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5|回復: 2

[医药临床] 子宫内膜异位胸痛治验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毛某,女,33岁,2018年12月1日初诊。诉每逢经期胸疼剧烈2天。半年来,每逢月经第2天,胸痛,持续两天,逐月加重,近2个月经期疼痛剧烈,以致无法正常工作,疼痛时无法睡眠。痛点在胸骨柄左侧,伴随呼吸时疼痛加重。月经量多,色暗红,伴有血块。末次月经11月24日,28~30天一至,经行3~4天。患者以往经行时,常吃寒凉食物,自觉腹部不痛,饮食二便可,舌淡,苔白薄,脉沉滑。几个月内曾至本地人民医院查心电图、妇科B超等,除有一侧输卵管囊肿外,余无明显异常。

诊断:痛经(子宫内膜异位)。

治则:活血逐瘀,养血止痛。

方药:桂枝茯苓丸口服15天。经前5天服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丹参10g,檀香10g,砂仁3g,延胡索10g,桃仁10g,当归10g,赤芍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9g,川芎6g,五灵脂10S,水蛭6g,鸡内金10g,皂角刺10g,生薏苡仁20g,甘草6g,5剂,日1剂,分2次服。

2018年12月23日复诊:自述12月19日月经至,经行3天,色红,量可,未出现任何疼痛。

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或内膜碎屑随血液转移停留在某脏器或组织上而发病,如:腹腔、胸腔、四肢等,可随月经期而出现病变部位疼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蔡华)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遊客  發表於 2019-9-23 17:01
子宫内膜异位,在中医理论里,是什么病证?
天『子』 發表於 2025-4-18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宫内膜异位胸痛辨治心悟》

毛某之证,乃典型"离经之血"为患。《血证论》云:"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案胸痛发于经期,痛有定处,经血色暗挟块,脉沉滑,显系瘀血阻滞胸络之候。细究其因,乃患者经期恣食寒凉,寒凝血瘀,异位之内膜随经潮而出血,瘀阻胸阳,发为胸痹。

一、病机阐微
1. 胞宫瘀滞为本:经血暗红挟块,乃冲任瘀阻之明证。瘀血内停,新血难安,故见月经量多。
2. 胸阳痹阻为标:足厥阴肝经"布胁肋",瘀血随肝经上逆,结于胸骨柄处,呼吸时牵动瘀络,故痛势加剧。
3. 寒凝血瘀为因:患者经期贪凉饮冷,寒客胞宫,《素问·调经论》谓"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凝则血涩,久而成瘀。

二、治法精要
1. 经后期以桂枝茯苓丸温通消癥:取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利导瘀,丹皮、桃仁活血,赤芍和营,共奏"缓消癥块"之功。
2. 经前期用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去生地、牛膝,加五灵脂、水蛭等,增强破瘀消癥之力。其中水蛭《本经》谓其"主逐恶血瘀血",现代研究证实其水蛭素能抗凝溶栓;皂角刺、生薏苡仁化痰散结,针对输卵管囊肿而设。

三、临证启示
1. 异位病灶虽在胸腔,病机实源于胞宫,治疗当"治病求本"。
2. 经期用药需把握时机:经前5日投药,借经血欲行之势,因势利导,使瘀血随经而泄。
3. 虫类药运用之妙:水蛭走窜,善消"干血",与鸡内金同用,取"血肉有情之品"入络搜剔之功。

此案提示:妇科痛证不可囿于下焦,当详察疼痛部位与经络联系。胸痛虽似心系疾病,然结合月经周期特点,终得真谛。医者临证,须遵"有是证用是药"之旨,勿为现代病名所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