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6|回復: 1

[医药临床] 升阳散火温肾利湿治面肌痉挛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杨女士,70岁,患有面肌痉挛伴有胆囊炎、动脉硬化。2019年6月27日初诊:诉腰下坠、腿酸无力、腹泻便秘都有、喝水多、小便热急,面肌痉挛,左脸抽动。笔者认为患者体质复杂,脾胃为先,顺带升阳散火温肾利湿。

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炒白芍30g,当归15g,川芎10g,柴胡10g,熟地15g,生地15g,升麻10g,盐杜仲12g,酒萸肉15g,续断15g,仙灵脾15g,知母10g,黄柏15g,炒山药15g,炒白术15g,焦山楂10g,防风10g,兰根30g,桑白皮15g,木瓜15g,北沙参15g,栀子15g,茯苓15g,巴戟天15g,炙甘草6g,姜枣30g。7剂代煎。

2019年7月7日二诊:口极干、咽喉干、喝水多、小便热急、腿酸无力、左脸抽动,左半身无力等。夜里10多睡,凌晨2点多醒来。喝药后小腿痒。久坐腿肿,早上无腿肿。手臂阳关处肿略消退。

方药:石膏30g,车前子15g,天花粉15g,知母15g,竹叶8g,木通10g,生地30g,甘草6g,柴胡10g,香附10g,柏子仁10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北沙参20g,五味子8g,麦冬15g,当归12g,川芎10g,丹参10g,黄芪30g,炒白芍15g,升麻10g,泽泻12g,盐杜仲12g,酒萸肉15g,仙灵脾15g,炒山药15g,炒白术15g,焦山楂10g,党参30g,兰根30g,姜枣30g。7剂代煎。

2019年7月21日三诊:诉乏力、舌头发硬、面肌痉挛,左脸抽动,舌边瘀青,舌苔黄燥厚,咽喉干燥,出汗正常,夜尿2次,腿酸无力。

方药:黄连3g,木通10g,萹蓄15g,滑石15g,瞿麦20g,栀子15g,黄柏12g,石苇15g,桑白皮12g,车前子15g,天花粉15g,知母10g,竹叶8g,生地20g,甘草6g,柴胡10g,升麻10g,荆芥10g,防风10g,香附10g,五味子8g,麦冬10g,葛根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人参10g,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0g,炒白术15g,炒白芍25g,泽泻12g,炒山药15g,山楂15g,姜枣30g。7剂代煎。

2019年7月29日四诊:食欲好转,腿痒消失,腿酸无力好转。左脸抽动次数减少减轻,舌边瘀青,服药后目测舌苔黄燥厚,上焦热虚热,口极干,咽喉干,鼻子干,效不更方。7剂代煎。 (周宝青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雨纷飞啊 發表於 2025-6-20 20:35 | 顯示全部樓層
《升阳散火温肾利湿法治疗面肌痉挛案析义》

本案以面肌痉挛为主症,兼见胆囊炎、动脉硬化等宿疾,病机呈现"三焦同病、寒热错杂"之象。笔者拟从病机析微、方药法度、治疗次第三方面阐发其要。

一、病机析微:阳郁湿阻为本
患者腰坠腿酸、二便失调、面肌瞤动诸症,实乃"阳气郁遏、水火失济"之候。《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本案阳气不得升发,筋脉失于温煦,故见筋挛;三焦气化失司,湿浊内停,则现下坠、溲热等症。其舌边瘀青、苔黄燥厚,提示久病入络、郁热伤阴之变。

二、方药法度:升降相因为要
初诊方以补中益气汤为底,合入知柏地黄丸意,暗含"升阳散火、温肾利湿"之法。黄芪、升麻升举清阳;知母、黄柏清降相火;杜仲、巴戟天温肾而不助火,尤妙在兰根、桑白皮宣通上焦,使"火郁发之"。二诊增石膏、竹叶清阳明经热,佐酸枣仁、夜交藤安神,体现"急则治标"之变。至四诊加入葛根升津、滑石分利,终成"升降相济、寒温并用"之局。

三、治疗次第:标本缓急有序
首诊重在调理中焦,次诊转治心肺郁热,三诊侧重清利下焦,末诊守方巩固,暗合"治病求本"之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服药后出现小腿痒感,此乃"阳气得伸、邪有出路"之兆,后续腿肿消退可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久病入络,当以缓攻。"本案始终以当归、川芎等活血而不破血,正是此意。

结语:此案启示我们,治疗老年复杂病证,当把握"调畅气机"这一关键。李东垣《脾胃论》强调:"善治者,惟在调和脾胃。"本案通过升降相因、寒温并用的策略,使郁遏之阳得升,下陷之气得举,上炎之火得降,停滞之湿得化,终获抽动减轻之效。然老年痼疾非旦夕可愈,后续调理尤需重视"养阴护阳、调和肝脾",此乃"治病必求于本"之真义。
龙依 發表於 2025-7-13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升阳散火温肾利湿法论治面肌痉挛兼杂症案析》

本案呈现老年女性面肌痉挛合并多系统失调的复杂病机,充分体现中医"杂合以治"的辨证思路。患者年逾七旬,天癸竭而肾气衰,呈现上热下寒、本虚标实之候。初诊时腰坠腿酸、二便失调、面肌瞤动诸症,实为脾肾阳虚为本,三焦郁火为标之象。笔者拟从脾胃斡旋入手,兼调水火,其组方思路可析为三大法度:

一、建中气以运四旁
方以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构建中州气化之轴,佐升麻、柴胡升发清阳,暗合东垣补中益气之法。尤其妙用姜枣为引,取"辛甘化阳"之意,使脾阳得振而湿浊自化。更以茯苓、泽泻、兰根通利水道,符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此组药物构成治疗基础,体现"执中央以运四旁"的整体观。

二、调水火以平阴阳
患者既有小便热急之上焦郁火,又见腰腿酸冷之下元虚寒,方中巧用生地、知母、黄柏清相火,配伍杜仲、续断、巴戟温肾阳,形成"泻南补北"之势。尤其酒萸肉一味,既固肾气又敛虚火,与仙灵脾相伍,彰显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用药智慧。

三、和气血以熄风动
面肌瞤动属肝风内动之象,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柔肝,合木瓜、防风祛经络之风,更佐桑白皮肃降肺气,取"金能制木"之意。二诊加入酸枣仁、夜交藤等安神之品,实因患者夜寐不安加重肝风扰动,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次第。

四诊时诸症改善而上焦燥热未除,遂守方加减,可见辨证之精准。本案启示有三:其一,老年痼疾当重视脾肾双补;其二,郁火宜发不宜遏,升阳散火法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独具价值;其三,舌象动态观察至关重要,舌边瘀青提示久病入络,后期可酌加地龙、全蝎等虫类药以增强通络熄风之效。

此案成功之处在于不为"面肌痉挛"病名所囿,而是紧扣"阳郁不达,水火失济"的核心病机,通过调理气机升降出入,使阴阳自和而风阳自熄,充分展现中医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