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6|回复: 2

[医药临床] 当归六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多汗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李某,女,61岁。2014年5月25日就诊。述汗多,夜间重。望闻问切:发热、汗多、夜间重、体温不高、不怕风、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眠差半年。诊断:阴虚火旺型盗汗。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味:当归10g,生地10g,熟地1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黄芪20g,牡蛎20g,浮小麦30g。7剂。水煎服。7剂服后多汗与眠差痊愈。

当归六黄汤出于《兰室秘藏》,功用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盗汗。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阴血充则水能制火,为方中君药。盗汗阴火旺迫阴,水不济火,故臣以黄连、黄芩、黄柏,以泻火除烦,合苦以坚阴之意。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合君药以育阴清热。由于汗出过多,表气不固,故倍用黄芪以益气实卫,固表止汗。在当归六黄汤基础上加牡蛎,以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诸药合用,则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所以内热、外汗、眠差皆相应而愈。(卢德惠 辽宁省大连市鸿济养正堂中医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xie4566 发表于 2025-6-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当归六黄汤论阴虚火旺盗汗之辨治要旨》

李某案乃典型阴虚火旺盗汗之证,其辨治过程深契李东垣《兰室秘藏》之旨。本案之精妙,在于准确把握"阴不制阳,虚火迫津"之病机,更于古方化裁中彰显中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诊疗智慧。

一、病机辨析三重证候
患者夜汗溱溱而体温不高,此乃阴虚盗汗特征性表现。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显系虚阳浮越之象;而口干便结、溲赤少眠,则是阴津亏损之明证。三者合参,正应《景岳全书》"阴虚者阳必凑之"之论。尤当着眼者,其汗出不怕风,恰与表虚自汗相鉴别,此东垣所谓"阴火乘阴位"之候。

二、方义解析君臣佐使
原方以归、地滋阴为君,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三黄泻火为臣,非但清热,更寓"苦寒坚阴"之妙。黄芪倍用为佐,既固表止汗,又防苦寒伤中。加牡蛎、浮小麦为使,前者镇摄浮阳,后者养心止汗,暗合"心之液为汗"之经旨。此等配伍,将滋阴、清热、固表三法熔于一炉,较原方更臻完善。

三、临证启示三点要义
1. 辨汗当分阴阳:本案启示盗汗辨治首当别其阴阳,阴虚者多伴虚热征象,与阳虚汗出之畏寒肢冷迥异。
2. 用药须衡动静:方中滋阴药与固涩药相配,体现"静以制动"之则;三黄与黄芪同用,昭示"清中寓补"之法。
3. 剂量贵在权衡:黄芪倍用而三黄等量,既遵东垣原方之制,又因证调节,展现"量随病变"的辨证思维。

此案成功之处,在于准确运用"泻南补北"理论,通过滋阴泻火使阴阳重归平衡。然需申明者,阴虚火旺有程度之异,临证当细察舌脉,若见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者,又当参入三甲复脉汤意。医者当知,古方运用之妙,存乎辨证之精微也。

(本文所述方药须经执业中医师辨证使用)
无天无 发表于 2025-7-1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归六黄汤治疗阴虚火旺盗汗案析义》

本案乃典型阴虚火旺之盗汗证,李东垣《兰室秘藏》所载当归六黄汤正对此证机杼。今就理法方药析义如下:

一、病机阐微
患者年逾花甲,阴液自亏,观其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数诸症,显系肾阴不足,心肝火旺,迫津外泄。《内经》言"阳加于阴谓之汗",此证正是阴不制阳,虚火蒸腾之象。夜间属阴,阳入于阴则阴不涵阳,故盗汗夜间尤甚。便干溲赤、口干唇燥,皆一派阴虚内热之征。

二、方义发微
1. 三黄泻火坚阴:黄连清心火,黄芩泻肺火,黄柏降相火,三药合用既直折三焦之火,又暗合"苦能坚阴"之旨,使火去而阴自安。
2. 三物滋阴养血:当归和血,生熟地滋肾填精,共奏"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效。尤妙在生熟地同用,一者清热凉血,一者滋补真阴。
3. 黄芪固表妙用:倍用黄芪非为补气,实取"火郁发之"之意,与三黄相配,既固表止汗,又防苦寒冰伏之弊。李中梓所谓"黄芪得三黄,则守中有走"正是此理。

三、加味精义
1. 牡蛎咸寒,既助滋阴,又具潜阳敛汗之功,《本草备要》谓其"咸以软坚,涩以收脱"。
2. 浮小麦甘凉,专入心经,既益气除热,又取"汗为心液"之意。与牡蛎合用,标本兼顾。

四、临证启示
1. 辨证之要在于把握"阴虚为本,火旺为标"的病机特点。
2. 用药之妙在于泻火不伤阴,滋阴不碍邪,固表不留寇。
3. 现代应用可酌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之品,若兼气虚可伍太子参。

此案示人:治盗汗不可见汗止汗,当究其本。东垣制方之精,在于泻火不忘固表,滋阴兼顾和血,非深明阴阳升降之机者不能为也。然三黄苦寒,中病即止,脾胃虚弱者尤当慎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