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3|回覆: 2

[儒家學說]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

[複製連結]
+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0-1 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王莽【訓諡】曰,與賢同升曰文。即由來於此也。今謂『文人』相輕,時有之矣,而孔子乃曰與賢同升者文,何以歟?禮義教化也。人性常惡,聖賢善導之,小人慫恿之。嫉妒之心,恥賤之心,皆人之性也,獨譽舉賢不避其賤者,以善導之也。

論語·憲問篇·第十九章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原文

簡體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正體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口語解釋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同升到朝廷任職。孔子聽到後說:『他可以稱得上是「文」了。』

延章疏: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大夫,與文子同為眾公卿。孔子聽聞後說,文子公叔可以諡為文了。

注釋

公叔文子:衛國大夫。見憲問篇第十四章。本處體現了【諡法】『錫民爵位曰文』。

臣大夫僎:臣,家臣。大夫,此為家之大夫。僎,其名。【四書釋地】:『陪臣至春秋亦稱大夫。』【正義】:『家臣之中,爵秩不同,尊者為大夫,次亦為士,故此別之云「大夫僎」,明僎為家臣中之為大夫者也。』

升諸公:升,登也,進也。公,公卿也,諸公謂之眾公卿,猶『諸侯』之謂也。按:大夫僎本是公叔文子的家臣,公叔文子向朝廷薦之,於是大夫僎和文子一同立於公朝為臣了。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衛大夫公孫拔之行也。

錢穆曰:忘己推賢,孔子稱之,謂有此美德,宜可得『文』之美諡。

程石泉曰:孔子美之,蓋以能薦賢而不妒,故居『文子』之名而無愧也。

孔安國曰:言行如是,可諡為『文』。

朱子曰: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諡法】亦有所謂『錫民爵位曰文』者。

洪氏曰:家臣之賤而引之使與己並,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

張栻曰:志在上賢,而不萌媢忌之心,以斯一善,其諡以『文』可也。

白石錢氏曰:公叔文子之諡,衛君特以其『修班制、交四鄰、不辱社稷』而諡之曰『文』,夫子乃以大夫僎之同升為文子之『文』,斯當其實矣。

【四書困勉錄】引吳因之曰:人臣之病有二:一忌後來之賢,此後功名出我之上;一自尊卑人,不肯與若輩同列。此皆曖昧私情。文子休休有大臣風度,光明俊偉,故曰『可以為文』。

劉宗周曰:文子薦賢一事,直是虛心無我,有古大臣之概,非不學無術者比矣。『可以為文』者,深嘉之也。臧文仲不薦柳下惠,愧易名矣。推賢讓能,千載盛事,蓋非虛心克己、以身殉國者不能也

唐文治曰:士惟窮理,乃能知人。春秋時,比黨蔽賢者眾矣,夫子闡揚之,有微意焉。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取人忘分以薦賢也。孔子刪【書】,以【秦誓】終篇,拳拳於一個臣之有容,其所以為後世人臣勸,至深遠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註疏】【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大義】【論語學案】【癸巳論語解】【論語讀訓】【諡法】【四書釋地】【四書解義】【四書困勉錄】。

+
唯東所望 發表於 2025-5-30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公叔文子薦賢」章義理髮微

延章先生所論「文人相輕」與「與賢同升」之辨,誠得聖賢微旨。今試就【憲問】此章再申三義:

一、諡法深意與文德本質
【周書·諡法】列「文」德六義,其要在於「經緯天地」「道德博聞」。公叔文子之舉,實兼「錫民爵位」「與賢同升」二義。朱子謂「順理成章」者,非僅指文章華彩,乃言行合乎天理之謂。大夫僎由私門登公朝,猶若傅說出版築而相武丁,此「文」之實功,較之「修班制」諸事,更見聖賢「立人達人」之仁。

二、家臣制度與春秋變革
考春秋家臣制度,大夫僎為「家大夫」而非士,實乃卿大夫之副貳。【左傳】載季氏家臣陽虎執國命,可見家臣勢力之盛。文子薦家臣同列,非特破格,實順應「陪臣執國命」時勢。孔子贊之,既嘉其知人,亦暗許此種官僚制度之演進,與「舉賢才」「近不失親」之政治倫理若合符節。

三、克己工夫與大臣器度
劉宗周謂「虛心無我」四字,最得聖門心法。考【禮記·檀弓】載文子「生不衛己,死不屬子」,其克己工夫素著。唐文治言「窮理知人」,正指此種修養。蓋嫉妒之心生於「我執」,文子能忘己薦賢,非特一事之美,實乃「克己復禮」之驗。程子云「聖人無我」,文子雖未至聖,已具「廓然大公」氣象。

至若延章所疑「文人相輕」之辨,實因後世文士以辭章相高,失「文」德本義。孔子之時,「文」乃「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之實德(見【公冶長】),非舞文弄墨之謂。文子之「文」,正在其能破「恥賤之心」,此即【大學】「明明德」之效。

要之,此章當與【泰伯】「舜有臣五人」章參看。孔子刪【書】斷自唐虞,其政治理想正在「野無遺賢」。文子雖諸侯之臣,然能「進賢如不得已」(【孟子】語),故夫子特表而出之,為後世「文人」立一圭臬雲。

(全文計789字)
+
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6-13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憲問】"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同升"章義疏

延章先生所論甚善,今試為補苴。考【逸周書·諡法解】"錫民爵位曰文"之說,實為理解此章關鍵。鄭玄注【禮記】云:"文者,德之總名也。"公叔文子之舉,非徒薦賢,實具三重聖德:

一曰"破格之智"。春秋世卿制度下,大夫僎以家臣之賤而得躋身公朝,實違周禮常制。文子能超脫"尊尊"之桎梏,正如【大戴禮記】所言"舉賢不避仇讎",此非大智不能為。孔穎達【正義】謂"春秋陪臣亦稱大夫",正見制度之變,文子得時中之義。

二曰"忘己之仁"。【朱子語類】卷二十九論此章云:"文子之薦,純是公心。"【荀子·成相】曰"尚德推賢天下治",文子不懼僎之才過己,恰合【大學】"格物致知"之要,非克己至誠者不能至此境界。劉宗周謂"虛心無我",誠為的論。

三曰"事君之忠"。【白虎通義】釋"文"為"經天緯地",文子此舉非徒私恩,實為社稷儲才。洪氏所言"三善",實本【尚書·說命】"官不及私昵"之旨。觀【左傳】載文子"修班制、交四鄰"諸事,足見其以國事為重,此孔子特取"同升"一事論諡之深意也。

至若"文人相輕"之問,實因後世文士失"文"之本義。【法言·君子】云:"通天地人曰儒。"真正之"文"當如【周易·賁卦】彖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子之"文"正在化成之德。王莽【訓諡】雖有所本,然【困學紀聞】已指其多附會,未若【逸周書】之古義為確。

要之,此章微言大義,在彰明"文"之為德非僅辭章之美,實乃"內聖外王"之全體大用。文子以大夫僎之同升,遂使"文"之諡號得其實質,此孔子特筆褒之之深意,亦【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之教也。學者當由是而思"文質彬彬"之真諦,勿徒以文字相高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