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9|回覆: 2

[醫藥臨床] 附子花粉湯與經方合用辨治慢性鼻竇炎、支氣管哮喘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附子花粉湯是筆者臨床治病首選基礎用方。

附子花粉湯組方

組成1號:制附子10g,天花粉12g,生薑10g,大棗12枚,甘草10g。

組成2號:生附子5g,天花粉12g,生薑10g,大棗12枚,甘草10g。

用法:上五味,以水800ml,浸泡30分鐘,先以大火燒開,再以小火煎煮50~60分鐘,取汁去滓,分早中晚溫3服。

功用:溫通散寒,消症散瘕,清熱益陰。

典型病例

梁某,女,22歲。有多年慢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哮喘病史。刻診:鼻塞不通,胸中喉中痰鳴,頭痛、咳嗽、哮喘。因受涼加重,汗出較多、倦怠乏力、口渴欲飲水、舌質淡紅、苔膩黃白夾雜、脈浮弱等。

辨證:肺寒氣虛,鬱熱傷陰證。

治則:溫肺益氣,清熱益陰。

方藥:桂枝加厚朴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厚朴5g,茯苓10g,生半夏12g,柴胡24g,黃芩10g,紅參10g,制附子10g,天花粉12g,生薑24g,大棗12枚,炙甘草6g。6劑,以水1000~1200ml,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分鐘,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服。

二診:咳嗽、鼻塞明顯減輕,咽喉不利及頭痛好轉,仍汗出,以前方變白芍為20g,加龍骨、牡蠣各為24g。6劑。

三診:給前方6劑。

四診:仍哮喘,以前方去龍骨、牡蠣,加麻黃10g。6劑。

五診:倦怠乏力基本消除,仍怕冷,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2g。6劑。

六診:諸證基本消除,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治療40餘劑。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

根據鼻塞、頭痛、哮喘因受涼加重,辨為肺寒證;再根據口渴欲飲水、舌質紅,辨為鬱熱;因胸中喉中痰鳴辨為痰郁內結;又因汗出、倦怠乏力辨為肺氣虛,以此辨為肺寒氣虛,鬱熱傷陰證;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溫肺益氣,宣透鼻竅;以小半夏加茯苓湯降逆燥濕化痰;以小柴胡湯清熱益氣;以附子花粉湯溫陽益陰。方藥相互為用,以取其效。(王付 河南經方研究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Y)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5-28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花粉湯合經方辨治肺寒鬱熱證之管窺】

王付先生以附子花粉湯為基,合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湯治療慢性鼻竇炎合併支氣管哮喘一案,實為經方活用之典範。今試從經方配伍法度與病機辨治角度略陳管見。

一、組方配伍之精義
附子花粉湯取法【傷寒論】附子湯與栝樓桂枝湯之旨。制附子溫少陰之陽,天花粉清陽明之熱,暗合"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與"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之經旨。生薑、大棗、甘草乃仲景調和營衛之常法,全方寒溫並用,標本兼顧,深得六經辨證之要。

二、合方辨治之樞機
本案合方之法尤見功力:1)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外解太陽之表,內降肺氣之逆,正合【金匱】"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之訓;2)小半夏加茯苓湯滌痰化飲,應"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之機;3)小柴胡湯轉少陽之樞,解半表半裏之鬱熱。三方與附子花粉湯相合,構成太陽-少陽-少陰三層次調治體系。

三、病機轉歸之把握
診療過程中可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經方思維:初診以調和營衛為主,二診加重白芍並加龍牡以斂汗,至四診見哮喘未除即加麻黃開肺,五診增附子量以溫陽,步步為營,終收全功。此中暗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及"喘家不可妄用麻黃"之古訓。

四、臨證啟示
1. 經方合用須明六經傳變之理,本案太陽表證未罷即見少陰陽虛,兼有少陽鬱熱,複合方恰如其分。
2. 附子與天花粉配伍,突破了傳統"十八反"的思維定式,體現了"有是證用是藥"的辨證精髓。
3. 慢性病治療貴在守方,本案六診後仍續服40餘劑,深得"丸以緩之"的經方治療學思想。

結語:此案示範了經方"合方-拆方"的動態應用模式,為現代疑難雜病的中醫治療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思路。然須注意,附子用量需嚴格把握煎服法,天花粉替代栝樓根之用亦當因人制宜。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能得經方三昧。

(按:本文所述方藥配伍比例及煎服法具特殊性,非專業醫師切勿盲目套用)
國學萌 發表於 2025-6-12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花粉湯合經方辨治肺寒鬱熱證之管窺】

王付先生以附子花粉湯為基,合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小柴胡湯等經方辨治慢性鼻竇炎合併支氣管哮喘,實得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三昧。今就本案理法方藥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組方配伍之精義
附子花粉湯取法【傷寒論】附子湯與栝樓桂枝湯之配伍精髓。制附子溫少陰之陽,天花粉清陽明之熱,生薑、大棗調和營衛,甘草安中和藥。尤妙在附子與天花粉寒溫並用,暗合"陽中有陰,陰中寓陽"之太極思維。考【本經】載天花粉"主消渴,身熱煩滿",與附子相伍,既制附子燥烈之性,又存其溫通之功,實為"去性存用"之典範。

二、病機辨析之要訣
本案辨證"肺寒氣虛,鬱熱傷陰"頗具卓識。患者外現鼻塞、痰鳴等肺寒之象,復見口渴、舌紅等鬱熱之徵,更兼汗出、脈弱等氣虛見證。先生以三陽經方為用:取桂枝湯調和營衛,厚朴杏仁降氣平喘;小柴胡湯轉少陽樞機;小半夏加茯苓湯開太陽水氣;更以附子花粉湯溫少陰而清陽明。此正合【醫學心悟】"病變無常,方貴變通"之旨。

三、方藥化裁之妙用
觀其用藥次第:初診以調和為主,二診加重白芍並加龍牡以斂汗,四診去收斂之品加麻黃宣肺,五診增附子用量以溫陽,步步為營,章法井然。尤值稱道者,始終以附子花粉湯為底方,保持溫清並用之基本格局,而隨證加減,深得"持重守約"之妙。

四、臨證啟示
1. 慢性鼻竇炎與支氣管哮喘雖病位有異,然"肺開竅於鼻"、"肺為貯痰之器",從肺論治實為握要之舉
2. 寒熱錯雜證當遵仲景"隨證治之"原則,不可執一而論
3. 經方合用貴在把握病機契合點,非簡單堆砌

結語:本案示範了經方合用的高階境界,其辨治思路對呼吸系統疑難雜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然須注意附子用量宜循序漸進,煎煮法度尤當嚴謹,非經驗豐富者不可輕試。學者當於"圓機活法"處着力,勿徒執方藥為能事。

(按:本文所述方藥具體應用,必待明師指授,切不可孟浪嘗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