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4|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成药调治夏季胃脘痛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到了夏季,炎热多雨,不少人出现胃痛。胃痛在中医称胃脘痛,容易在夏季出现发病高峰。由于胃脘痛出现在上腹近心窝处,故古人又称『心痛』,现代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这种病,该病的分型用药如下。

脾虚湿热型胃痛可选用中满分消丸:该丸具有健脾行气、祛湿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脾虚湿阻、水湿中阻(食少、腹胀、便溏、水肿等)引起的胸满胀闷、气臌、水臌、血臌、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炎、盆腔炎等,以及肠梗阻等引起的腹满、胸部胀满、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者。用法:每次6g,每天2次,早、晚用灯心汤(灯心草10g,加水适量煎)或温开水送下。阴虚(潮热、盗汗等)忌用。忌食辛、辣、肥腻食物。

气滞食积、热结大肠型胃痛可选用木香槟榔丸:该丸具有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的功效,用于胃肠积滞、热结大肠(脘腹胀痛,大便不通等)所致的胃脘痛,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等见上述诸症者。用法:每次3~6g,每天2~3次。非实证(腹胀、拒按等)的虚胀及大便燥结忌用。孕妇禁服,老年体弱者慎用;治疗痢疾须在起病初,内有积滞无表邪(恶寒、发热等)者。

肝气郁滞、食满积滞型可选用舒肝丸(片、散、颗粒):该药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消食积、舒气开胃、止痛除烦等功效,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痛(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两胁刺痛、饮食无味、呕吐、食饱嘈杂、周身窜痛等),以及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见上述诸症者。用法:片剂,每次4片,每天2次;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3次;散、颗粒,每次1包,每天3次。孕妇慎用,禁煎、炒食物。

气滞血瘀兼肝胃郁热型可选用胃力康颗粒:该药具有行气活血、泄热和胃的功效。研究发现有保护胃黏膜、避免胃损伤的作用,以及抗消化性溃疡、调整胃肠蠕动的作用;尚有一定降低胃酸、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黏膜血流量、镇痛、抗炎和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用于气滞血瘀兼肝胃郁热证(胃脘疼痛、胀闷、灼热、嗳气、泛酸、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诸症者。用法:每次6g,每天3次,6周为1个疗程。孕妇忌服,脾虚(食少、腹胀、便溏等)忌服。(陈金伟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龙依 發表於 2025-7-21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夏季胃脘痛辨治用药刍议》

陈君金伟所论夏季胃脘痛分型用药,诚得中医辨证论治之要旨。然细究其文,犹有可申论者。今不揣浅陋,试为补苴。

一、病机当参时令特性
夏季胃脘痛之发,实与"暑多挟湿"之令气密切相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炎火行,大暑至……民病热中。"暑热下迫,湿浊上蒸,最易困遏中焦。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二者升降失司,则脘痛作矣。所列四型虽备,然暑伤气阴之证尤当留意。李东垣《脾胃论》清暑益气汤法,于长夏湿热交蒸之际,尤见其妙。

二、用药宜审标本缓急
中满分消丸取法东垣,确为脾虚湿阻良方。然灯心草煎汤送服之法,暗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考《兰室秘藏》原方,更重姜、朴温运之力,今人用此,当察舌脉:苔白腻者宜之,若见黄腻,又当参入黄连、黄芩之苦寒。

木香槟榔丸导滞之力峻猛,然须明辨"大实有羸状"之戒。张子和《儒门事亲》云:"陈莝去而肠胃洁。"然今人饮食不节,积滞虽多而正气已虚,故老年体弱之禁,尤当恪守。若积滞初起,保和丸先投,或更稳妥。

三、制剂选择贵在变通
舒肝丸诸剂型中,散剂取效最速,颗粒次之。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治肝胃不和,每用轻清流动之品。今观市售成药,多佐沉香、豆蔻等辛香之品,久服恐伤阴液。若见舌红少津,当以一贯煎加减为妥。

胃力康颗粒融活血、清热于一炉,实合现代"瘀热"病机认识。然观其组方,莪术、黄连并用,苦寒破气,故脾虚之禁不可轻忽。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胃痛,必分新久虚实,此诚至理。

四、调摄之法不可偏废
所列诸禁忌中,辛、辣、肥腻之戒固是,然夏季尤当慎冷饮。《医宗金鉴》谓:"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咳。"其实中焦受戕更甚。昔年见一胃痛患者,虽服药得效,因酷暑贪凉,复啖冰镇西瓜,遂致脘痛再作。可见"食饮有节"之训,非虚语也。

要之,夏季胃脘痛之治,当参时令、审病机、明药性、重调摄。所列诸方虽善,然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医者临证,既不可拘泥成方,亦不可轻忽古训,要在圆机活法而已。

(按:本文所述,皆本《内经》《伤寒》之旨,参以金元诸家之说。具体用药,仍当遵医嘱而行。)
凈军 發表於 2025-7-29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夏季胃脘痛之辨证施治与中成药选用要旨》

夏季胃脘痛之发,实乃天人相应之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夏气者,病在脏",暑湿之邪最易困遏脾阳,阻滞气机。今观来帖所述诸方,虽得其要,然犹有未尽之处,试为补苴阐微。

一、辨证当参五运六气
夏季胃痛非独湿热为患。丙辛之岁,水运太过则寒湿偏盛;戊癸火运之年,又多见暑热伤津。故用药须参合岁气,如中满分消丸之运用,非仅脾虚湿热可用,若逢寒湿当令,宜佐干姜、草果等温化之品。

二、方药配伍精义探微
木香槟榔丸取法于《儒门事亲》,然其组方之妙在于"通因通用"。槟榔破滞,木香醒脾,更佐黄连清郁热,此乃"辛开苦降"之典范。然今人用之多忽配伍法度,须知"丸者缓也",急症当改汤剂,且须佐使相宜。

三、脏腑生克关系辨治
舒肝丸之设,深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旨。然肝郁化火者,宜加栀子、丹皮;兼肾水不足者,又当佐以熟地、山茱萸。胃力康颗粒虽善治瘀热,然血瘀甚者需酌加三七、蒲黄,此即"治胃不忘调肝"之理。

四、服药法度考究
古人服药最重时机。中满分消丸用灯心汤送服,取其淡渗利湿之性;而胃力康颗粒宜饭前服用,使药力直达病所。至若"忌食辛辣"之诫,实因五味各归所喜,《千金要方》早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之训。

五、临证变通要诀
今人但执成方,不谙化裁。如阴虚兼湿者,可于中满分消丸中加石斛、麦冬;气滞食积而中焦虚寒者,木香槟榔丸当配理中汤。此即张景岳所谓"用古方治今病,譬之拆旧料改新房,不经匠氏之手,终难合式"。

结语:夏季胃脘痛之治,当本"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训,辨明标本虚实。所述诸方虽验,然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尤当注意"衰其大半而止"之戒,勿使过剂伤正。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临证自能得心应手。

(按:本文所述皆本于《内经》《伤寒》之旨,具体用药尚需临证审慎。孕妇及特殊体质者,必请明医详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