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2|回覆: 2

[儒家學說] 論荀子崇正學辟異端之功(之四)

[複製連結]
陶揚鴻 發表於 2020-6-30 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之四 (閱讀上篇 之三

儒有分,則不可以俗儒輕儒,大儒固不可輕,儒之大者,成天下之功,立萬世之名,通古今,貫萬術,無所不別,無所不聞,莫不知統,莫不合節。雖俗儒,儒之小者,猶甚於俗人眾人,非世俗所能議也。荀子繼曰:『故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用俗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乘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地,久而後三年,天下爲一,諸侯爲臣;用萬乘之國,則舉錯而定,一朝而伯。』論者稱俗儒誤國,至荀子所謂俗儒,則存萬乘之國者也,俗儒猶能存國,則若大儒,用百里之地,三年可以一天下,用萬乘之國,其成功也愈速,一朝可定天下,一旦可成王業,非如秦積百年之久也,非漢唐用百戰之功也。至謂俗儒言議無異於墨子而不知別,不知辨別異端爲俗儒,荀子之重於辨異也!俗儒近異端矣,尊雅儒大雅,貶俗儒而辟異端,嚴儒墨之辨,荀子之旨深矣!

荀子又曰:『志不免於曲私,而冀人之以己爲公也;行不免於污漫,而冀人之以己爲修也;甚愚陋溝瞀,而冀人之以己爲知也:是眾人也。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而好問,然後能才;公修而才,可謂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統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諸侯、大夫、士也;眾人者,工農商賈也。』

儒之小者,異於眾人也如此,儒之大者,豈不尤爲懸殊哉!如孔子之恭而安,一以貫之。大儒爲天子、三公之才,小儒亦爲諸侯、大夫之才。大儒得其用則爲天子、三公,小儒得其用可爲諸侯、大儒。大儒實可仰矣,小儒亦惡可輕之,以爲無用哉!

余引用荀子此言,或謂余曰:『汝欲爲貴族階級乎?』余曰:易曰:『崇高莫大於富貴。』蓋居富貴,易行其道也。作之君,作之師,理天地,平天下,此儒者之志也!爲天子,儒者或有此夢焉。漢儒稱孔子爲素王,荀子弟子稱荀子宜爲帝王,有德而有位,有位而有權,光明正大,唯位配德,權合道,豈反權哉!

後世儒者志欲最多不過三公宰相,而不敢爲帝王,未有以儒學升爲帝王者,此後世儒者之局限也。使天下交粗人肉食者治之,仁政豈易行,道德豈能粹哉!思吾夫子有重建東周之想,孟子有欲治平天下之志,荀子曰據百里之地,不能調一天下,則非大儒也,大儒,天子三公也,荀子弟子云荀子宜爲帝王,不以此爲諱也,後世儒者不及矣。

至德以凝至道,大位以行大道,【中庸】曰:『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無其位,而作禮樂,人亦不從也,故君子必有位焉。歷代儒者皆惜孔子有德無位,孔子晚年亦感嘆『天下莫能宗予』,聖人之憂世或急而欲得位也,而欲與叛人如佛肸者合作,因仁智之所念而卒不往。若使孔子得位,爲天子,則如堯舜垂拱而治天下矣,爲諸侯,則繼承夏商周,以征誅統一天下矣!儒術豈不愈能大行於世哉!暴秦之欲不能逞,而何有焚書坑儒之禍?儒者多成帝王,吾儒之教愈加尊尚穩固,如日中天,異教不能與儒教爭衡鼎立,儒術誠行,真切實行,而非爲政客夷狄盜賊之利用,興禮樂,行王道,致天下太平,四方歸往,豈非吾輩儒者之夢哉?

欲成德,當希聖人,法乎上而不爲下;欲登位,當爲天子,志乎大而不爲小。於古爲帝王,於今爲主席。儒者當有此志,而儒教方可昌明,道統愈尊。培儒生爲國家主席,余夙有意焉。

易經又曰聖人之大寶曰位,位之寶也,位之重也。無位不可以行大道,無位不可以治天下。余嘗曰:位者,聖人之所以治人治天下也!聖人設官以治民,設君以治官。易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位者,天地所以治人,聖人所以法天地運行之道也。天地位而萬物育,人位而天下治。天地無位,則星球相撞矣,而萬物何以生育?人類無位,則人相殘矣,而何以治安?位者,天道也,人紀也。天無位,天道不行,人無位,人紀不理。世俗僻士之視位也淺,或思奪之,或思逃之。奪之,欲求貴也,然非所居而居之,必危;逃之,欲求安也,然不可逃而逃之,必殆。居之,非智也;逃之,不仁也。

【禮記·儒行】貴儒之行,荀子【儒效】明儒之用,儒者當讀之。余嘗爲荀子儒效注曰:荀子言儒有大儒,有雅儒,有俗儒,大儒一天下,雅儒安國,俗儒存國,儒之下者猶甚於俗人,儒可輕耶?歷代尊儒爲正統,禮遇儒生,誠有由也。叔孫通曰:『儒者可與守成,不可圖強』,彼所言者,是雅儒,若大儒則不可以守成視之也。漢宣帝斥元帝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俗儒,儒之下者,豈可以代儒家?大儒之效,豈至若是?蓋亦漢之無大儒,而雜以王霸之道,治之所以不古也!惜乎,儒者之無聖人也!元帝所用亦多俗儒,故儒者蒙詬焉。讀荀子【儒效】,而知儒者之重,雖俗儒猶能存國,守先王之道以俟來者,則儒者安可輕哉?雖爲俗儒,猶甚於無儒也,秦王終不悟,雖一天下,二世而亡,殷鑑在前,故後世帝王多禮待儒生。近世滿清辱國,致西洋入侵,五四之徒乃以儒無益於國,竟祖韓非之說,誣儒爲蠹,而儒蒙大詬,亦清代敗類之儒挾儒名而招異端之侮也!然豈可以小人儒誣君子儒,謗大儒乎?大儒如周公、孔子在,中國豈能衰弱至此?有位者可致強以服西夷,無位者亦可傳道以昭來茲!文革毀儒,侮儒至極,儒幾無存,幸有儒者避於港台,而免文革之禍,後反哺內陸。今幸改革之後,物阜民康,儒現復甦之象,雖無大儒,猶有雅儒、俗儒,則當尊之禮之使其理民於上,或屍教於下也,勿復以儒爲詬焉!

