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8|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成藥調治夏季胃脘痛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到了夏季,炎熱多雨,不少人出現胃痛。胃痛在中醫稱胃脘痛,容易在夏季出現發病高峰。由於胃脘痛出現在上腹近心窩處,故古人又稱『心痛』,現代醫學中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症等均屬於這種病,該病的分型用藥如下。

脾虛濕熱型胃痛可選用中滿分消丸:該丸具有健脾行氣、祛濕清熱、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脾虛濕阻、水濕中阻(食少、腹脹、便溏、水腫等)引起的胸滿脹悶、氣臌、水臌、血臌、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膽囊炎、胃炎、盆腔炎等,以及腸梗阻等引起的腹滿、胸部脹滿、下肢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者。用法:每次6g,每天2次,早、晚用燈心湯(燈心草10g,加水適量煎)或溫開水送下。陰虛(潮熱、盜汗等)忌用。忌食辛、辣、肥膩食物。

氣滯食積、熱結大腸型胃痛可選用木香檳榔丸:該丸具有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的功效,用於胃腸積滯、熱結大腸(脘腹脹痛,大便不通等)所致的胃脘痛,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後重、急性胃腸炎、急性菌痢等見上述諸症者。用法:每次3~6g,每天2~3次。非實證(腹脹、拒按等)的虛脹及大便燥結忌用。孕婦禁服,老年體弱者慎用;治療痢疾須在起病初,內有積滯無表邪(惡寒、發熱等)者。

肝氣鬱滯、食滿積滯型可選用舒肝丸(片、散、顆粒):該藥具有舒肝和胃、理氣止痛、消食積、舒氣開胃、止痛除煩等功效,用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胃脘痛(胸脅脹滿、胃脘疼痛、嘈雜嘔吐、噯氣泛酸;兩脅刺痛、飲食無味、嘔吐、食飽嘈雜、周身竄痛等),以及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等,見上述諸症者。用法:片劑,每次4片,每天2次;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3次;散、顆粒,每次1包,每天3次。孕婦慎用,禁煎、炒食物。

氣滯血瘀兼肝胃鬱熱型可選用胃力康顆粒:該藥具有行氣活血、泄熱和胃的功效。研究發現有保護胃黏膜、避免胃損傷的作用,以及抗消化性潰瘍、調整胃腸蠕動的作用;尚有一定降低胃酸、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黏膜血流量、鎮痛、抗炎和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用於氣滯血瘀兼肝胃鬱熱證(胃脘疼痛、脹悶、灼熱、噯氣、泛酸、煩躁易怒、口乾口苦等),以及慢性淺表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上述諸症者。用法:每次6g,每天3次,6周為1個療程。孕婦忌服,脾虛(食少、腹脹、便溏等)忌服。(陳金偉 廣東省連州市北湖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龍依 發表於 2025-7-21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夏季胃脘痛辨治用藥芻議】

陳君金偉所論夏季胃脘痛分型用藥,誠得中醫辨證論治之要旨。然細究其文,猶有可申論者。今不揣淺陋,試為補苴。

一、病機當參時令特性
夏季胃脘痛之發,實與"暑多挾濕"之令氣密切相關。【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炎火行,大暑至……民病熱中。"暑熱下迫,濕濁上蒸,最易困遏中焦。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二者升降失司,則脘痛作矣。所列四型雖備,然暑傷氣陰之證尤當留意。李東垣【脾胃論】清暑益氣湯法,於長夏濕熱交蒸之際,尤見其妙。

二、用藥宜審標本緩急
中滿分消丸取法東垣,確為脾虛濕阻良方。然燈心草煎湯送服之法,暗合"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考【蘭室秘藏】原方,更重姜、朴溫運之力,今人用此,當察舌脈:苔白膩者宜之,若見黃膩,又當參入黃連、黃芩之苦寒。

