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1|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醫走進重症監護室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在很多人眼裡中醫是用來治療慢性病或用於養生保健的『慢郎中』,但實際上,自古以來中醫在治療危急重症方面就積累了很多經驗,並在醫療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有幸跟隨國醫大師徐經世學習,目睹他把中醫帶進重症監護室(ICU),在中西醫協同治療下挽救了危重病患。

2017年1月17日,徐經世老師接到醫務處通知,某省級醫院ICU邀請他前去會診一位重症病人,我陪同前往。患者是一位59歲的女性,住院時被診斷爲『吉蘭巴雷症候群』(這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病變,會造成患者癱瘓)。我們前去會診時,病人已經出現四肢癱瘓,呼吸困難,靠著呼吸機維持了4個多月,並且一直通過鼻飼半流食,醫院曾多次使用丙球、激素及抗生素治療,但始終不能脫離呼吸機,而且反覆出現肺部感染。病人家屬把最後希望寄托在中醫上,前往中醫院來請求會診。

徐老診視後從中醫角度分析,患者精神衰憊不能自主呼吸,屬於肺氣不足的表現;咳嗽頻頻而痰黏稠難以咯出,是由於病久傷陰,痰濁膠著所致;舌質偏紅,苔薄黃膩,脈象虛數不齊,更佐證了氣陰兩虛,痰濁阻肺的病證分析。故他採用益氣養陰,清化痰濁的治法,仿生脈散合甘桔湯加減。

處方:西洋參10克,杭麥冬12克,蜜遠志10克,炙桔梗10克,廣桔絡20克,竹茹10克,蘆根15克,生薏仁30克,荸薺3枚,鮮竹瀝2支,囑患者連服10天。

會診回來後我心存質疑,悄悄地問徐老:『病人病情危重,您用這麼輕的藥能行嗎?』徐老微笑著說:『病情越重用藥反而要輕,這是因爲這類患者多臟器功能低下,受不了大劑的攻補,只能用輕靈之品緩緩圖之,但前提是要認準病機。這個患者始終脫離不了呼吸機,舌紅,苔膩,脈細,其主要病機是氣陰兩虛,化源不足,肺失肅降,痰濁壅塞,自主呼吸乏力,故需藉助外力以緩解呼吸障礙。只有通過益氣養陰,滋養化源,清化痰濁,提高其自主呼吸能力,方可出現轉機。

10劑藥吃完後,家屬反饋患者精神和體力都比之前有好轉,但仍有很多黏痰咯吐不爽快,並拍了舌苔照片傳來,仍見舌紅苔薄黃膩。徐老囑其在原方基礎上去生薏仁,加栝樓皮12克,連翹9克,再服10劑。

三診時,患者精神狀態明顯好轉,已能間歇性脫離呼吸機自主呼吸,四肢肌力增加,黏痰減少,但是出汗偏多,舌紅少苔。原方去栝樓皮、連翹,加炒桑葉10克,浮小麥50克,糯稻根30克,斂營止汗。

前後調治月余,患者終於成功脫離呼吸機,拔掉鼻飼管,離開ICU,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患者家屬感激不已,向徐老表示了誠摯的感謝。西醫同仁面對如此危重患者在中醫的調治下轉危爲安,紛紛表示要多和中醫交流合作,拓寬臨床思路提高療效。

其實在ICU里,中醫顯示奇效的並不止這一例患者。曾有一位82歲的老人,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收住我院ICU。當時患者神志昏迷,持續高熱39.5℃左右,被診爲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伴低氧血症。給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替考拉寧等多種抗生素聯合抗感染治療,退熱效果不佳,徐老詳詢病情後予以每日羚羊角粉2包鼻飼,用藥2天後,發熱就退下來而且未再復發。

這些發生在ICU里的真實案例告訴我們,只要堅定中醫信念,正確運用中醫思維,準確辨證,大膽論治,中醫在危急重症領域裡有很大的運用空間,與西醫結合可以齊頭並進,爲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張莉 安徽省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遊客  發表於 2019-9-24 22:00
真正的中醫師,以中醫理論來診治,辨證,這樣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像那些真西醫偽中醫,只會通過西醫器械來診斷病證,通過實驗得到中藥的藥效成分,並據此來對『病證』下藥,結果往往是黔驢技窮,不知所措。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5-2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在急危重症治療中的辨證思維與臨床價值】

