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4|回覆: 2

[醫藥臨床] 十服中藥治癒六年胃食管反流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胃食管反流是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或暴露於胃液致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損傷的疾病,不僅會造成消化系統的損害,還可累及呼吸系統,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西醫治療主要採用口服抑酸藥,但效果不顯,易反覆發作,爲纏綿難愈的慢性疾病。中國中醫科學院張雪亮主任醫師辨證準確,處方用藥標本兼顧,配伍得當,10服藥即令患者6年頑固性症狀全部消失,可謂效如桴鼓。

患者李某,男,59歲,2019年3月10日初診。訴反酸、胃痛、呃逆6年。患者6年來每日反酸、呃逆、胃痛,醫院確診爲胃食管反流。曾長期服用抑酸藥奧美拉唑,效果不佳,且近期症狀逐漸加重,遂來求診。伴有口乾、咽部明顯不適感。二便正常,舌質紅,苔微黃,中有裂紋,脈弦滑數。

辨證:肝胃鬱熱。

治則:疏肝泄熱,和胃制酸。

方藥:枳實15g,炒白朮15g,蒲公英15g,炒山藥15g,敗醬20g,柴胡10g,黃芩10g,炒萊菔子12g,煅瓦楞15g,桔梗15g,青果10g,木蝴蝶10g,鬱金15g,元胡12g,14服。水煎服。

十天後,患者欣喜反饋。自訴服藥2天後,反酸、呃逆症狀即明顯減輕,口不干,仍有輕微胃痛,於是自行停服西藥。10服藥後,不適症狀全部消失,故自行停中藥,剩餘4服藥未繼續服用。隨訪2月,沒有反覆,僅偶爾過食甜食後,晨起會反酸,但很輕微。囑患者注意飲食調護,忌辛辣、油膩、甜食,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患者爲山東某鄉鎮衛生院院長,平素工作壓力大,情志不暢,肝氣失於疏泄,氣不舒則郁而爲熱,肝熱橫逆犯胃,則症見反酸、呃逆、胃脘灼痛;熱邪灼津,則口乾甚;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亦爲肝胃鬱熱之象。治當清肝泄熱,和胃制酸。方中枳實、白朮行氣和胃;柴胡、黃芩疏肝泄熱;蒲公英、敗醬草能清肝胃鬱熱,且敗醬制酸效果甚佳;鬱金、元胡合用清熱疏肝、行氣止痛;炒山藥、炒萊菔子和胃消食;煅瓦楞抑酸治標;桔梗、青果、木蝴蝶利咽喉,針對咽喉不適之症。患者本人稱患有嚴重咽炎,張雪亮認爲或爲胃食管反流所致,或爲咽炎與反流並存,不必較真。

張雪亮強調即使服用中藥效果顯著,也一定要囑咐患者注意飲食調護,不能過飽,忌辛辣油膩,不喝濃茶、濃咖啡,戒酒,少吃甜食,這些都容易導致反覆發作,也就是醫聖張仲景所說的『食復』。『三分治,七分養』謹記在心。(彭麗媛 中國中醫科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3-31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醫案評析】本案乃肝胃鬱熱型胃食管反流之典型驗案。張師辨證精準,以"鬱熱"爲病機核心,取法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旨,融疏肝、清胃、健脾三法於一爐。方中柴胡、黃芩爲小柴胡湯骨幹,疏泄肝膽鬱熱;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直折胃腑積熱;煅瓦楞制酸護膜,標本兼顧。尤妙在桔梗、木蝴蝶升降相因,既利咽喉又調氣機,暗合"治上焦如羽"之訓。

患者六年痼疾十劑而瘥,印證了"鬱熱得泄,胃氣自和"的病理轉歸。舌紅苔黃有裂紋,顯系鬱熱傷陰之象,然張師未用滋陰膩品,反以疏泄爲要,此即"火郁發之"之妙用。煅瓦楞與炒萊菔子相配,一斂一散,既制酸又消脹,深得配伍精微。

今人治反流多執"抑酸"一法,然中醫貴在審證求因。本案啟示:肝胃氣機失調實爲發病關鍵,徒治其酸如揚湯止沸,疏泄鬱熱方爲釜底抽薪。療效之速,正在于謹守病機而勿失氣宜。
興華 發表於 2025-4-29 03:2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胃鬱熱論治胃食管反流病驗案析義】

胃食管反流病(GERD)屬中醫學"吞酸"、"嘈雜"範疇,本案辨證之精當,用藥之巧妙,實堪爲肝胃同病之典範。張雪亮教授以"肝胃鬱熱"立論,深契【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之旨,其治療思路可析爲三層要義:

一、病機闡微
患者情志不暢致肝失疏泄,郁而化熱,橫逆犯胃,形成"木火刑土"之候。【臨證指南醫案】云:"肝爲起病之源,胃爲傳病之所",本案反酸、呃逆、舌紅苔黃諸症,正是肝胃鬱熱之典型表現。尤妙在辨明"中有裂紋"之舌象,既示胃陰受損,又寓久病入絡之意,故方中兼用鬱金、元胡等血分藥。

二、方藥解析
處方暗含四逆散、左金丸化裁之妙。柴胡、黃芩爲君,取"火郁發之"之意;枳實、白朮相配,既承【金匱】枳術湯消痞之功,又合"治肝當先實脾"之訓。煅瓦楞制酸治標,尤見巧思,此物咸平,【本草綱目】謂其"消痰化瘀",現代研究證實其碳酸鈣含量達90%以上,與西藥制酸機理暗合。更佐蒲公英、敗醬草清解鬱熱,實取"治胃不遠肝"之要訣。

三、調攝啟示
張師強調"食復"之戒,實本【傷寒論】"病熱少愈,食肉則復"之誡。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高脂、甜食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與中醫"肥甘助熱"理論不謀而合。患者身爲醫者仍難自律,足見"七分養"之難爲,此正【脾胃論】"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之明證。

此案成功關鍵,在於準確把握"鬱熱"病機,標本兼顧而不失重點。然需指出,十劑顯效雖佳,但【景岳全書】有言:"病有愈後,調養失宜,復作者,尤當慎之。"建議症狀消失後,仍當守方調理月余,並配合導引吐納之法調暢氣機,方爲萬全。今人治此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辨證精確方能效如桴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