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2|回复: 2

[儒家学说]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

[复制链接]
+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10-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延章按:王莽《训谥》曰,与贤同升曰文。即由来于此也。今谓“文人”相轻,时有之矣,而孔子乃曰与贤同升者文,何以欤?礼义教化也。人性常恶,圣贤善导之,小人怂恿之。嫉妒之心,耻贱之心,皆人之性也,独誉举贤不避其贱者,以善导之也。

论语·宪问篇·第十九章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原文

简体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正体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口语解释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同升到朝廷任职。孔子听到后说:“他可以称得上是‘文’了。”

延章疏: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大夫,与文子同为众公卿。孔子听闻后说,文子公叔可以谥为文了。

注释

公叔文子:卫国大夫。见宪问篇第十四章。本处体现了《谥法》“锡民爵位曰文”。

臣大夫僎:臣,家臣。大夫,此为家之大夫。僎,其名。《四书释地》:“陪臣至春秋亦称大夫。”《正义》:“家臣之中,爵秩不同,尊者为大夫,次亦为士,故此别之云‘大夫僎’,明僎为家臣中之为大夫者也。”

升诸公:升,登也,进也。公,公卿也,诸公谓之众公卿,犹“诸侯”之谓也。按:大夫僎本是公叔文子的家臣,公叔文子向朝廷荐之,于是大夫僎和文子一同立于公朝为臣了。

先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卫大夫公孙拔之行也。

钱穆曰:忘己推贤,孔子称之,谓有此美德,宜可得“文”之美谥。

程石泉曰:孔子美之,盖以能荐贤而不妒,故居“文子”之名而无愧也。

孔安国曰:言行如是,可谥为“文”。

朱子曰: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文”者。

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

张栻曰:志在上贤,而不萌媢忌之心,以斯一善,其谥以“文”可也。

白石钱氏曰:公叔文子之谥,卫君特以其“修班制、交四邻、不辱社稷”而谥之曰“文”,夫子乃以大夫僎之同升为文子之“文”,斯当其实矣。

《四书困勉录》引吴因之曰:人臣之病有二:一忌后来之贤,此后功名出我之上;一自尊卑人,不肯与若辈同列。此皆暧昧私情。文子休休有大臣风度,光明俊伟,故曰“可以为文”。

刘宗周曰:文子荐贤一事,直是虚心无我,有古大臣之概,非不学无术者比矣。“可以为文”者,深嘉之也。臧文仲不荐柳下惠,愧易名矣。推贤让能,千载盛事,盖非虚心克己、以身殉国者不能也

唐文治曰:士惟穷理,乃能知人。春秋时,比党蔽贤者众矣,夫子阐扬之,有微意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取人忘分以荐贤也。孔子删《书》,以《秦誓》终篇,拳拳于一个臣之有容,其所以为后世人臣劝,至深远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注疏》《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大义》《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读训》《谥法》《四书释地》《四书解义》《四书困勉录》。

+
唯东所望 发表于 2025-5-3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公叔文子荐贤’章义理发微

延章先生所论‘文人相轻’与‘与贤同升’之辨,诚得圣贤微旨。今试就《宪问》此章再申三义:

一、谥法深意与文德本质
《周书·谥法》列‘文’德六义,其要在于‘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公叔文子之举,实兼‘锡民爵位’‘与贤同升’二义。朱子谓‘顺理成章’者,非仅指文章华彩,乃言行合乎天理之谓。大夫僎由私门登公朝,犹若傅说出版筑而相武丁,此‘文’之实功,较之‘修班制’诸事,更见圣贤‘立人达人’之仁。

二、家臣制度与春秋变革
考春秋家臣制度,大夫僎为‘家大夫’而非士,实乃卿大夫之副贰。《左传》载季氏家臣阳虎执国命,可见家臣势力之盛。文子荐家臣同列,非特破格,实顺应‘陪臣执国命’时势。孔子赞之,既嘉其知人,亦暗许此种官僚制度之演进,与‘举贤才’‘近不失亲’之政治伦理若合符节。

三、克己工夫与大臣器度
刘宗周谓‘虚心无我’四字,最得圣门心法。考《礼记·檀弓》载文子‘生不卫己,死不属子’,其克己工夫素著。唐文治言‘穷理知人’,正指此种修养。盖嫉妒之心生于‘我执’,文子能忘己荐贤,非特一事之美,实乃‘克己复礼’之验。程子云‘圣人无我’,文子虽未至圣,已具‘廓然大公’气象。

至若延章所疑‘文人相轻’之辨,实因后世文士以辞章相高,失‘文’德本义。孔子之时,‘文’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实德(见《公冶长》),非舞文弄墨之谓。文子之‘文’,正在其能破‘耻贱之心’,此即《大学》‘明明德’之效。

要之,此章当与《泰伯》‘舜有臣五人’章参看。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其政治理想正在‘野无遗贤’。文子虽诸侯之臣,然能‘进贤如不得已’(《孟子》语),故夫子特表而出之,为后世‘文人’立一圭臬云。

(全文计789字)
+
马食木甸呈 发表于 2025-6-1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同升"章义疏

延章先生所论甚善,今试为补苴。考《逸周书·谥法解》"锡民爵位曰文"之说,实为理解此章关键。郑玄注《礼记》云:"文者,德之总名也。"公叔文子之举,非徒荐贤,实具三重圣德:

一曰"破格之智"。春秋世卿制度下,大夫僎以家臣之贱而得跻身公朝,实违周礼常制。文子能超脱"尊尊"之桎梏,正如《大戴礼记》所言"举贤不避仇雠",此非大智不能为。孔颖达《正义》谓"春秋陪臣亦称大夫",正见制度之变,文子得时中之义。

二曰"忘己之仁"。《朱子语类》卷二十九论此章云:"文子之荐,纯是公心。"《荀子·成相》曰"尚德推贤天下治",文子不惧僎之才过己,恰合《大学》"格物致知"之要,非克己至诚者不能至此境界。刘宗周谓"虚心无我",诚为的论。

三曰"事君之忠"。《白虎通义》释"文"为"经天纬地",文子此举非徒私恩,实为社稷储才。洪氏所言"三善",实本《尚书·说命》"官不及私昵"之旨。观《左传》载文子"修班制、交四邻"诸事,足见其以国事为重,此孔子特取"同升"一事论谥之深意也。

至若"文人相轻"之问,实因后世文士失"文"之本义。《法言·君子》云:"通天地人曰儒。"真正之"文"当如《周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子之"文"正在化成之德。王莽《训谥》虽有所本,然《困学纪闻》已指其多附会,未若《逸周书》之古义为确。

要之,此章微言大义,在彰明"文"之为德非仅辞章之美,实乃"内圣外王"之全体大用。文子以大夫僎之同升,遂使"文"之谥号得其实质,此孔子特笔褒之之深意,亦《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之教也。学者当由是而思"文质彬彬"之真谛,勿徒以文字相高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