木香檳榔丸導滯之力峻猛,然須明辨"大實有羸狀"之戒。張子和【儒門事親】云:"陳莝去而腸胃潔。"然今人飲食不節,積滯雖多而正氣已虛,故老年體弱之禁,尤當恪守。若積滯初起,保和丸先投,或更穩妥。

三、製劑選擇貴在變通
舒肝丸諸劑型中,散劑取效最速,顆粒次之。葉桂【臨證指南醫案】治肝胃不和,每用輕清流動之品。今觀市售成藥,多佐沉香、豆蔻等辛香之品,久服恐傷陰液。若見舌紅少津,當以一貫煎加減為妥。

胃力康顆粒融活血、清熱於一爐,實合現代"瘀熱"病機認識。然觀其組方,莪朮、黃連並用,苦寒破氣,故脾虛之禁不可輕忽。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治胃痛,必分新久虛實,此誠至理。

四、調攝之法不可偏廢
所列諸禁忌中,辛、辣、肥膩之戒固是,然夏季尤當慎冷飲。【醫宗金鑒】謂:"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咳。"其實中焦受戕更甚。昔年見一胃痛患者,雖服藥得效,因酷暑貪涼,復啖冰鎮西瓜,遂致脘痛再作。可見"食飲有節"之訓,非虛語也。

要之,夏季胃脘痛之治,當參時令、審病機、明藥性、重調攝。所列諸方雖善,然須"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醫者臨證,既不可拘泥成方,亦不可輕忽古訓,要在圓機活法而已。

(按:本文所述,皆本【內經】【傷寒】之旨,參以金元諸家之說。具體用藥,仍當遵醫囑而行。)
淨軍 發表於 2025-7-29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夏季胃脘痛之辨證施治與中成藥選用要旨】

夏季胃脘痛之發,實乃天人相應之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夏氣者,病在髒",暑濕之邪最易困遏脾陽,阻滯氣機。今觀來帖所述諸方,雖得其要,然猶有未盡之處,試為補苴闡微。

一、辨證當參五運六氣
夏季胃痛非獨濕熱為患。丙辛之歲,水運太過則寒濕偏盛;戊癸火運之年,又多見暑熱傷津。故用藥須參合歲氣,如中滿分消丸之運用,非僅脾虛濕熱可用,若逢寒濕當令,宜佐乾薑、草果等溫化之品。

二、方藥配伍精義探微
木香檳榔丸取法於【儒門事親】,然其組方之妙在於"通因通用"。檳榔破滯,木香醒脾,更佐黃連清鬱熱,此乃"辛開苦降"之典範。然今人用之多忽配伍法度,須知"丸者緩也",急症當改湯劑,且須佐使相宜。

三、臟腑生克關係辨治
舒肝丸之設,深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旨。然肝鬱化火者,宜加梔子、丹皮;兼腎水不足者,又當佐以熟地、山茱萸。胃力康顆粒雖善治瘀熱,然血瘀甚者需酌加三七、蒲黃,此即"治胃不忘調肝"之理。

四、服藥法度考究
古人服藥最重時機。中滿分消丸用燈心湯送服,取其淡滲利濕之性;而胃力康顆粒宜飯前服用,使藥力直達病所。至若"忌食辛辣"之誡,實因五味各歸所喜,【千金要方】早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之訓。

五、臨證變通要訣
今人但執成方,不諳化裁。如陰虛兼濕者,可於中滿分消丸中加石斛、麥冬;氣滯食積而中焦虛寒者,木香檳榔丸當配理中湯。此即張景岳所謂"用古方治今病,譬之拆舊料改新房,不經匠氏之手,終難合式"。

結語:夏季胃脘痛之治,當本"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之訓,辨明標本虛實。所述諸方雖驗,然須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尤當注意"衰其大半而止"之戒,勿使過劑傷正。學者若能參透此中三昧,則臨證自能得心應手。

(按:本文所述皆本於【內經】【傷寒】之旨,具體用藥尚需臨證審慎。孕婦及特殊體質者,必請明醫詳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