徐經世先生此案,實爲中醫治療急危重症之典範,充分展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在ICU協同治療中的獨特價值。筆者觀此醫案,有三重學術意義值得深入闡發:

一、病機辨析體現"標本緩急"之辨
患者四肢癱瘓四月余,呈現"精神衰憊、痰黏難咯、舌紅苔黃膩"之象,徐老精準把握"氣陰兩虛爲本,痰濁阻肺爲標"的核心病機。此正合【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其用藥輕靈卻力專,以西洋參、麥冬益氣養陰爲君,佐以遠志、桔梗開提肺氣,暗合李東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之論。更妙在用鮮竹瀝、荸薺等鮮藥,取"輕清宣透"之意,既避重傷陰之弊,又達滌痰之效。

二、用藥法度彰顯"四兩撥千斤"之智
面對ICU患者多臟器衰竭的特殊體質,徐老摒棄"重劑起沉疴"的俗見,謹守"王道無近功"的古訓。其處方總劑量不足百克,卻內含生脈散益氣固脫、甘桔湯宣肺利竅之妙。尤值稱道的是三診調整:見痰濁漸化即去薏苡仁防過利,添栝樓皮、連翹強化清化;待邪去正虛顯現,又及時加入桑葉、浮小麥等收斂固表。這種動態辨證的用藥藝術,正是【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鮮活體現。

三、治療策略昭示"中西醫協同"之道
本案患者歷經丙球、激素等現代治療未愈,徐老並未簡單否定西醫療效,而是從中醫學視角補充其未及之處。當機械通氣解決"呼吸之標"時,中醫著力改善"氣陰之本",最終實現協同增效。這種治療模式完美詮釋了"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的互補優勢,爲當今急危重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了範本。

結語:
徐經世先生此案啟示我們:中醫治療急危重症絕非"慢郎中",而是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手段。其關鍵在於把握"病機要准、用藥要精、配伍要巧"三大要素。當代中醫工作者當繼承此種辨證思維,既不可妄自菲薄局限於養生調理,亦不宜盲目自信排斥現代醫學。唯有堅守中醫本體特色,兼收現代醫學之長,方能使中醫在急危重症領域綻放更大光彩。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5-5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在重症救治中的"輕靈之法"——從徐經世教授ICU會診案例談辨證精髓】

徐經世教授此例吉蘭巴雷症候群的救治案例,生動詮釋了中醫"四兩撥千斤"的診療智慧。患者呈現的氣陰兩虛、痰濁壅肺之證,恰如【黃帝內經】所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徐老處方之精妙,正合【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髓。

細析此案,有三重辨證要義值得深究:其一,在"重證輕治"的用藥哲學上,徐老遵循了吳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西洋參、麥冬等藥看似輕清,實則暗合"少火生氣"之旨,較之峻補更宜於衰憊之體。此與李東垣【脾胃論】中"元氣之來也,徐而和"的補益理念一脈相承。其二,在痰濁處理上,遠志、桔梗的升降相因,正應【醫宗必讀】"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訓,通過醒脾開郁促進氣化,較之單純攻痰更契合病機。其三,在方劑演變中體現的"法隨證轉"思維,從初診清化痰濁到三診斂營止汗,完全遵循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動態辨證原則。

此案更揭示了中醫重症救治的獨特優勢:當現代醫學的丙球、激素著力於免疫調節時,中醫從整體氣化功能入手,通過改善"肺主氣"的功能狀態,最終實現呼吸自主能力的恢復。這種"不治標而標自解"的療效,正是【內經】"治病必求於本"理論的具體體現。徐老處方中鮮竹瀝、荸薺等鮮藥的應用,更彰顯了葉天士"輕可去實"的溫病學派智慧。

當代中醫臨證,當以此案爲鏡:重症救治非必賴峻烈之品,關鍵在於準確把握"虛、瘀、痰"的病理三角關係。徐老所示範的,正是如何在現代ICU環境中,以中醫思維破解呼吸機依賴這一臨床難題。這既是對【傷寒論】六經辨證的創造性運用,也是對"中醫慢郎中"刻板印象的有力反駁。學者當悟其辨證心法,而非拘泥方藥,如此方得中醫救治急危重症之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