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4|回復: 2

[医药临床] 中医药治疗肺癌案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女,64岁。2018年7月11日就诊。因腿脚水肿1年,2017年6月在山西省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用激素等治疗,20余日后出院。12月病情加剧复住院,经肾穿刺确诊为二期膜性肾病。2018年6月因高烧40℃、腹痛住忻州市某医院,CT检查:左肺癌、右髂窝转移性瘤、腹壁肿物、左额颞占位灶、双肺炎症、左胸腔积液,鉴于体质、病况,不能手术,也不宜化疗、放疗,仅予消炎、支持治疗,住院15日遂返乡。

望其体胖面腴,殊少欢容,舌质淡红少津;询知不咳嗽气短,亦未咯血,易饥能化,口不干不苦,大便日1次,小便频,神疲乏力,畏寒喜温,盛夏犹不敢单衣薄被,下肢发冷,腿脚水肿,傍晚尤甚,血压高19年,不头痛,不眩晕,日服施慧达2.5mg/次,血压仍170/86mmHg,一年来强的松不停,初服10片/日,3月后每3周减半片,刻下3.5片/日。切诊可见:腹微满胀,右少腹可触及拳头大小癥块,质硬,压痛不显,下肢不温,按之凹陷。脉象沉滑略数。实验室化验可见:白细胞10.6×109/L,红细胞2.95×1012/L,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141×109/L,总蛋白42.9g/L,白蛋白23.4g/L,球蛋白19.5g/L,尿素氮8.99mmol/L,肌酐86μmol/L,尿酸225μmol/L,甘油三酯2.29mmol/L,总胆固醇3.59mmol/L,微量总蛋白1.49g/L,尿蛋白+++。

刻下饮食胜昔,脉沉滑数,大腹便便,形同发福,似属热象,实乃强的松之副作用,而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傍晚水肿等,乃阳气虚损之明证也。阳虚则水谷精微不化津液而成痰,与气、瘀相合,凝结则成瘤、成癌,其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转移至腹腔不足怪也。治疗应温阳,首选四逆汤,加白术、茯苓、黄芪,扶正健脾。攻坚汤为山西已故名老中医刘绍武所制,谓其无坚不摧,合之则阳气复,癥块消。然阳虚非短期形成,恢复亦需时日。方药:附子45g,干姜45g,炙甘草45g,白术15g,茯苓15g,黄芪45g,苏子30g,牡蛎30g,夏枯草30g,王不留60g。7剂,水煎服。西药除施慧达照服、激素缓减外,头孢等消炎药皆停用。

2018年7月18日二诊:水肿减,守方续服。

2018年7月25日三诊:水肿止,神疲减。嘱强的松10天减1片,守方续服。

2018年8月2日四诊:腿脚劳后仍肿,畏寒大减,神气充沛。强的松1片/日口服,已8日。右少腹较柔软,脉来沉滑。原方续服。

2018年10月5日五诊:强的松已停26日,近周身肢体疼痛,恶心,胃纳减少,此停激素之故也。腹诊腹腔癥块不见,B超亦然。CT检查肺部,左肺仅见纤维条索影。化验白细胞5.7×109/L,红细胞4.32×1012/L,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220×109/L,总胆固醇5.13mmol/L,甘油三酯2.54mmol/L,总蛋白60.4g/L,球蛋白22.3g/L,白蛋白38.1g/L,肌酐76μmol/L,尿素4.04mmol/L,尿酸400μmol/L,微量总蛋白0.5g/L,尿蛋白(±)。患者肾病见轻,仍需调理。今纳呆恶心,属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拟半夏泻心汤和之。阳气之复,指日可待。(闫云科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花儿 發表於 2025-6-9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肺癌阳虚痰瘀证治验析微》

此案呈现肺癌晚期伴多发性转移的复杂病机,尤当重视"阳虚为本,痰瘀为标"的核心病机。患者虽现体胖腹满之形,然畏寒肢冷、傍晚水肿、脉象沉滑等症,实为真阳亏虚之象。此等"大实有羸状"之候,最易惑人眼目,当以《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为训。

