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3|回覆: 2

[醫藥臨床]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臨證思考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方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二】。此方在廣汗法純中醫病房中應用頻率較高,常用於治療內有寒飲,在表、在上、在裏有鬱熱的患者,收效顯著。

案 1

黃某,女,30歲,來自湖南,2018年10月17日入住廣汗法純中醫病房。患者4年前染髮後頭皮起散在斑丘疹,未予重視,全身皮損逐漸增多擴大,於當地醫院診斷為銀屑病,經中醫藥及多種中醫物理治療,效果不佳。夏季食用大量寒涼生冷瓜果後,近1個月來皮損增多變厚,融合成片。刻下:精神、飲食、睡眠可,平素汗出較少、運動後上身汗多,平素手心熱、下肢涼、無汗、唇乾、咽痛、有痰、完谷不化1日1次等。全身散在大面積斑丘疹,基底色淡,伴有鱗屑、輕微瘙癢、較密集分佈於面部、髮際線、軀幹等部位,上布大量白色片狀鱗屑,兼有抓痕。左關細弦、右關浮滑、舌尖紅、苔白邊有齒痕、舌下淡紅等。

2018年10月17日~2018年10月26日:住院期間,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茯苓12g,生甘草6g,醋五味子9g,乾薑9g,細辛3g,姜半夏9g,炒苦杏仁9g,大黃5g)口服加中醫外治。日1劑起,漸加量(廣汗法之將息法)。患者加量至5劑時,自覺胃部不適,遂整方減至4劑,茯苓、大黃單開仍繼續漸加量、務使大便維持在日3次左右。期間患者大便完谷不化好轉、成形、無咽痛、手心熱減輕、皮損僵硬感緩解、皮損變薄、中空明顯等。舌淡紅,苔薄白,舌下略紅,舌邊齒痕減。

患者舌苔白、邊有齒痕,大便完谷不化為內有寒飲邪之徵,舌尖紅、手心熱、咽痛為上有鬱熱的表現,故予本方。經治療後,患者大便完谷不化症狀好轉,大便成形,齒痕減,舌尖紅變淡,皆為得效指征。與此同時,皮損僵硬感減弱,皮損變薄中空,皮損『不治而治』。

案 2

患者衛某,男,26歲。2018年9月30日入住廣汗法純中醫病房。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身上起散在紅丘疹,後融合成大斑片狀,逐漸散佈全身,皮損上布大量白色鱗屑,伴瘙癢,於當地醫院診斷銀屑病,歷經多處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1周前,發熱37.6℃,經靜點抗生素治療後,體溫恢復正常,皮損增多,瘙癢加劇。刻下:精神、飲食、睡眠不佳,大便1~2日1次、便干,小便黃。前胸後背汗出量多,腰腹以下皮膚涼、無汗、全身散在大面積斑丘疹、密集分佈在雙小腿脛骨外緣、腰背部、融合成片等,同時伴有大量銀白色鱗屑、劇烈瘙癢、皮損厚硬、間有抓痕、左關弦滑、右關浮滑、舌淡胖有明顯齒痕、舌苔薄膩、舌下略紅暗等。

2018年09月30日~2018年10月12日,住院期間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藥味同案1)加中醫外治,日1劑起,漸加量。患者加至日2劑,大便次數即可維持在1日3~5次,大便通暢偏稀,無明顯不適。期間患者皮損整體變薄,邊緣消退。小便正常,舌邊齒痕減。

患者用抗生素靜點後、舌淡胖有明顯齒痕為內有寒飲;大便干、小便黃為內有鬱熱;皮損色紅遍佈全身為表有鬱熱;故予本方將息法應用。治療後,患者大便通暢,偏稀,無明顯不適,舌邊齒痕大減,同時小便變正常,皮損整體變薄,邊緣消退,達到『治一病多恙並除』的目的。

心 得

兩位患者雖症狀表現有所不同,但病機均為『內有寒飲、在表在上在裏有鬱熱』,故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溫裏化飲,清泄鬱熱。本方屬服小青龍湯方變方之一,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二】:『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形寒飲冷則傷肺』,由麻黃、桂枝、芍藥、乾薑、細辛、五味子、半夏、生甘草組成。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則是在其基礎上化裁而來,表證已無,故去攻表之麻黃、桂枝、芍藥,『胃熱上沖』故加茯苓、杏仁、大黃肅降肺氣、泄熱下行。

廣汗法純中醫病房通過多次臨床運用本方,認為本方不必局限在條文中的典型症狀如咳喘、支飲、面熱等,只要符合本方方機『內有寒飲,在表在上在裏有鬱熱』即可應用。例如『內有寒飲』還可表現在案1中的患者舌苔白、邊有齒痕,大便完谷不化,案2中的患者用抗生素靜點後、舌淡胖有明顯齒痕;『上有鬱熱』可表現在案1中患者舌尖紅、手心熱、咽痛,『裏有鬱熱』如案2中患者大便干、小便黃;『表有鬱熱』如案2中患者皮損色紅遍佈全身。

