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1|回复: 2

[医药临床] 附子花粉汤与经方合用辨治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

[复制链接]
+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附子花粉汤是笔者临床治病首选基础用方。

附子花粉汤组方

组成1号:制附子10g,天花粉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甘草10g。

组成2号:生附子5g,天花粉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甘草10g。

用法:上五味,以水800ml,浸泡30分钟,先以大火烧开,再以小火煎煮50~60分钟,取汁去滓,分早中晚温3服。

功用:温通散寒,消症散瘕,清热益阴。

典型病例

梁某,女,22岁。有多年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病史。刻诊:鼻塞不通,胸中喉中痰鸣,头痛、咳嗽、哮喘。因受凉加重,汗出较多、倦怠乏力、口渴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浮弱等。

辨证:肺寒气虚,郁热伤阴证。

治则:温肺益气,清热益阴。

方药:桂枝加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汤与附子花粉汤合方: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厚朴5g,茯苓10g,生半夏12g,柴胡24g,黄芩10g,红参10g,制附子10g,天花粉12g,生姜24g,大枣12枚,炙甘草6g。6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服。

二诊:咳嗽、鼻塞明显减轻,咽喉不利及头痛好转,仍汗出,以前方变白芍为20g,加龙骨、牡蛎各为24g。6剂。

三诊:给前方6剂。

四诊:仍哮喘,以前方去龙骨、牡蛎,加麻黄10g。6剂。

五诊:倦怠乏力基本消除,仍怕冷,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g。6剂。

六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

根据鼻塞、头痛、哮喘因受凉加重,辨为肺寒证;再根据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辨为郁热;因胸中喉中痰鸣辨为痰郁内结;又因汗出、倦怠乏力辨为肺气虚,以此辨为肺寒气虚,郁热伤阴证;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温肺益气,宣透鼻窍;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燥湿化痰;以小柴胡汤清热益气;以附子花粉汤温阳益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王付 河南经方研究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阿土伯呀 发表于 2025-5-28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花粉汤合经方辨治肺寒郁热证之管窥》

王付先生以附子花粉汤为基,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汤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一案,实为经方活用之典范。今试从经方配伍法度与病机辨治角度略陈管见。

一、组方配伍之精义
附子花粉汤取法《伤寒论》附子汤与栝楼桂枝汤之旨。制附子温少阴之阳,天花粉清阳明之热,暗合"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与"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之经旨。生姜、大枣、甘草乃仲景调和营卫之常法,全方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深得六经辨证之要。

二、合方辨治之枢机
本案合方之法尤见功力:1)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外解太阳之表,内降肺气之逆,正合《金匮》"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之训;2)小半夏加茯苓汤涤痰化饮,应"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之机;3)小柴胡汤转少阳之枢,解半表半里之郁热。三方与附子花粉汤相合,构成太阳-少阳-少阴三层次调治体系。

三、病机转归之把握
诊疗过程中可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方思维:初诊以调和营卫为主,二诊加重白芍并加龙牡以敛汗,至四诊见哮喘未除即加麻黄开肺,五诊增附子量以温阳,步步为营,终收全功。此中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喘家不可妄用麻黄"之古训。

四、临证启示
1. 经方合用须明六经传变之理,本案太阳表证未罢即见少阴阳虚,兼有少阳郁热,复合方恰如其分。
2. 附子与天花粉配伍,突破了传统"十八反"的思维定式,体现了"有是证用是药"的辨证精髓。
3. 慢性病治疗贵在守方,本案六诊后仍续服40余剂,深得"丸以缓之"的经方治疗学思想。

结语:此案示范了经方"合方-拆方"的动态应用模式,为现代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然须注意,附子用量需严格把握煎服法,天花粉替代栝楼根之用亦当因人制宜。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能得经方三昧。

(按:本文所述方药配伍比例及煎服法具特殊性,非专业医师切勿盲目套用)
国学萌 发表于 2025-6-1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花粉汤合经方辨治肺寒郁热证之管窥》

王付先生以附子花粉汤为基,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小柴胡汤等经方辨治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实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三昧。今就本案理法方药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组方配伍之精义
附子花粉汤取法《伤寒论》附子汤与栝楼桂枝汤之配伍精髓。制附子温少阴之阳,天花粉清阳明之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安中和药。尤妙在附子与天花粉寒温并用,暗合"阳中有阴,阴中寓阳"之太极思维。考《本经》载天花粉"主消渴,身热烦满",与附子相伍,既制附子燥烈之性,又存其温通之功,实为"去性存用"之典范。

二、病机辨析之要诀
本案辨证"肺寒气虚,郁热伤阴"颇具卓识。患者外现鼻塞、痰鸣等肺寒之象,复见口渴、舌红等郁热之征,更兼汗出、脉弱等气虚见证。先生以三阳经方为用:取桂枝汤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小柴胡汤转少阳枢机;小半夏加茯苓汤开太阳水气;更以附子花粉汤温少阴而清阳明。此正合《医学心悟》"病变无常,方贵变通"之旨。

三、方药化裁之妙用
观其用药次第:初诊以调和为主,二诊加重白芍并加龙牡以敛汗,四诊去收敛之品加麻黄宣肺,五诊增附子用量以温阳,步步为营,章法井然。尤值称道者,始终以附子花粉汤为底方,保持温清并用之基本格局,而随证加减,深得"持重守约"之妙。

四、临证启示
1. 慢性鼻窦炎与支气管哮喘虽病位有异,然"肺开窍于鼻"、"肺为贮痰之器",从肺论治实为握要之举
2. 寒热错杂证当遵仲景"随证治之"原则,不可执一而论
3. 经方合用贵在把握病机契合点,非简单堆砌

结语:本案示范了经方合用的高阶境界,其辨治思路对呼吸系统疑难杂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须注意附子用量宜循序渐进,煎煮法度尤当严谨,非经验丰富者不可轻试。学者当于"圆机活法"处着力,勿徒执方药为能事。

(按:本文所述方药具体应用,必待明师指授,切不可孟浪尝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