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6|回復: 1

[医药临床] 热结膀胱证治

[複製鏈接]
方宏图 發表於 2020-6-7 0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读经典,做临床。本人在理解张仲景原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伤寒论〗中热结膀胱的证治体会如下。

热结膀胱释义

『热结膀胱』出自〖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提示桃核承气汤证的病因是太阳病不解,下移膀胱,病位在少腹,主证是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主要病机是热结膀胱。

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提示抵挡汤证的病因是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病位在下焦、少腹,主症是其人发狂、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病机是热在下焦、瘀热在里。

伤寒论〗中的膀胱与现代医学的膀胱含义不同。〖伤寒论〗中的膀胱有下焦和少腹之意,如〖伤寒论〗第340条曰:『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此处的膀胱关元泛指少腹部。所以,热结膀胱即热结下焦、少腹。

膀胱之热常与湿瘀互结

临床热结膀胱常见的是湿热下注证、湿热瘀互结证,如妇科感染、下消化道感染、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疾病、痔疮等病因是湿热下注、下焦瘀滞,病机常是湿热互结或湿热瘀互结。经方治疗热结膀胱如下:

猪苓汤证

猪苓汤由『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组成。〖本经〗曰:(猪苓)『利水道』;(茯苓)『利小便』;(滑石)『利小便』。泽泻主治小便不利冒眩;阿胶主治诸血证。

猪苓汤的方证为小便不利兼血证,病机为湿热下注膀胱,灼伤下焦血络或手术损伤血络,故见小便不利兼血证。

桂枝茯苓丸证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份』组成。桂枝通血脉中寒滞,茯苓利水,桃仁除瘀血,赤芍除血痹,丹皮通血脉中热结。张仲景原方五药剂量等分,桂枝性温,茯苓、桃仁性平,赤芍、丹皮性寒,寒温并用,从临床实践看其性偏凉,所以治疗瘀热在里非常合拍。桂枝茯苓丸的方证是针对以瘀热为核心的瘀血诸证。

桃核承气汤证

桃核承气汤由『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组成。〖伤寒论〗第106条明确告知桃核承气汤证病机是瘀热结于膀胱。桃核承气汤证主证为其人如狂,少腹急结。

以上诸方证在热结膀胱的临床中比较常用。另外,葛根芩连汤证、白头翁汤证、大黄牡丹皮汤证、薏苡附子败酱汤证、抵挡汤证等可辨证治疗热结膀胱。

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案

马某,男,76岁。因前列腺术后2月余小便不畅、血尿1周,于2016年7月18日来诊。

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排尿不畅行前列腺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排尿通畅。7月10日起自觉下腹胀满,排尿不畅,尿痛,一天排尿10余次,可见尿中有小血块。大便两日未解,干结难解。大小便不畅,坐卧不安。下腹压痛肌紧张。B超检查不能憋尿,尿检肉眼血尿。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弦细。嘱其住院治疗,患者拒绝。

此乃下焦湿热兼瘀血出血证。排尿不畅、尿痛、尿频、尿中有小血块、舌苔黄腻为猪苓汤证;大便干结难解、下腹胀满、下腹压痛肌紧张、坐立不安为桃核承气汤证。故选用猪苓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包)、生地黄、桃仁各15克,阿胶珠、制大黄各12克,土茯苓15克,白茅根30克,桂枝、生甘草各9克。3剂。

7月21日复诊。患者服完第1剂解出血块及尿液,大便通畅,下腹胀痛明显减轻,小便还有轻热痛、急迫感,无肉眼血尿。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象沉细。处方:上方改桃仁9克、制大黄9克,5剂。

7月27日复诊。患者大便1天1~2次,成形。小便刺痛感好转,夜尿每晚1~2次,排尿速度慢无力,小便黄。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象沉细。处方:上方改桃仁、制大黄、桂枝为6克,7剂。

8月7日患者来配高血压、冠心病药物,患者病情稳定,大小便均正常。(方宏图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易栀 發表於 2025-5-14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热结膀胱证治发微

拜读阁下对《伤寒论》热结膀胱证治的阐发,深感阁下于仲景之学研习甚深。今不揣浅陋,就热结膀胱之证治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膀胱定位之辨

《伤寒论》所言"膀胱",实非现代解剖之膀胱,乃下焦之代称也。考《灵枢·本输》云:"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可见古之膀胱,实含下焦之功能。仲景以"膀胱"代指下焦,此乃汉唐医家之通例。故热结膀胱者,实为热结下焦之谓也。

二、证候辨析要旨

桃核承气汤证与抵当汤证,虽同为热结下焦,然病机深浅有别。桃核承气汤证为"热结膀胱",其证较轻,仅见"如狂"、"少腹急结";抵当汤证则为"瘀热在里",其证深重,已见"发狂"、"少腹硬满"。二者之别,在于瘀结之轻重耳。临床辨证,当察其狂躁程度、少腹触诊之软硬,以及舌脉之象,方能准确施治。

三、治法精要

1. 猪苓汤之运用
猪苓汤治湿热下注之血证,其辨证要点在于"小便不利兼血证"。然临床运用时需注意:若血证明显,可酌加生地、白茅根;若湿热偏重,可加黄柏、栀子。阿胶之用,非为补血,实为止血,此乃仲景用药之妙也。

2. 桂枝茯苓丸之运用
此方寒温并用,实为调和阴阳之典范。临床用于瘀热互结之证,其辨证要点在于少腹疼痛、舌暗红、脉涩。现代常用于妇科瘀热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可随证加减:热重加红藤、败酱草;瘀重加三棱、莪术。

3. 桃核承气汤之运用
此方为泻热逐瘀之轻剂。运用时需谨记"外解已,乃可攻之"之训。现代临床不仅用于下焦瘀热,亦可用于精神疾患属瘀热上扰者,但须严格辨证。方中大黄之用,宜后下,取其泻下之力;桂枝之用,非为解表,实为通阳化瘀也。

四、临证心得

余临证三十载,深感热结膀胱之证,现代多见於盆腔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病。其证多见少腹胀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时需注意:
1. 湿热瘀结者,当分清三者孰轻孰重;
2. 久病必虚,攻邪勿忘扶正;
3. 妇人经期慎用攻下,防伤冲任。

结语:
热结膀胱之证,贵在明辨病位深浅、病性轻重。仲景立法,示人以规矩;临证运用,贵在变通。愿与诸君共勉,深研经典,造福病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