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1|回復: 2

[医药临床]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临证思考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第十二〗。此方在广汗法纯中医病房中应用频率较高,常用于治疗内有寒饮,在表、在上、在里有郁热的患者,收效显著。

案 1

黄某,女,30岁,来自湖南,2018年10月17日入住广汗法纯中医病房。患者4年前染发后头皮起散在斑丘疹,未予重视,全身皮损逐渐增多扩大,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经中医药及多种中医物理治疗,效果不佳。夏季食用大量寒凉生冷瓜果后,近1个月来皮损增多变厚,融合成片。刻下:精神、饮食、睡眠可,平素汗出较少、运动后上身汗多,平素手心热、下肢凉、无汗、唇干、咽痛、有痰、完谷不化1日1次等。全身散在大面积斑丘疹,基底色淡,伴有鳞屑、轻微瘙痒、较密集分布于面部、发际线、躯干等部位,上布大量白色片状鳞屑,兼有抓痕。左关细弦、右关浮滑、舌尖红、苔白边有齿痕、舌下淡红等。

2018年10月17日~2018年10月26日:住院期间,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茯苓12g,生甘草6g,醋五味子9g,干姜9g,细辛3g,姜半夏9g,炒苦杏仁9g,大黄5g)口服加中医外治。日1剂起,渐加量(广汗法之将息法)。患者加量至5剂时,自觉胃部不适,遂整方减至4剂,茯苓、大黄单开仍继续渐加量、务使大便维持在日3次左右。期间患者大便完谷不化好转、成形、无咽痛、手心热减轻、皮损僵硬感缓解、皮损变薄、中空明显等。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略红,舌边齿痕减。

患者舌苔白、边有齿痕,大便完谷不化为内有寒饮邪之征,舌尖红、手心热、咽痛为上有郁热的表现,故予本方。经治疗后,患者大便完谷不化症状好转,大便成形,齿痕减,舌尖红变淡,皆为得效指征。与此同时,皮损僵硬感减弱,皮损变薄中空,皮损『不治而治』。

案 2

患者卫某,男,26岁。2018年9月30日入住广汗法纯中医病房。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身上起散在红丘疹,后融合成大斑片状,逐渐散布全身,皮损上布大量白色鳞屑,伴瘙痒,于当地医院诊断银屑病,历经多处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1周前,发热37.6℃,经静点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皮损增多,瘙痒加剧。刻下:精神、饮食、睡眠不佳,大便1~2日1次、便干,小便黄。前胸后背汗出量多,腰腹以下皮肤凉、无汗、全身散在大面积斑丘疹、密集分布在双小腿胫骨外缘、腰背部、融合成片等,同时伴有大量银白色鳞屑、剧烈瘙痒、皮损厚硬、间有抓痕、左关弦滑、右关浮滑、舌淡胖有明显齿痕、舌苔薄腻、舌下略红暗等。

2018年09月30日~2018年10月12日,住院期间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药味同案1)加中医外治,日1剂起,渐加量。患者加至日2剂,大便次数即可维持在1日3~5次,大便通畅偏稀,无明显不适。期间患者皮损整体变薄,边缘消退。小便正常,舌边齿痕减。

患者用抗生素静点后、舌淡胖有明显齿痕为内有寒饮;大便干、小便黄为内有郁热;皮损色红遍布全身为表有郁热;故予本方将息法应用。治疗后,患者大便通畅,偏稀,无明显不适,舌边齿痕大减,同时小便变正常,皮损整体变薄,边缘消退,达到『治一病多恙并除』的目的。

心 得

两位患者虽症状表现有所不同,但病机均为『内有寒饮、在表在上在里有郁热』,故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温里化饮,清泄郁热。本方属服小青龙汤方变方之一,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第十二〗:『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形寒饮冷则伤肺』,由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生甘草组成。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则是在其基础上化裁而来,表证已无,故去攻表之麻黄、桂枝、芍药,『胃热上冲』故加茯苓、杏仁、大黄肃降肺气、泄热下行。

广汗法纯中医病房通过多次临床运用本方,认为本方不必局限在条文中的典型症状如咳喘、支饮、面热等,只要符合本方方机『内有寒饮,在表在上在里有郁热』即可应用。例如『内有寒饮』还可表现在案1中的患者舌苔白、边有齿痕,大便完谷不化,案2中的患者用抗生素静点后、舌淡胖有明显齿痕;『上有郁热』可表现在案1中患者舌尖红、手心热、咽痛,『里有郁热』如案2中患者大便干、小便黄;『表有郁热』如案2中患者皮损色红遍布全身。