待續 之五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31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續論荀子崇正學辟異端之功——儒者位德相配之微旨】

荀子辨儒之等第,非爲階級之固化,實乃德能之甄鑒。其論"俗儒存國"之說,尤當深味:俗儒雖"言議無異於墨子",然猶能守先王之道統,存禮義之大防,此其所以異於眾人而能存萬乘之國也。然則大儒之效,豈止於百里之地三年一天下?實乃以德位相濟之理,明王道之本源。

考【荀子·儒效】三品之辨,實含三重深意:其一,以"忍私成公"爲小儒,乃見儒家修養之階梯性。眾人溺於曲私,小儒能克己復禮,大儒則安於公修,此即【大學】"格致誠正"之次第。其二,"知通統類"四字,實點破大儒學術之要義。非徒博聞強記,貴在明統知類,如孔子"一以貫之"之道,此正荀子"解蔽"之真諦。其三,德位相配之說,直承【中庸】"位德合一"之旨。荀門弟子言其師"宜爲帝王",非僭越之論,實因大儒之德必求大位以行大道。

後世儒者之局限,正在德位二分:漢儒以孔子爲素王,已暗含德位割裂之端倪;宋明儒者多止步於"得君行道",不復言"作之君作之師"之本懷。荀子之卓見,在指明"無位之德"終難成"作禮樂"之功。觀三代聖王,皆德位兼備;秦漢以降,儒者或屈從權勢,或遁入心性,遂使"調一天下"之志漸成絕響。

今人每以"階級論"非議荀子,實未察其"德能本位"之深意。所謂"富貴莫大於崇高",非謂慕權勢,實言行道需資位。譬若孔子周遊列國,所求非爵祿,乃行道之機;荀子言百里之地可王,所重非地盤,乃施政之基。此中分寸,正是儒門"經權之辨"精微處。

要之,荀子辨儒術等第,辟異端邪說,其終極關懷在於重建"德位相配"之王道政治。後世若僅見其"雅俗之辨"而忽其"位德之合",猶入寶山而空回也。今日重讀【儒效】,當於此等處著眼,方得荀學真精神。
cl15816 發表於 2025-7-31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續論荀子崇正學辟異端之功——辨儒者品第與經世之志】

荀子【儒效】篇嚴辨儒者品第,實爲戰國學術史之關鍵命題。其以"眾人—小儒—大儒"三階立論,非徒作人物品藻,實暗含"德位相配"之政治哲學要義。今人每以平等觀念苛責古人,殊不知荀子所論,乃是在"道統—政統"框架下揭示人才與治術之對應關係。

一、儒者品第的實踐維度
荀子謂俗儒"存萬乘之國",雅儒"安千乘之國",大儒"百里之地可一天下",此非虛言。考諸史實:
1. 子產治鄭,屬俗儒之效,存國於晉楚之間;
2. 管仲相齊,近雅儒之功,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3. 周公制禮作樂,方顯大儒之能,奠定八百年周基。
其品第標準重在"知通統類"(【荀子·儒效】),即能否由具體事象把握根本法則。俗儒拘於禮文,雅儒通曉制度,大儒則如孔子"集大成"(【孟子·萬章下】),在"器"與"道"之間建立有機聯繫。

二、辟異端的深層邏輯
荀子嚴斥俗儒"言議無異於墨子",實因戰國學術淆亂已危及文明根基。其辨異端之方有三:
1. 方法論之辨:儒者"統類"思維異於墨家"三表法";
2. 價值論之辨:"義利之辨"嚴分儒墨疆界;
3. 本體論之辨:"天人之分"破墨家"天志"說。
此即【非十二子】所謂"總方略,齊言行,壹統類"(【荀子·非十二子】),將學術批判上升爲文明範式之爭。

三、德位相配的經世理想
荀門弟子言"荀卿宜爲帝王",實承孔子"文不在茲"(【論語·子罕】)之志。考【荀子】全書:
1. 【王制】篇構建"聖王—大儒"執政體系;
2. 【正名】篇確立"後王之成名"的語言權威;
3. 【禮論】篇以"稱情立文"達致制度與人性之平衡。
此與【中庸】"德位相稱"說遙相呼應,構成"內聖外王"的完整實踐路徑。後世儒者囿於"得君行道"思維,恰失落此恢弘氣度。

今人讀荀,當超越簡單階級論,見其"儒效"理論之精微:以學術辨正奠定政治倫理,以人才品第對應治國效能,最終實現"盡倫盡制"(【荀子·解蔽】)的文明理想。荀子之功,正在爲儒家經世傳統建立系統化的實踐哲學,此乃先秦儒學向漢代經學轉型的關鍵樞軸。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