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0|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药复方治半身不出汗验案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赵某,女,36岁。主因半身汗出,半身不出汗10年,于2019年6月21日首诊。患者10年前产后,时值炎热之夏天,因当窗而卧,右半身着风受凉,致10年来左半身汗出,右半身畏风怕凉,再热的天也从不出汗。

患者冬春畏寒,总觉脚心凉,易感冒。伴疲乏无力,吃饭中间竟需要休息一会才可继续吃完,纳食尚好。月经提前3~4天,量中,无痛经。查见脉沉弱,右侧更甚。舌质较淡。就诊时正值夏天,左半身皮肤潮润,右半身无汗,且皮温较低。

诊断:半身不出汗(阳虚寒凝,经脉痹阻,营卫不和)。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营卫。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制附子20g(先煎),麻黄4g,细辛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黄芪30g,生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5g,当归15g,柴胡10g。5服,姜枣引,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服药3服右半身开始出汗,但尚少于左侧。剂尽精神好转,脚心仍凉。药已见效,前方中加肉桂3g,引火归元,加强温肾之力。又5服汗出均匀,诸证悉除。

此案病机比较复杂:产后身体空虚,当窗而卧,风寒之邪侵袭经脉,致经脉痹阻,营卫不和,故见病侧畏风怕冷,不出汗;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卫阳不固,且失去温煦之力,故冬天畏寒,脚心凉,易感冒。对于复杂的病应选用复方治疗。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以祛沉积在经脉中的陈寒痼冷,温通经脉;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出和调;玉屏风散乃益气固表之专方,加党参加强补气之力,加当归以加强补血之功,使气血旺盛才能使卫气固守,营卫协和。此患治疗之难还在于半身有病,为使药力集中于病侧发挥效力,借鉴黄煌教授柴胡可引药行走于偏侧肢体的经验,遣用柴胡引药直达患侧,使药力集中发挥作用。

本案因辨证准确,依证选方,方证对应;依方遣药,用药精当,从而使十年痼疾旬日而除。此案之治验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赵作伟 山西省绛县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4-26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半身汗闭之营卫失调与复方配伍精要》

赵氏半身汗闭验案,实为营卫失调、阳虚寒凝之典型。本案病机深合《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之旨,右半身汗闭十载,乃卫阳不固、营阴失濡之候。细析其理,可得三要:

一、病机枢要在于"三虚"
产后百脉空虚为始因,腠理不固招风邪入络为继因,久病及肾致元阳亏虚为终因。此正合《金匮要略》"产后中风,续之数十日不解"之论。患者脉沉弱右侧尤甚,恰是《濒湖脉学》所谓"沉脉主里寒,弱主气血虚"之明证。舌质淡白更佐阳虚之候,诚如《伤寒舌鉴》云:"淡白舌者,虚寒之本色也。"

二、方剂配伍暗合"三法"
首诊三方合璧,实寓汗、和、补三法: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太阳之表,取"如雾之溉"以温经散寒;桂枝汤调和营卫,效法仲景"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玉屏风散固护太阴,暗合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之训。尤妙在柴胡为引,既应《本草纲目》"柴胡主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之说,又得黄煌教授"引经达偏"之新用,使全方药力直达病所。

三、辨证转方契合"三变"
二诊加肉桂3克最见匠心,非独取《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功,更暗含"少火生气"之机。考《景岳全书》有云:"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守而不走",二者相合,既温命门之火,又引浮阳归宅。此正合患者脚心凉之症,示人"阳虚之甚必及肾"的传变规律。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顽固性汗证当责之阳气,诚如《医宗必读》所言"汗出总由于心液,而操纵在阳气";其二,复方配伍贵在协同,三方合用非简单叠加,实有"1+1>2"之妙;其三,引经药运用关乎疗效,柴胡之选既遵古训又参新知,体现中医传承创新之道。

今人临证,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患者地域、体质各异,纵见相同症状,亦需详辨。附子用量尤当谨慎,必先煎久煮以去其毒。吾辈当记《医学衷中参西录》之诫:"用药如用兵,安危在反掌之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