银屑病的治疗历来关注点在皮损的消退,一般中医治法更关注『热』。广汗法纯中医病房不拘一格,『立足长效求速效』,治疗并不着眼于皮损的有无,而是强调『治人,则病不治而治』,如案1与案2两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并未过多关注治疗皮损,而是关注患者的一般情况、二便、舌象等等,紧抓『内有寒饮,在表在上在里有郁热』的病机,恰合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寒饮及郁热得消,皮损亦随之消退。同样广汗法纯中医病房在临床运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时,也不仅仅局限在治疗银屑病,只要有符合本方方机之症,治疗2型糖尿病、小儿挑食厌食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郝娟娟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无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11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临证思辨

此方乃仲景为寒饮挟热证所设,观其组方之妙,实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与"火郁发之"两大法门于一体。案中两例银屑病患者,虽病名同属现代医学范畴,然中医辨证则显寒热错杂之机。

细析首案,患者染发后发病,此乃毒邪外袭;夏季过食生冷致病情加重,显系中阳受损。其症见下肢凉、无汗、完谷不化,此脾肾阳虚之候;而手心热、咽痛、舌尖红,则为上焦郁热之征。尤当着眼者,乃其"平素汗出较少、运动后上身汗多"一症,此正合《内经》"上焦开发,宣五谷味"之机受阻,阳郁于上不得宣通之病机。方中干姜、细辛温化寒饮,五味子敛肺气,杏仁开肺郁,大黄通腑泻热,实为温下清上、斡旋气机之良方。患者服药后出现"中空"现象,正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明证。

次案患者虽见便干尿黄等热象,然其腰腹以下皮肤凉、无汗,此乃阳郁不达之确据。前胸后背汗出而下肢无汗,形成"上热下寒"之格局,与首案病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方用大黄非为攻下,实取"釜底抽薪"之意,使郁热从下而解。两案相较,前者偏于寒饮挟热,后者重在阳郁化热,然皆不离"阳郁不伸"之根本。

临证之际需明辨三点:其一,完谷不化非尽属虚寒,阳郁不达亦可致此;其二,银屑病皮损虽在表,然病机多关乎三焦气化;其三,用此方当以"渐加量"为要,此即仲景"随证治之"之精义。尤当注意者,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即减量调方,正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古训。

今人治银屑病,多执清热凉血一法,而忽略阳郁之机。此二案启示吾辈:治皮之道,当求诸气化;愈疾之要,首在调其寒热。仲景制方之妙,正在于此等寒热并用、升降相因之配伍智慧。学者若能于此参透阴阳开阖之机,则临证自能触类旁通矣。
梁姑 發表於 2025-7-22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临证思辨

《金匮要略》所载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诚为仲景治疗寒饮夹郁热之良方。观此二案,皆见寒饮内停而郁热外发之象,正合此方之治。

案一黄某,染发后发为银屑,此乃外毒引动内邪。夏季过食生冷,寒饮更甚,故皮损增剧。其症汗少而运动后上身汗多,此阳气被郁,欲透不得之象;手心热而下肢凉,乃上热下寒之征;唇干咽痛有痰,显系寒饮郁而化热;完谷不化,更是脾阳不振之明证。舌脉所见,左关细弦示肝郁,右关浮滑主痰热,舌尖红而苔白有齿痕,正是寒热错杂之舌象。投以本方,以茯苓、甘草健脾利水,五味子敛肺止咳,干姜、细辛温化寒饮,半夏、杏仁化痰降气,大黄通腑泄热。尤妙在"将息法"之运用,随证调量,使药力渐增而不伤正。得效后,不仅寒饮得化,郁热得清,更见"皮损不治而治",此正合"治病必求于本"之旨。

案二卫某,病已十载,正虚邪恋。发热后皮损增剧,此正气抗邪之兆。观其症,上热下寒更为显著:前胸后背汗多而腰腹以下无汗,此阳气不能下达;便干尿黄,里有郁热;腰腹以下皮肤凉,下焦虚寒。此等证候,正宜本方温化寒饮、清泄郁热。惜乎原文未竟,然据理推之,若能恰当运用此方,配合"将息法"调摄,当可收桴鼓之效。

此二案启示有三:其一,银屑病虽显于外,其本多在内伤,不可见皮治皮;其二,寒饮郁热证在临床并不少见,然须细辨寒热之多寡;其三,仲景方药若能对证,其效如神,关键在于把握病机。尤当注意者,运用此方须谨守"以知为度"的原则,中病即止,不可过剂。盖因方中干姜、细辛辛热,大黄苦寒,过用皆可伤正。临床之际,当以舌苔变化、二便通调为验效之标,循序渐进,方能收全功而免偏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