藥臨床] 熱結膀胱證治

[複製連結]
方宏圖 發表於 2020-6-7 0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讀經典,做臨床。本人在理解張仲景原文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對【傷寒論】中熱結膀胱的證治體會如下。

熱結膀胱釋義

『熱結膀胱』出自【傷寒論】第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提示桃核承氣湯證的病因是太陽病不解,下移膀胱,病位在少腹,主證是其人如狂,少腹急結,主要病機是熱結膀胱。

傷寒論】第124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 提示抵擋湯證的病因是太陽隨經,瘀熱在里,病位在下焦、少腹,主症是其人發狂、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病機是熱在下焦、瘀熱在里。

傷寒論】中的膀胱與現代醫學的膀胱含義不同。【傷寒論】中的膀胱有下焦和少腹之意,如【傷寒論】第340條曰:『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此處的膀胱關元泛指少腹部。所以,熱結膀胱即熱結下焦、少腹。

膀胱之熱常與濕瘀互結

臨床熱結膀胱常見的是濕熱下注證、濕熱瘀互結證,如婦科感染、下消化道感染、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疾病、痔瘡等病因是濕熱下注、下焦瘀滯,病機常是濕熱互結或濕熱瘀互結。經方治療熱結膀胱如下:

豬苓湯證

豬苓湯由『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組成。【本經】曰:(豬苓)『利水道』;(茯苓)『利小便』;(滑石)『利小便』。澤瀉主治小便不利冒眩;阿膠主治諸血證。

豬苓湯的方證爲小便不利兼血證,病機爲濕熱下注膀胱,灼傷下焦血絡或手術損傷血絡,故見小便不利兼血證。

桂枝茯苓丸證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藥、桃仁(去皮尖,熬)各等份』組成。桂枝通血脈中寒滯,茯苓利水,桃仁除瘀血,赤芍除血痹,丹皮通血脈中熱結。張仲景原方五藥劑量等分,桂枝性溫,茯苓、桃仁性平,赤芍、丹皮性寒,寒溫並用,從臨床實踐看其性偏涼,所以治療瘀熱在里非常合拍。桂枝茯苓丸的方證是針對以瘀熱爲核心的瘀血諸證。

桃核承氣湯證

桃核承氣湯由『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組成。【傷寒論】第106條明確告知桃核承氣湯證病機是瘀熱結於膀胱。桃核承氣湯證主證爲其人如狂,少腹急結。

以上諸方證在熱結膀胱的臨床中比較常用。另外,葛根芩連湯證、白頭翁湯證、大黃牡丹皮湯證、薏苡附子敗醬湯證、抵擋湯證等可辨證治療熱結膀胱。

前列腺切除術後出血案

馬某,男,76歲。因前列腺術後2月余小便不暢、血尿1周,於2016年7月18日來診。

患者自述2個月前因排尿不暢行前列腺手術,手術順利。術後排尿通暢。7月10日起自覺下腹脹滿,排尿不暢,尿痛,一天排尿10餘次,可見尿中有小血塊。大便兩日未解,乾結難解。大小便不暢,坐臥不安。下腹壓痛肌緊張。B超檢查不能憋尿,尿檢肉眼血尿。舌質淡紅,舌苔黃膩,脈弦細。囑其住院治療,患者拒絕。

此乃下焦濕熱兼瘀血出血證。排尿不暢、尿痛、尿頻、尿中有小血塊、舌苔黃膩爲豬苓湯證;大便乾結難解、下腹脹滿、下腹壓痛肌緊張、坐立不安爲桃核承氣湯證。故選用豬苓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

處方:豬苓、茯苓、澤瀉、滑石(包)、生地黃、桃仁各15克,阿膠珠、制大黃各12克,土茯苓15克,白茅根30克,桂枝、生甘草各9克。3劑。

7月21日複診。患者服完第1劑解出血塊及尿液,大便通暢,下腹脹痛明顯減輕,小便還有輕熱痛、急迫感,無肉眼血尿。舌質淡紅,舌苔黃膩。脈象沉細。處方:上方改桃仁9克、制大黃9克,5劑。

7月27日複診。患者大便1天1~2次,成形。小便刺痛感好轉,夜尿每晚1~2次,排尿速度慢無力,小便黃。舌質淡紅,舌苔薄膩,脈象沉細。處方:上方改桃仁、制大黃、桂枝爲6克,7劑。

8月7日患者來配高血壓、冠心病藥物,患者病情穩定,大小便均正常。(方宏圖 杭州市餘杭區第三人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易梔 發表於 2025-5-14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熱結膀胱證治發微

拜讀閣下對【傷寒論】熱結膀胱證治的闡發,深感閣下於仲景之學研習甚深。今不揣淺陋,就熱結膀胱之證治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膀胱定位之辨

【傷寒論】所言"膀胱",實非現代解剖之膀胱,乃下焦之代稱也。考【靈樞·本輸】云:"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可見古之膀胱,實含下焦之功能。仲景以"膀胱"代指下焦,此乃漢唐醫家之通例。故熱結膀胱者,實爲熱結下焦之謂也。

