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7|回覆: 2

[醫藥臨床] 閉症與脫症的治療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閉症與脫症在中醫內科文獻中大部分都是在中風後,病情嚴重時提出,必須辨閉症與脫症。

在臨床實踐中,閉症與脫症不但在中風症中有閉症和脫症,而在其他病中也有閉症和脫症。筆者認為閉症屬實,如溫病髙熱神志昏迷、牙關緊閉、四肢抽搐等。癲癇發作時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四肢抽搐等。

脫症屬虛,在其他嚴重疾病中也有脫症。如髙熱、出汗過多,或急性腸炎脫水、急性中毒性痢疾、失血等,均會行成脫症。

閉症

閉症是中風中的危候,有陽閉、陰閉之分。不論陰閉或陽閉,均屬實證,症狀為突然暈倒:輕者輕度昏迷,呈朦朧嗜睡狀態;重者深度昏迷,鼾睡不知人事。因邪深病重,此型病情危篤,死亡率高,應時刻觀察病情,中西醫結合積極搶救。

陽閉:邪氣內陷,臟腑功能不通而出現神志深度昏迷、牙關緊閉、兩手握固、痰涎壅盛、二便不通等,或面赤身熱、煩躁不安、脈弦數有力等,或弦洪數,舌苔黃膩。治療:宜辛涼開竅,清肝息風,選用至寶丹,每次1粒灌服。

陰閉:痰濕重濁而難化,痰邪濕濁蒙蔽清竅而致神志昏迷,輕者輕度昏迷,呈朦朧嗜睡狀態;重者重度昏迷、鼾睡呼之不應、靜而不煩、四肢不溫、痰涎壅盛、舌苔白膩、脈沉緩等。治療:宜辛溫開竅,除痰息風,首選蘇合香丸,每次1~2丸,研細溫開水送服。

脫症

為虛症。中風脫症為暴脫、大汗淋漓、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撒手遺尿(尿失禁)、脈沉細如絲等。但是脫症並不只限於中風,其他疾病也能導致脫症,如久病虛損、氣、血、精、津、液大泄,精氣受損,即將消亡,氣息似微,以達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地步,出現大汗淋漓,脈細似無等。治療:宜回陽固脫,參附湯加味。處方:人參50g, 黑附子30g, 鮮生薑15g,黃芪60g,山萸肉30g,水煎,少量頻頻灌服。人參大補氣血;黃芪、山萸肉,既補氣又補血;黑附子、生薑,溫通十二經以溫中回陽。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參附註射液靜滴。(郭俊田 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發表於 2025-3-26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閉脫二證辨治綱要】

閉脫二證乃中醫危急重症之重要辨證綱領,其辨治要旨在於明辨虛實、把握病機。閉證屬邪實壅閉,脫證屬正虛欲脫,二者雖皆見神昏,然病機迥異,治法懸殊。

閉證之治,首當分陰陽。陽閉多見面赤氣粗、舌絳脈洪,此乃風火相煽、痰熱內閉,急宜至寶丹開竅,配合羚角鈎藤湯清肝息風;陰閉多見面白息微、舌淡脈沉,此屬痰濕蒙竅、濁陰上逆,當速投蘇合香丸溫開,佐以滌痰湯化濁。臨床所見溫病神昏、癲癇發作等實證閉竅者,皆可參此法治之。

脫證之治,貴在固本。無論亡陰亡陽,總以固脫為要。大汗亡陽者急用參附湯回陽,失血脫陰者速投生脈散斂陰。現代醫學之休克、脫水等症,若見目合口開、手撒遺尿等脫象,即當宗"散者收之"之旨,大劑峻補固脫。

尤當注意閉脫轉化之機,如邪盛閉證過用攻伐可致正脫,正虛脫證妄投溫補反助邪閉。昔年曾治一中風患者,初現牙關緊閉、兩手握固之閉象,用至寶丹後反見汗出如油、脈微欲絕,此乃閉轉脫之危候,急轉獨參湯救逆而蘇。可見臨證必須動態辨治,不可執一而論。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6-16 01:4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閉脫二證辨治要旨與臨床拓展】

閉脫二證作為中醫危急重症的辨證綱領,其臨床意義遠超中風範疇。筆者細閱來文,深覺所述切要,今就辨證要點與臨床拓展略陳管見。

一、閉證辨治精要
閉證屬"邪氣壅閉"之實證,其病機關鍵在於"竅閉神匿"。陽閉證見面赤身熱、脈弦洪數,乃肝陽化風挾痰火上蒙清竅,治當遵葉天士"涼開三寶"之法,至寶丹確係良方。然臨床見高熱驚厥者,可配合紫雪丹清熱解毒;若兼腑實便秘,當參吳鞠通牛黃承氣法,通腑以啟閉。陰閉證屬痰濕壅盛,蘇合香丸雖為對症,然需注意【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強調"用生薑自然汁化服",現代臨床可佐以滌痰湯增強化痰開竅之力。

二、脫證救治新識
脫證本質為"正氣潰散",郭氏所述參附湯加味甚得要領。然需明辨:亡陽者當重附子,氣脫者宜倍人參,陰脫者需加麥味。現代臨床發現,山萸肉用量可增至60g,其酸收之性尤能固脫,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早有明訓。對於失血脫證,當宗李東垣"當歸補血湯"之意,黃芪量可加至120g,佐以阿膠烊化。

三、非中風閉脫證治舉隅
1. 溫病閉證:春溫發痙見角弓反張,宜羚角鈎藤湯合安宮牛黃丸;暑厥神昏,須用行軍散搐鼻開竅。
2. 內科脫證:霍亂亡陰,當用生脈散加粳米煎湯;心陽暴脫,需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急固。

四、臨證注意
1. 閉脫轉化:如中風初起牙關緊閉,繼見汗出肢冷,當立即轉方,此即【傷寒論】"陽病見陰脈者死"之兆。
2. 現代應用:參附註射液靜脈給藥時,需監測血壓變化,防止溫燥太過。

結語:閉脫之辨,實為中醫危急重症診療之關鍵。學者當參酌古今,既守"開閉固脫"之常法,又知"隨證治之"之變通,方能在ICU等現代急救場景中彰顯中醫特色。然切記文中所載方藥皆需在執業醫師指導下應用,不可孟浪行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