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96|回复: 2

[中医入门] 严打民间中医非法行医,到底害的是谁?

[复制链接]
赵伟民 发表于 2020-6-8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历史上有很多中医就是靠一两个偏方来养家护口的,比如朱良春发现的蛇花子季德胜只治疗蛇伤;陈照治淋巴结核;成云龙治疗肺脓疡;邓铁涛发现的某一老太太用甘遂和甘草专治腹水。找别人的医生久治不愈,生命垂危,而找了他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象他们肯定通不过执业医师考试,说起来就是非法行医,严打非法行医,害的不是民间中医,而是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

d875e20533885faf8a4496605958bfc0.jpg

现在国家严打法行医,民间中医生存空间更小了,也更谨慎了。遇到严重的病人,恐怕没有几个敢下手治了。这是因为影响病情的原因很多,有气候原因,有情志因素,有生存环境的因素等,如果病人吃了民间中医的方子,出了严重的医疗事故,尽管不是中医的责任,恐怕也无法摆脱,只能轻则受罚,重则关进监狱,电影《老中医》一开头就现出这样一出戏,不是翁全海的原因,却被关进监狱,无言以辩。现在很多病人用西医根本治不好,比如不少癌症病人,如果找民间中医可能起死回生。可是,现在民间中医接这样的病人要思量一下了,治则风险太大,不治则安然无事,当然会拒绝在外,任由病人无药可治,走向死路。国家制定这样的制度,害的就是这些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医的特点是简便易廉,很多病用一个偏方就有可能治好。禁止民间中医行医,就堵住了国民这种用简便易廉的方法治病,只能去选择昂贵的西医、无能的中医,花钱多了,病却没有治好。这害的是病人,害的是国家,因为国家的医疗保险支付大大地升高了,政府的医疗负担变重了。

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西医讲究的是病药机械的一一对应,它规范严谨,一丝不苟,适合规模化的医院治疗。而中医讲究的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它需要因人而宜,一人一方,它只适合于个体。因此,用建立中医院的方法来与西医相对抗,这本质是用中医之短来对抗西医之长,当然是死路一条。要想中医战胜西医,只有开放个体行医,而民间中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可笑的是,国家一纸法律竟然将民间中医定义为非法行医,现在还要严打,这等于彻底要消灭民间中医。没有了民间中医,中医还有希望吗?中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中医的传承创新的主力军就是民间中医,消灭了民间中医,中医的传承断了,创新断了,中医只能进一步走向衰亡。显然,严打民间中医非法行医,害的是中医的未来。

中医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因为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大自然规律,只要整体的管理恢复了,百病皆消。可是,恢复人体管理的方法千千万,它们都是标准的中医方法,比如,气功疗法,情志疗法,针灸法,按摩法,中药法,中药外治,食疗法,还有很多新方法,比如红外线疗法,电疗法,包括一些西医方法,它们都是中医治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是很难在中医和生活之间划下一个明显的界限,中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中医,强行在中医和非中医之间划下一个界限,就把中医撕裂成两半,害的是中医,害的是用中医治病的国民,当然也把民间中医害了。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比如,用放血疗法可以控制急性脑血栓,如果把此视为非法行医,这些急性病人就失去了医治的最佳时间,我有一个朋友就在飞机场遇到这样一个病人,不及时治疗病人恐怕就完了,如果治就是非法行医,最后朋友还是去治了,不能见死不救啊!而国家制定这样的政策,就是让民间中医见死不救。

在中国历史上,中医一直是靠疗效来进行优胜劣汰的,结果朝朝有进步,代代有发展;西方国家也是把中医当成是自然疗法,开放行医,结果西方中医发展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可现在的中国却是用一个管理西医的法律来管理中医,非要用一个西医式的考试来定义合法中医与非法行医,结果造成了中医持续不断地走向衰退。更可笑的是,明明中医走向了衰退,却视而不见,还要用更严厉的法律来限制民间中医,这不是要中医的命吗?再这样搞下去,中医恐怕真的要在中国完了!

平民百姓 发表于 2025-5-2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民间中医执业资格问题的国学视角辨析

(一)医道本源与制度规范之辨
《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自古医政相须。然观历代名医谱系,扁鹊行医诸国、华佗游走民间,皆未受今日所谓"执业认证"。季德胜蛇药、陈照淋巴方等验方传承,实为"道术合一"之体现。然《唐律疏议》已设"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之条,可见传统社会亦重医事规范。今之困局,非在制度本身,而在规范与传承如何平衡。

(二)古今医政异同考
宋代太医局设"卖药所",明代《医林状元》载考核制度,传统医政始终在"广济苍生"与"防禁庸医"间求衡。当代执业医师法若机械套用西医标准,恰如《淮南子》所诫"削足适履"。考《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分列,正启示我们:系统医学教育与特色技艺传承当并行不悖。建议参考古代"三试法"(笔试、口试、临证),为确有专长者设特别认证通道。

(三)中医本质与当代困境解
《黄帝内经》言"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中医精髓本在因人施治。今以西医标准化管理中医,犹使匠石运斤而失其准的。观苏州"吴门医派"保护条例、云南民族医药特别管理办法,皆体现"因俗而治"的智慧。建议:
1. 建立民间中医备案制,区分全科行医与专技服务
2. 设立验方评估委员会,由国医大师领衔认证
3. 完善师承教育法律地位,恢复"传医不传方"传统

(四)医道传承与创新发展议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八字,道尽中医传承要义。王肯堂《证治准绳》集民间验方千余,李时珍访药农、猎户而成《本草纲目》。当代若断绝民间活水,恐使中医成无源之水。可借鉴日本"汉方一贯堂"制度、韩国韩医特许制度,构建"传统医学特色人才库"。

结语:
《孟子》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医政之道当如用药配伍。建议在确保医疗安全底线前提下,效法宋代"和剂局"广收验方之智,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使民间中医如溪涧汇江海,既葆其灵动生机,又合于时代规范,方为传承岐黄正道。
非我族类 发表于 2025-5-2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民间中医执业资格问题的国学思考

民间中医的存废问题,实则是中华医道传承与现代制度规范之间的深刻矛盾。笔者以为,此问题当从三个层面加以辨析:

一、医道本源与制度规范
《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可见医事管理古已有之。然历代名医多起于民间,如华佗行游四方,孙思邈隐于山林。医道之本,在于"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仁心,非尽在文凭证书。当今执业医师制度仿西医体系建立,将"以方证医"的量化标准强加于"辨证论治"的中医,犹如以矩测圆,其不合明矣。季德胜等先贤若生于今世,其术或难获认可,然其效验岂容否认?

二、法理与人情的平衡
《唐律疏议》对庸医杀人已有明刑,然亦设"诸医为人合药误不如本方"的免责条款。现今医疗事故认定多采西医标准,将复杂病情简单归因,致使民间中医畏首畏尾。观《老中医》所演,实为制度僵化之弊。当效法古人"三折肱为良医"的实践智慧,建立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估体系,既防庸医害人,亦容真才施术。

三、中医存续之道
《汉书·艺文志》言"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中医生命力正在其个体化诊疗。现今中医院校教育偏重理论,而古代医家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修传统。建议:
1. 建立师承认证与特色疗法备案制
2. 设立民间中医特殊执业许可
3. 完善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4. 建立中医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

结语: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对待民间中医,当取"执两用中"之道:既不可放任自流,亦不宜简单禁绝。宜参照古代"太医局"与"草泽医"并存的智慧,构建多元共生的医疗体系。如此,方能上合天道,下顺民情,使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惠泽苍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