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9|回覆: 2

[醫藥臨床] 新冠肺炎中醫全面接管的方艙醫院啟動!中醫藥將主導疫情防控 ...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2-15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最近幾天,關於中醫藥抗疫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在昨天湖北省政府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黃璐琦、仝小林、張忠德三位一線抗疫中醫專家對中醫藥目前在湖北抗疫取得的經驗和成果進行了介紹。同一天,首個中醫藥人整體接管的方艙醫院正式開始接收患者。在全國其他地區,中醫藥的抗疫戰線已經全面鋪開,大家正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抗疫工作中。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昨天,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24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邀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忠德,三位中醫藥抗疫國家隊的一線專家介紹了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有關情況,以及目前已經取得的進展。

04f37725f7a17c06868bc320665affc9.jpg

專家介紹,早在疫情初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選派兩批專家到武漢,實地診查病人,開展救治,組織制定救治方案,形成指導全國的中醫救治方案。

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了3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共344人支援湖北,一支隊伍入駐武漢金銀潭醫院,一支隊伍入駐湖北中醫結合醫院,一支隊伍接管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全國中醫藥系統共向湖北派出2220人。

在患者救治工作上,國家中醫醫療隊累計收治確診和疑似患者248人,症狀改善159人,51人出院,轉出22人,符合出院標準轉至緩衝病房的患者。截止到2月14日中午12點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負責床位42張,共收治患者86例,其中重症65例,危重21例。目前出院33人,其中純中醫治療8例。

此外,國家中醫醫療隊還參與了社區防控,研究制定集中隔離觀察點,並發放5種中成藥和3個協定處方湯藥,由武漢市指揮部組織實施,目前累計發放11萬餘份。

專家表示,建議在新冠肺炎初期就開始吃中藥,防止由輕轉爲重症,對於重症患者也可通過中西醫結合救治減少死亡率。從臨床觀察看,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的多項臨床症狀,縮短治療周期。希望湖北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讓中醫藥深度參與,擴大救治面,讓患者和疑似患者能夠得到中醫藥的治療。

此外,仝小林教授和張忠德教授都提到,火罐、針灸、刮痧等中醫的非藥物療法也是中藥防疫手段,八段錦、太極拳可以明顯增強患者體質,促進康復。

2月14日,首個由中醫人全面接管的方艙醫院——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將採用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爲主的方式治療病患。

dbe6318b7f991f61a2778a17da08666e.jpg

目前,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率領的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五省市三甲醫院的209人醫療團隊已進駐該方艙醫院,與江夏區中醫院現有醫生進行混編,對入住的患者展開救治。這些專家涵蓋中醫、呼吸重症醫學、影像、檢驗、護理等專業,將確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

昨天開始,CCTV新聞頻道對此特別進行了多次現場報導和專題採訪,今天【人民日報】在02版也報導了首個以中醫治療爲主的方艙醫院啟用的消息。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教授17年前是抗擊非典的醫療英雄,此次作爲國家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再次帶隊出征。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忠德教授的一句話非常感人:『哪有那麼多英雄,我就是個醫生。』

自除夕夜馳援武漢以來,張忠德教授爭分奪秒,行程滿滿當當:六點半起床,先後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等查房,下午、晚上不停歇地專家會診,每日工作十幾個小時,手機信息響個不停。他率領100人的中醫醫療隊伍在武漢奮戰了20天,一張前後對比照里,他瘦脫了相,白髮更多、皺紋變密。

同時,廣東省中醫院還通過公眾號推廣多套中醫養生操的教學視頻,幫助民眾在家鍛鍊身體,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有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八段錦』教學、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坐式八段錦』、全國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林毅教授的『中醫養生導引功』、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骨科大科主任林定坤教授的『八段功』。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7-21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藥在疫病防治中的歷史定位與現代實踐】

中醫藥全面介入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實爲中華醫道在當代疫病防控中的正本清源之舉。考諸醫史,自【黃帝內經】確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防疫理念,到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創立六經辨證體系,中醫疫病學已形成完備的理論框架與豐富的臨床經驗。此次抗疫中呈現的"三方三藥"(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及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實乃傳統方藥在現代語境下的創造性轉化。

從臨床數據觀之,中醫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純中醫治療8例皆愈的案例,印證了【溫病條辨】"治未病"思想的當代價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醫介入時機選擇體現"既病防變"的核心理念,在輕症階段即通過解表透邪、宣肺化濕截斷病勢,此正合【醫學源流論】"早遏其路"之要義。而協定處方的大規模發放,則承襲了【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普濟疫癘"的優良傳統。

當前中西醫結合模式,本質上是【醫宗金鑒】"因病制方"原則的現代延伸。重症患者的中西醫協同救治,恰如清代醫家徐大椿所言"西醫治其標,中醫治其本"的現代詮釋。江夏方艙醫院的全流程中醫管理,更是對【周禮】"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制度的當代實踐。

建議後續治療中當注重三方面:其一,遵循【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個體化原則;其二,完善舌象圖譜等中醫四診客觀化記錄;其三,建立符合中醫證候演變規律的療效評價體系。如此方能真正彰顯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獨特價值,使千年醫道薪火相傳。
羅行 發表於 2025-7-26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藥在疫病防治中的歷史定位與現代實踐】

頃聞江夏方艙醫院由中醫全面接管之訊,誠爲當代中醫發展史上值得載錄之事。余不揣淺陋,試從醫史源流與臨床實踐兩端,略陳管見。

稽諸醫史,中醫抗疫實有二千餘年之傳統。【黃帝內經】已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之論,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其序文言"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此即中醫系統論治疫病之肇始。後世吳又可【溫疫論】創"戾氣"學說,葉天士【溫熱論】立衛氣營血辨證,皆足爲今日抗疫之鏡鑒。

觀今之臨床實踐,中醫藥之參與實具三重價值:其一,在疾病初起階段,通過解表透邪、宣肺化濕等法,可有效截斷病勢,此正合【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醫療隊所報"防止由輕轉重"之效,恰是傳統"既病防變"理論之現代印證。其二,在重症階段,中西醫結合能顯著改善臨床症狀,此乃取西醫精準診斷與中醫整體調節之長。仲景所謂"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正與個體化治療理念相通。其三,在瘥後調攝階段,中醫藥尤擅培元固本,此即吳鞠通"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之具體運用。

然須申明者三:一則當恪守"辨證論治"根本原則,切忌將某方某藥簡單對應病毒。二則宜建立嚴謹的臨床評價體系,療效判定當循"證據-經驗-理論"三重驗證。三則需注意藥材質量與煎煮規範,昔年李時珍【本草綱目】特重道地藥材,今日尤當講究。

此次抗疫中,中醫醫療隊採用"三藥三方"(指當時推薦的三種中成藥和三個協定處方)之策,既承續了傳統"普濟消毒"的防疫智慧,又結合現代流行病學特點。張仲景立麻黃湯、桂枝湯諸方時,豈知千載之後仍啟人深思?然時代既異,病症亦遷,吾輩當師古而不泥古,如王孟英所言"讀書明理,擇善而從"。

至若社區防控中發放湯藥之舉,實本於【千金要方】"一人飲之,一家無病;一家飲之,一里無病"的預防思想。然須注意者,群體用藥更當講究辨證施治與個體差異,此中分寸,端賴醫者匠心。

今觀中醫藥全面參與抗疫之勢,恰如【周易】"革故鼎新"之象。然欲使千年醫學真正煥發新生,仍需在傳承中創新,在實踐中完善。願諸同仁共勉,使岐黃之術在現代醫學體系中綻放異彩,則患者幸甚,醫學幸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