二、證候辨析要旨

桃核承氣湯證與抵當湯證,雖同爲熱結下焦,然病機深淺有別。桃核承氣湯證爲"熱結膀胱",其證較輕,僅見"如狂"、"少腹急結";抵當湯證則爲"瘀熱在里",其證深重,已見"發狂"、"少腹硬滿"。二者之別,在於瘀結之輕重耳。臨床辨證,當察其狂躁程度、少腹觸診之軟硬,以及舌脈之象,方能準確施治。

三、治法精要

1. 豬苓湯之運用
豬苓湯治濕熱下注之血證,其辨證要點在於"小便不利兼血證"。然臨床運用時需注意:若血證明顯,可酌加生地、白茅根;若濕熱偏重,可加黃柏、梔子。阿膠之用,非爲補血,實爲止血,此乃仲景用藥之妙也。

2. 桂枝茯苓丸之運用
此方寒溫並用,實爲調和陰陽之典範。臨床用於瘀熱互結之證,其辨證要點在於少腹疼痛、舌暗紅、脈澀。現代常用於婦科瘀熱證,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等,可隨證加減:熱重加紅藤、敗醬草;瘀重加三棱、莪朮。

3. 桃核承氣湯之運用
此方爲瀉熱逐瘀之輕劑。運用時需謹記"外解已,乃可攻之"之訓。現代臨床不僅用於下焦瘀熱,亦可用於精神疾患屬瘀熱上擾者,但須嚴格辨證。方中大黃之用,宜後下,取其瀉下之力;桂枝之用,非爲解表,實爲通陽化瘀也。

四、臨證心得

余臨證三十載,深感熱結膀胱之證,現代多見於盆腔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病。其證多見少腹脹痛、小便不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時需注意:
1. 濕熱瘀結者,當分清三者孰輕孰重;
2. 久病必虛,攻邪勿忘扶正;
3. 婦人經期慎用攻下,防傷沖任。

結語:
熱結膀胱之證,貴在明辨病位深淺、病性輕重。仲景立法,示人以規矩;臨證運用,貴在變通。願與諸君共勉,深研經典,造福病家。
姚待 發表於 2025-7-7 07:31 | 顯示全部樓層
熱結膀胱證治闡微

仲景【傷寒論】所論"熱結膀胱"實爲中醫辨證論治之精要,今就經旨與臨證要義詳述如下:

一、經義考辨
【傷寒論】106條與124條互參可見,熱結膀胱實含二義:其一指太陽表邪內傳,熱與血結於下焦;其二爲"瘀熱在里"之重證。考【靈樞·本輸】云:"膀胱者,津液之府",然仲景所言膀胱實賅下焦少腹之域,此與【難經·三十一難】"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之說相合。故熱結膀胱當理解爲邪熱蘊結下焦血分,與後世所謂"膀胱濕熱"證有深淺之異。

二、證治樞要
(一)病機層次
1. 熱初結:桃核承氣湯證屬熱與血初結,見"如狂""少腹急結",其熱勢較淺,瘀未成形。
2. 瘀熱深結:抵當湯證見"發狂""少腹硬滿",乃瘀熱膠結之重證,非蟲類破血不能除。
3. 濕熱互結:豬苓湯證屬濕熱傷絡,其辨證要點在小便不利兼見血證,與單純瘀熱證迥異。

(二)方藥精義
1. 桃核承氣湯:取調胃承氣湯基礎加桃仁、桂枝,妙在桂枝辛溫反佐,既防硝黃寒遏,又助桃仁活血,符合【內經】"火郁發之"之旨。
2. 抵當湯:水蛭、虻蟲直入血分,大黃、桃仁助之,乃"峻藥緩攻"之法,尤當注意"小便自利"爲辨證眼目,示病在血分而非氣分。
3. 豬苓湯:以滑石、澤瀉清利濕熱,阿膠護陰止血,深合"濕去熱孤"之治則。臨床用於泌尿系出血,其效尤彰。

三、臨證發微
1. 辨瘀熱程度:如狂屬瘀熱上擾神明,發狂爲瘀熱壅盛,當參合舌脈。舌質紫暗、脈沉澀者,瘀重熱輕;舌絳苔黃、脈數實者,熱重於瘀。
2. 明病位深淺:少腹急結按之痛減爲瘀未固結;硬滿拒按爲瘀已成形。現代前列腺炎、盆腔炎等病見上述證候者,可宗此辨治。
3. 權變之法:若兼表證,當遵"先表后里"之訓;若年老體弱,可仿吳鞠通桃仁承氣加減法,去芒硝加當歸、丹皮。

要之,熱結膀胱證治體現仲景"隨證治之"的辨證思維,其方藥組配暗合"去菀陳莝"之奧義。臨證若能細辨瘀熱輕重,明察病位淺深,自能效如桴鼓。學者當於經典中求法度,於臨證中驗真知,方得仲景心法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