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1|回复: 1

[医药临床] 中医治疗食管癌典型案例一则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一般食管癌中,上段以鳞癌多见,下段则鳞癌、腺癌均较常见,且食管上段癌多兼火热,中段癌多有痰气交阻,下段癌多见痰湿蕴结,概因火热炎上,痰湿趋下,而中段乃气机升降之枢纽的缘故。

典型病例

李某,女,78岁。2016年11月1日首诊,食管癌术后2个月,低分化腺鳞癌,LM2/10,舌暗苔腻脉弦滑。处方如下:藿香10g,佩兰10g,滑石10g,竹叶10g,生石膏30g,瓜蒌皮15g,清半夏10g,黄连10g,吴茱萸5g,莪术10g,威灵仙10g,石见穿30g,浮萍15g,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猪苓30g,泽泻3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5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地龙10g,三七5g,九香虫5g,重楼15g,生甘草10g,佛手10g。20服,水煎服,2天服1服。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此病人乃中下段之肿瘤,舌见湿热之证,故以藿香、佩兰、滑石清热利湿。患者因有噎膈之症,以小陷胸汤合二术、竹叶、生石膏等共用,可以补气活血、宣肺通脉,促进气血运行;以生蒲黄、蜂房、山甲、鳖甲、龟板,软坚散结、滋阴潜阳。

2017年4月23日二诊:患者食管癌术后8个月,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舌暗苔腻,脉弦数。处方如下:沙参12g,麦冬12g,竹叶10g,生石膏15g,生地12g,丹皮10g,赤芍12g,防风10g,浮萍15g,蝉蜕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通草6g,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5g,石斛10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白屈菜15g,莪术15g,地龙15g,三七5g,九香虫5g,重楼15g,生甘草10g,僵蚕10g,玫瑰花10g。20服,水煎服,2天服1服。一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复生康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每次4片,每天3次。

二诊时患者热证仍不消,同时伴有皮疹出现,考虑有内热郁结,以竹叶石膏汤合凉血利湿药共用,清热利湿,解毒润燥。同时,软坚散结药物仍然为主,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2017年8月18日三诊:患者食管癌术后近一年,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症见下肢冷,出汗。舌红苔腻,脉沉细。处方如下:沙参15g,麦冬15g,白蔻仁10g,杏仁10g,生薏仁15g,川朴15g,竹叶10g,滑石10g,生石膏30g,炮附片8g,干姜8g,杭白芍10g,木瓜10g,茯苓15g,生白术40g,炒杜仲10g,肉苁蓉5g,浮萍15g,蝉蜕5g,地肤子15g,生蒲黄10g,蜂房5g,炮山甲8g,鳖甲15g,地龙15g,三七5g,九香虫5g,重楼15g,生甘草10g,佛手10g,夏天无2g,牛膝10g。20服,水煎服,2天服1服。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复生康片,每次4片,每天3次。硒酵母每次25ml,每日2次。

患者症见上热下寒症状同时伴湿气上蒸,以三仁汤、沙参清热利湿;以真武汤温阳祛湿;麦冬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抑制肿瘤的发展。

2018年2月6日四诊:患者食管癌术后一年半,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舌暗苔腻,脉弦滑。处方如下:炒柴胡6g,炒枳壳6g,桔梗10g,牛膝10g,当归15g,生地12g,白蔻仁10g,杏仁10g,生薏仁15g,川朴10g,清半夏15g,竹叶10g,滑石10g,通草10g,瓜蒌皮15g,干姜5g,黄芩12g,黄连12g,薤白10g,菖蒲10g,全蝎5g,蜈蚣3条,桑枝30g,木瓜3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5g,川断10g,鹿含草10g,炮山甲8g,鳖甲15g,鹿角胶6g,地龙15g,三七5g,九香虫5g,重楼15g,生甘草10g,佛手10g。20服,水煎服,2天服1服。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患者湿热证始终未见好转,同时下焦寒湿症状仍未去除,故本方以三仁汤加血府逐瘀汤为主方,祛湿化瘀散结;以山甲、鳖甲、龟板软坚散结。

2018年6月29日五诊:患者食管癌术后近2年,低分化腺鳞癌,未放化疗。本月CA199为36.79上升,CA724为7.5上升,AFP7.43上升,CEA12.25上升。舌暗苔腻,脉弦滑。处方如下:石斛10g,全蝎5g,蜈蚣3条,黄蜀葵花2袋,藿香10g,佩兰15g,滑石10g,瓜蒌皮15g,清半夏15g,薤白10g,黄连12g,吴茱萸5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生黄芪30g,杭白芍15g,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六月令3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0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莪术10g,威灵仙10g,石见穿10g,僵蚕10g,地龙10g,三七5g,九香虫5g,重楼15g,生甘草10g,焦山楂10g,焦槟榔10g,佛手10g。14服,水煎服,2天服1服。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复生康片,每次4片,每天3次。硒酵母每次25ml,每日2次。

此次用旋覆代赭石汤治疗呃逆,旋覆代赭石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在文中记载:“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临床上应用于气机上逆的疼痛。此患者呃逆症状较明显,以旋覆花化胶结之痰,为主药;赭石质重降逆,助君药降逆下气,止呕化痰;半夏降胃气并与其他佐药相合,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同时合半夏泻心汤交通天地,升降水火;其他以小胃方合软坚散结之药,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王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严刑厘 发表于 2025-4-14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管癌术后湿热蕴结证辨治实录》

本案为食管癌术后湿热蕴结之典型证治,体现了中医"分段论治""扶正祛邪"的核心理念。患者初诊时病位在中下段,腺鳞癌术后兼见舌暗苔腻、脉弦滑,显属痰湿热毒壅滞、气阴两伤之候。

首诊方义剖析
方以藿朴夏苓汤化裁,藿香、佩兰芳香化浊,滑石、竹叶、生石膏清上中二焦郁热,暗合"治上焦如羽"之旨;瓜蒌皮、清半夏、黄连取小陷胸汤意,开胸膈痰热之结,佐吴茱萸辛开苦降,深合《内经》"结者散之"之则。更以三甲(山甲、鳖甲、龟板)配合莪术、石见穿等药,既宗《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化瘀消症之法,又承《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滋阴潜阳之妙。尤值称道者,方中浮萍、地龙宣肺通络,取"提壶揭盖"以助气化,猪苓、泽泻淡渗利湿,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标本兼顾,颇见匠心。

二诊转方要旨
患者出现皮疹、脉弦数,乃湿热化毒外透之象。易方竹叶石膏汤合凉血五根汤(白鲜皮、地肤子等),既清阳明气分余热,又解血分郁毒,此即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实践。保留三甲并加僵蚕、玫瑰花,既守初诊软坚散结之基,又增通络解郁之效,体现"守方易药"的临证智慧。

三诊阴阳并调
见下肢冷、汗出、脉沉细,显系久病及肾,阳损及阴。惜原文未载全方,然据证推测,当以参附汤合生脉散为底方,佐入牛膝、桂枝引火归元,或可收"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功。

此案三诊环环相扣,始终把握"湿热-阴虚-阳虚"的病机转化链,既遵循《外科正宗》"初起宜泻,中期宜和,末期宜补"的肿瘤治疗大法,又灵活运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癌先治络等要诀。尤其对三甲类血肉有情之品的运用,充分彰显中医"以形治形"的取象思维,为恶性肿瘤术后调治提供重要范本。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