銀屑病的治療歷來關注點在皮損的消退,一般中醫治法更關注『熱』。廣汗法純中醫病房不拘一格,『立足長效求速效』,治療並不着眼於皮損的有無,而是強調『治人,則病不治而治』,如案1與案2兩例銀屑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並未過多關注治療皮損,而是關注患者的一般情況、二便、舌象等等,緊抓『內有寒飲,在表在上在裏有鬱熱』的病機,恰合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旨,寒飲及鬱熱得消,皮損亦隨之消退。同樣廣汗法純中醫病房在臨床運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時,也不僅僅局限在治療銀屑病,只要有符合本方方機之症,治療2型糖尿病、小兒挑食厭食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郝娟娟 張英棟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11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臨證思辨

此方乃仲景為寒飲挾熱證所設,觀其組方之妙,實寓"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與"火郁發之"兩大法門於一體。案中兩例銀屑病患者,雖病名同屬現代醫學範疇,然中醫辨證則顯寒熱錯雜之機。

細析首案,患者染髮後發病,此乃毒邪外襲;夏季過食生冷致病情加重,顯系中陽受損。其症見下肢涼、無汗、完谷不化,此脾腎陽虛之候;而手心熱、咽痛、舌尖紅,則為上焦鬱熱之徵。尤當着眼者,乃其"平素汗出較少、運動後上身汗多"一症,此正合【內經】"上焦開發,宣五穀味"之機受阻,陽郁於上不得宣通之病機。方中乾薑、細辛溫化寒飲,五味子斂肺氣,杏仁開肺郁,大黃通腑瀉熱,實為溫下清上、斡旋氣機之良方。患者服藥後出現"中空"現象,正是"大氣一轉,其氣乃散"之明證。

次案患者雖見便干尿黃等熱象,然其腰腹以下皮膚涼、無汗,此乃陽郁不達之確據。前胸後背汗出而下肢無汗,形成"上熱下寒"之格局,與首案病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此方用大黃非為攻下,實取"釜底抽薪"之意,使鬱熱從下而解。兩案相較,前者偏於寒飲挾熱,後者重在陽郁化熱,然皆不離"陽郁不伸"之根本。

臨證之際需明辨三點:其一,完谷不化非盡屬虛寒,陽郁不達亦可致此;其二,銀屑病皮損雖在表,然病機多關乎三焦氣化;其三,用此方當以"漸加量"為要,此即仲景"隨證治之"之精義。尤當注意者,患者出現胃部不適即減量調方,正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古訓。

今人治銀屑病,多執清熱涼血一法,而忽略陽郁之機。此二案啟示吾輩:治皮之道,當求諸氣化;愈疾之要,首在調其寒熱。仲景制方之妙,正在於此等寒熱並用、升降相因之配伍智慧。學者若能於此參透陰陽開闔之機,則臨證自能觸類旁通矣。
梁姑 發表於 2025-7-22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臨證思辨

【金匱要略】所載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誠為仲景治療寒飲夾鬱熱之良方。觀此二案,皆見寒飲內停而鬱熱外發之象,正合此方之治。

案一黃某,染髮後發為銀屑,此乃外毒引動內邪。夏季過食生冷,寒飲更甚,故皮損增劇。其症汗少而運動後上身汗多,此陽氣被郁,欲透不得之象;手心熱而下肢涼,乃上熱下寒之徵;唇乾咽痛有痰,顯系寒飲郁而化熱;完谷不化,更是脾陽不振之明證。舌脈所見,左關細弦示肝鬱,右關浮滑主痰熱,舌尖紅而苔白有齒痕,正是寒熱錯雜之舌象。投以本方,以茯苓、甘草健脾利水,五味子斂肺止咳,乾薑、細辛溫化寒飲,半夏、杏仁化痰降氣,大黃通腑泄熱。尤妙在"將息法"之運用,隨證調量,使藥力漸增而不傷正。得效後,不僅寒飲得化,鬱熱得清,更見"皮損不治而治",此正合"治病必求於本"之旨。

案二衛某,病已十載,正虛邪戀。發熱後皮損增劇,此正氣抗邪之兆。觀其症,上熱下寒更為顯著:前胸後背汗多而腰腹以下無汗,此陽氣不能下達;便干尿黃,裏有鬱熱;腰腹以下皮膚涼,下焦虛寒。此等證候,正宜本方溫化寒飲、清泄鬱熱。惜乎原文未竟,然據理推之,若能恰當運用此方,配合"將息法"調攝,當可收桴鼓之效。

此二案啟示有三:其一,銀屑病雖顯於外,其本多在內傷,不可見皮治皮;其二,寒飲鬱熱證在臨床並不少見,然須細辨寒熱之多寡;其三,仲景方藥若能對證,其效如神,關鍵在於把握病機。尤當注意者,運用此方須謹守"以知為度"的原則,中病即止,不可過劑。蓋因方中乾薑、細辛辛熱,大黃苦寒,過用皆可傷正。臨床之際,當以舌苔變化、二便通調為驗效之標,循序漸進,方能收全功而免偏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