辨证之要,首在明辨标本。患者长期激素使用致"药源性假热",然舌质淡红少津、神疲畏寒等真阳不足之象昭然。此正合《景岳全书》"阳衰则气去,故神志昏乱"之论。其肺癌转移、腹内癥块,实乃阳气式微,不能化气行水,致痰瘀互结,如《丹溪心法》所谓"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四逆汤合攻坚汤之选,深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旨。

用药法度尤见匠心:附子、干姜各45克大剂温阳,正合《伤寒论》四逆汤原方比例。更佐黄芪45克补大气,白术、茯苓各15克健中州,暗含"建中气以运四旁"之妙。攻坚汤中王不留行用至60克,取其"性走而不守"之功,与牡蛎30克相配,一攻一守,深得"坚者削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精髓。夏枯草清郁热而不伤阳,尤宜此寒热错杂之证。

治疗过程中激素递减之法,彰显"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施治策略。三诊水肿得消后始加速减撤激素,正合《医学心悟》"待正气来复,方可渐攻其邪"之训。四诊癥块转软、脉象趋缓,验证了"阳气得复,阴凝自散"的治疗机理。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肿瘤晚期出现多系统转移时,当以顾护阳气为第一要义;其二,激素等西药造成的假性热象,需透过现象察其阳虚本质;其三,经方与时方合用,贵在把握"温阳不助火,攻邪不伤正"的配伍尺度。若能参酌《外科正宗》"托里透脓"之法,酌加皂角刺等品,或可进一步增强消癥散结之功。
向亦 發表於 2025-6-14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肺癌阳虚痰瘀证治验析微》

王某案乃典型"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核心在于"阳虚痰瘀互结"。患者虽现体胖腹满之形,实为阳气式微、痰瘀胶着之候。此案诊疗思路深契《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旨,今析其要如下:

一、病机三层辨治
1. 阳虚为本:畏寒肢冷、水肿暮甚、神疲脉沉,此乃少阴肾阳衰微之象。《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患者虽未至厥逆,然阳气不振已显。现代激素治疗更损真阳,形成"药源性阳虚"之特殊病机。

2. 痰瘀为标:腹中癥块、实验室指标异常,实为《丹溪心法》所谓"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态。其肺癌转移病灶,正应《景岳全书》"五脏之病,俱能生痰"之论,乃阳虚不能化津,反凝为痰,与瘀相结所致。

3. 三焦失司:上见肺积,中现腹块,下呈水肿,此三焦气化失常之征。《医宗金鉴》谓:"三焦通会元真于肌腠",患者病位虽广,然总归命门火衰,三焦气化无权。

二、用药法度精微
主方四逆汤加味,深得"益火之源"妙法:
1. 附子用量达45g,正合《伤寒论》四逆汤本义。现代药理证实,附子有效成分可改善肿瘤微循环,此即"阳动冰消"之理。

2. 攻坚汤(苏子、牡蛎、夏枯草、王不留)乃"软坚散结"要药。其中王不留行用量独重,取其"性走而不守"之功,与附子"守而不走"相得益彰,暗合"动静相须"之旨。

3. 黄芪、白术、茯苓组成"运脾三味",遵李东垣"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之训,固护中焦以助药力。

三、治疗次第分明
首诊重剂温阳,二诊水肿即减,印证《内经》"气化则能出焉"之论。待阳回三成,始减激素用量,此"扶正祛邪"次第之妙。四诊癥块转柔,正是《医学心悟》"养正积自除"之效验。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肿瘤转移当责之阳气不运;其二,激素治疗需配合温阳固本;其三,中医攻坚当以正气为帅。患者虽未言咳血胸痛等肺系症状,然据"阳虚痰瘀"病机施治,竟收意外之效,此即"治病求本"之真谛。然阳虚非旦夕可复,后续调理尤当重视"春夏养阳"之道,可参酌景岳右归丸法,徐徐图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