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2|回覆: 1

[中醫理療] 天氣炎熱,出汗過度,倦怠乏力怎麼辦?這款湯助你一力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7-1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天氣炎熱,容易疲勞乏力、形神枯萎、心煩易怒?甘麥大棗湯養心陰,益心氣,安心神,除煩熱!快來看看吧!

今天的古代膳方甘麥大棗湯是東漢名醫張仲景發明的。原方由甘草、小麥和大棗三味組成,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的功效。

a4115cbc7e9786badbfe89655c7a9d48.jpg

甘麥大棗湯

材料:

小麥100克,小米100克,紅棗5個,甘草10克。

做法:

(1)材料洗淨,紅棗去核切絲。

(2)向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慢火煮1小時即可。

專家點評:

近來嶺南地區氣候炎熱,稍微在戶外活動一下很多朋友就大汗淋漓了。雖然說夏天適當出點汗有助新陳代謝,但另一方面,『汗爲心之液』,過度汗出也容易引起心神失養,而出現倦怠乏力、寢寐難安、心煩易怒等問題。甘麥大棗湯方中小麥爲君藥,養心陰,益心氣,安心神,除煩熱;甘草補益心氣,和中緩急,爲臣藥;大棗甘平質潤,益氣和中,潤燥緩急,爲佐使藥。三藥合用,甘潤平補,養心調肝,使心氣充,陰液足,而諸症得除。但是作爲湯來喝的話爲免有點不符合現代人飲食需求,所以我們稍加變化,加入能健脾養胃的小米,飽腹之餘也有了養胃的功效。對於在戶外汗出較多或者平素容易心煩失眠的朋友十分合適,也適合近期大眾保健食用。

鄭豐 發表於 2025-5-11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甘麥大棗湯之養生奧義闡微】

暑熱傷津,汗泄過甚,此乃【內經】"炅則氣泄"之明證。仲景立甘麥大棗湯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本爲"婦人髒躁"而設,然其養心調肝、和中緩急之效,實爲暑熱傷陰之妙方。今就暑季調養之道,略陳管見。

考此方配伍之精要,誠如【本草思辨錄】所言:"小麥爲心谷,其性微寒,能養心氣;甘草大棗甘緩和中,滋營衛而潤燥。"小麥取浮者,輕清上行,能除煩熱而安神明;甘草炙用,補脾益氣而和諸藥;大棗須劈,取其甘潤之性入心脾二經。三味相合,暗合"甘以緩之"之經旨,正應【素問】"心病者,宜食麥"之訓。

今人改良方中增入小米,實得食養之要。小米味甘咸涼,李時珍謂其"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與小麥相須爲用,既增健脾之功,又助養胃之效。然需注意者有三:其一,小麥當選用完整顆粒,今市售精製麵粉已失其全性;其二,甘草用量不宜過重,免致中滿;其三,棗宜去核,遵【雷公炮炙論】"棗能健脾,其核反令人煩"之說。

此方尤宜於午時服用,蓋心經當令之時,取"同類相求"之義。若兼見舌紅少津,可加麥冬15克;若汗出不止,宜佐五味子6克。然需知暑熱致病,有陰陽之分:若見身熱面赤、煩渴引飲,此乃陽暑,當用白虎之類;唯神疲倦怠、自汗脈虛者,方爲此湯所宜。

【養生延命錄】云:"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今以谷麥相配,正合時令養生之道。然食療雖佳,仍需配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之起居,方得全功。若汗出過甚者,更當警惕【傷寒論】"大汗出,胃中干"之變,此時又非單純食養可解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二日 2025/5/19/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