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4|回覆: 2

[醫藥臨床] 子宮內膜異位胸痛治驗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毛某,女,33歲,2018年12月1日初診。訴每逢經期胸疼劇烈2天。半年來,每逢月經第2天,胸痛,持續兩天,逐月加重,近2個月經期疼痛劇烈,以致無法正常工作,疼痛時無法睡眠。痛點在胸骨柄左側,伴隨呼吸時疼痛加重。月經量多,色暗紅,伴有血塊。末次月經11月24日,28~30天一至,經行3~4天。患者以往經行時,常吃寒涼食物,自覺腹部不痛,飲食二便可,舌淡,苔白薄,脈沉滑。幾個月內曾至本地人民醫院查心電圖、婦科B超等,除有一側輸卵管囊腫外,余無明顯異常。

診斷:痛經(子宮內膜異位)。

治則:活血逐瘀,養血止痛。

方藥:桂枝茯苓丸口服15天。經前5天服丹參飲合血府逐瘀湯加減:丹參10g,檀香10g,砂仁3g,延胡索10g,桃仁10g,當歸10g,赤芍10g,枳殼10g,桔梗10g,柴胡9g,川芎6g,五靈脂10S,水蛭6g,雞內金10g,皂角刺10g,生薏苡仁20g,甘草6g,5劑,日1劑,分2次服。

2018年12月23日複診:自述12月19日月經至,經行3天,色紅,量可,未出現任何疼痛。

按: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於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或內膜碎屑隨血液轉移停留在某臟器或組織上而發病,如:腹腔、胸腔、四肢等,可隨月經期而出現病變部位疼痛、月經異常和不孕等。本病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青春期前不發病,絕經後異位病灶可逐漸萎縮退化。(蔡華)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遊客  發表於 2019-9-23 17:01
子宮內膜異位,在中醫理論裏,是什麼病證?
天『子』 發表於 2025-4-18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宮內膜異位胸痛辨治心悟】

毛某之證,乃典型"離經之血"為患。【血證論】云:"凡系離經之血,與榮養周身之血已睽絕而不合。"此案胸痛發於經期,痛有定處,經血色暗挾塊,脈沉滑,顯系瘀血阻滯胸絡之候。細究其因,乃患者經期恣食寒涼,寒凝血瘀,異位之內膜隨經潮而出血,瘀阻胸陽,發為胸痹。

一、病機闡微
1. 胞宮瘀滯為本:經血暗紅挾塊,乃沖任瘀阻之明證。瘀血內停,新血難安,故見月經量多。
2. 胸陽痹阻為標:足厥陰肝經"布脅肋",瘀血隨肝經上逆,結於胸骨柄處,呼吸時牽動瘀絡,故痛勢加劇。
3. 寒凝血瘀為因:患者經期貪涼飲冷,寒客胞宮,【素問·調經論】謂"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凝則血澀,久而成瘀。

二、治法精要
1. 經後期以桂枝茯苓丸溫通消症:取桂枝溫通血脈,茯苓滲利導瘀,丹皮、桃仁活血,赤芍和營,共奏"緩消症塊"之功。
2. 經前期用丹參飲合血府逐瘀湯加減:丹參飲(丹參、檀香、砂仁)理氣活血;血府逐瘀湯去生地、牛膝,加五靈脂、水蛭等,增強破瘀消症之力。其中水蛭【本經】謂其"主逐惡血瘀血",現代研究證實其水蛭素能抗凝溶栓;皂角刺、生薏苡仁化痰散結,針對輸卵管囊腫而設。

三、臨證啟示
1. 異位病灶雖在胸腔,病機實源於胞宮,治療當"治病求本"。
2. 經期用藥需把握時機:經前5日投藥,借經血欲行之勢,因勢利導,使瘀血隨經而泄。
3. 蟲類藥運用之妙:水蛭走竄,善消"干血",與雞內金同用,取"血肉有情之品"入絡搜剔之功。

此案提示:婦科痛證不可囿於下焦,當詳察疼痛部位與經絡聯繫。胸痛雖似心系疾病,然結合月經周期特點,終得真諦。醫者臨證,須遵"有是證用是藥"之旨,勿為現代病名所囿。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