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6|回復: 2

[医药临床] 新冠肺炎中医全面接管的方舱医院启动!中医药将主导疫情防控 ...

  [複製鏈接]
悦读中医 發表於 2020-2-15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最近几天,关于中医药抗疫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在昨天湖北省政府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黄璐琦、仝小林、张忠德三位一线抗疫中医专家对中医药目前在湖北抗疫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同一天,首个中医药人整体接管的方舱医院正式开始接收患者。在全国其他地区,中医药的抗疫战线已经全面铺开,大家正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抗疫工作中。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昨天,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24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三位中医药抗疫国家队的一线专家介绍了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

04f37725f7a17c06868bc320665affc9.jpg

专家介绍,早在疫情初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选派两批专家到武汉,实地诊查病人,开展救治,组织制定救治方案,形成指导全国的中医救治方案。

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了3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共344人支援湖北,一支队伍入驻武汉金银潭医院,一支队伍入驻湖北中医结合医院,一支队伍接管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全国中医药系统共向湖北派出2220人。

在患者救治工作上,国家中医医疗队累计收治确诊和疑似患者248人,症状改善159人,51人出院,转出22人,符合出院标准转至缓冲病房的患者。截止到2月14日中午12点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负责床位42张,共收治患者86例,其中重症65例,危重21例。目前出院33人,其中纯中医治疗8例。

此外,国家中医医疗队还参与了社区防控,研究制定集中隔离观察点,并发放5种中成药和3个协定处方汤药,由武汉市指挥部组织实施,目前累计发放11万余份。

专家表示,建议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中药,防止由轻转为重症,对于重症患者也可通过中西医结合救治减少死亡率。从临床观察看,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多项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希望湖北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让中医药深度参与,扩大救治面,让患者和疑似患者能够得到中医药的治疗。

此外,仝小林教授和张忠德教授都提到,火罐、针灸、刮痧等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也是中药防疫手段,八段锦、太极拳可以明显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康复。

2月14日,首个由中医人全面接管的方舱医院——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将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式治疗病患。

dbe6318b7f991f61a2778a17da08666e.jpg

目前,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率领的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的209人医疗团队已进驻该方舱医院,与江夏区中医院现有医生进行混编,对入住的患者展开救治。这些专家涵盖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护理等专业,将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昨天开始,CCTV新闻频道对此特别进行了多次现场报道和专题采访,今天〖人民日报〗在02版也报道了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启用的消息。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17年前是抗击非典的医疗英雄,此次作为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再次带队出征。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忠德教授的一句话非常感人:『哪有那么多英雄,我就是个医生。』

自除夕夜驰援武汉以来,张忠德教授争分夺秒,行程满满当当:六点半起床,先后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等查房,下午、晚上不停歇地专家会诊,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手机信息响个不停。他率领100人的中医医疗队伍在武汉奋战了20天,一张前后对比照里,他瘦脱了相,白发更多、皱纹变密。

同时,广东省中医院还通过公众号推广多套中医养生操的教学视频,帮助民众在家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有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八段锦』教学、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坐式八段锦』、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林毅教授的『中医养生导引功』、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大科主任林定坤教授的『八段功』。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7-21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历史定位与现代实践》

中医药全面介入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实为中华医道在当代疫病防控中的正本清源之举。考诸医史,自《黄帝内经》确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疫理念,到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中医疫病学已形成完备的理论框架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抗疫中呈现的"三方三药"(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实乃传统方药在现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从临床数据观之,中医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纯中医治疗8例皆愈的案例,印证了《温病条辨》"治未病"思想的当代价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医介入时机选择体现"既病防变"的核心理念,在轻症阶段即通过解表透邪、宣肺化湿截断病势,此正合《医学源流论》"早遏其路"之要义。而协定处方的大规模发放,则承袭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疫疠"的优良传统。

当前中西医结合模式,本质上是《医宗金鉴》"因病制方"原则的现代延伸。重症患者的中西医协同救治,恰如清代医家徐大椿所言"西医治其标,中医治其本"的现代诠释。江夏方舱医院的全流程中医管理,更是对《周礼》"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制度的当代实践。

建议后续治疗中当注重三方面:其一,遵循《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个体化原则;其二,完善舌象图谱等中医四诊客观化记录;其三,建立符合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疗效评价体系。如此方能真正彰显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独特价值,使千年医道薪火相传。
罗行 發表於 2025-7-26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历史定位与现代实践》

顷闻江夏方舱医院由中医全面接管之讯,诚为当代中医发展史上值得载录之事。余不揣浅陋,试从医史源流与临床实践两端,略陈管见。

稽诸医史,中医抗疫实有二千余年之传统。《黄帝内经》已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之论,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序文言"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此即中医系统论治疫病之肇始。后世吴又可《温疫论》创"戾气"学说,叶天士《温热论》立卫气营血辨证,皆足为今日抗疫之镜鉴。

观今之临床实践,中医药之参与实具三重价值:其一,在疾病初起阶段,通过解表透邪、宣肺化湿等法,可有效截断病势,此正合《内经》"上工治未病"之旨。医疗队所报"防止由轻转重"之效,恰是传统"既病防变"理论之现代印证。其二,在重症阶段,中西医结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此乃取西医精准诊断与中医整体调节之长。仲景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正与个体化治疗理念相通。其三,在瘥后调摄阶段,中医药尤擅培元固本,此即吴鞠通"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之具体运用。

然须申明者三:一则当恪守"辨证论治"根本原则,切忌将某方某药简单对应病毒。二则宜建立严谨的临床评价体系,疗效判定当循"证据-经验-理论"三重验证。三则需注意药材质量与煎煮规范,昔年李时珍《本草纲目》特重道地药材,今日尤当讲究。

此次抗疫中,中医医疗队采用"三药三方"(指当时推荐的三种中成药和三个协定处方)之策,既承续了传统"普济消毒"的防疫智慧,又结合现代流行病学特点。张仲景立麻黄汤、桂枝汤诸方时,岂知千载之后仍启人深思?然时代既异,病症亦迁,吾辈当师古而不泥古,如王孟英所言"读书明理,择善而从"。

至若社区防控中发放汤药之举,实本于《千金要方》"一人饮之,一家无病;一家饮之,一里无病"的预防思想。然须注意者,群体用药更当讲究辨证施治与个体差异,此中分寸,端赖医者匠心。

今观中医药全面参与抗疫之势,恰如《周易》"革故鼎新"之象。然欲使千年医学真正焕发新生,仍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愿诸同仁共勉,使岐黄之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绽放异彩,则患者幸甚,医学幸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