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6|回复: 1

[医药临床] 山甲散结汤合外敷药治乳腺增生

[复制链接]
+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颜某,女,41岁,1999年7月26日来诊。述其两侧乳房结块始如枣核大,渐增大如核桃已经3年余,结块经前较硬较胀痛,经净则较软,胀痛也缓解。月经量较多,色紫有块,少腹也滞痛,常常胸肋闷胀。其体质较为健壮,两乳房结块约有5×6cm,边界清,质地硬韧,触痛明显,无黏连,舌红有瘀,苔薄白,脉弦紧。证属气滞血瘀,痰凝结聚;宜行气祛瘀,化痰散结,予山甲散结汤治疗。

处方:夏枯草20g,桃仁9g,大贝母15g,元参15g,三棱15g,生牡蛎30g,青皮9g,连翘12g,莪术12g,海藻15g,柴胡15g,瓜蒌壳15g,制香附9g,炒王不留行30g,赤芍9g,穿山甲9g。水煎服,每日1剂,穿山甲为末,以汤药每日分3次吞服。

山慈菇、大贝母各30g;生半夏、生南星、羌活各15g,共为细末,每用30g,陈醋烧热调药末外敷乳房结块处,外以纱布固定,每日1换。

二诊:用药1周,乳房胀痛减轻,适经来较畅,血块减少,觉稍感乏力,前内服药加太子参20g,焦白术15g。

三诊:用药1周,两乳结块似有缩小,稍微变软,已无胀痛,触痛也减,皮色如常,饮食较用药前更好。嘱用二诊方,经净后更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5g,外用包药,隔2日1次。用药2月余,乳房结块基本消失,月经正常,身体与精神较前更好。

按:考乳腺增生者,每因无形之气郁,久之渐成有形增生包块。本例所用山甲散结汤乃《医宗金鉴》瓜蒌散与《医学心悟》消瘰丸加穿山甲等药而成。常用于临床每有良效。方中穿山甲咸而微寒,通络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消肿,走窜经络,足厥阴肝经过膺入乳,阳明经也布于乳,既为气滞痰凝血瘀结聚乳部,为增生包块,穿山甲自为不可缺失之主药,是为本方关键。

至于外敷用方,有性辛温而有毒之生半夏、生南星破坚积而消痰核,常可用于一般结节硬块。(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孤鸿 发表于 2025-7-2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甲散结汤辨治乳腺增生医案评析》

乳腺增生一症,古称"乳癖",首见于《中藏经》。本案辨证精当,内外合治,深得中医"结者散之"之旨。今就诊疗要义析论如下:

一、病机阐微
患者经前乳块硬痛、经后转软,兼见经血色紫有块、少腹滞痛、胸胁闷胀,显系肝郁气滞、冲任失调之候。《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脉弦紧主气机郁滞,舌现瘀象为血行不畅,乳房结块质韧界清乃痰瘀互结之征。此三者相兼为患,恰合《丹溪心法》"气郁痰浊,血凝成块"之论。

二、方药析义
内服方融瓜蒌散(《医宗金鉴》)与消瘰丸(《医学心悟》)之精华,更佐穿山甲为君:
1. 疏肝理气:柴胡、青皮、香附疏泄厥阴,取"木郁达之"之意
2. 化痰散结:夏枯草、大贝母、海藻、牡蛎咸寒软坚,暗合"咸能软坚"之旨
3. 活血消症:三棱、莪术、桃仁、赤芍破血行气,体现"血实宜决之"之则
4. 穿山甲之用尤妙,《本草纲目》谓其"通经下乳,消痈肿,排脓血",其走窜之性独能通达乳络。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角蛋白确有抗纤维化作用。

外敷方取生半夏、南星毒性攻顽痰,配羌活引药上行,符合《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学术思想。然需注意:生品外用宜控时量,防局部刺激。

三、诊疗特色
1. 分期论治:经期加重参、术顾护脾胃,经后加仙灵脾、菟丝子调补冲任,体现"因时制宜"思想
2. 内外协同:内服重在调气血,外敷专攻局部结块,形成立体治疗
3. 攻补有序:二诊见乏力即佐扶正,遵"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之训

四、临证启示
1. 穿山甲现属禁用品,临床可用地龙、土鳖虫等虫类药替代,配王不留行增强通络之效
2. 对于体虚患者,可参《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法,温阳化痰并举
3. 现代研究提示乳腺增生与雌激素水平相关,方中夏枯草、柴胡等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

结语:本案成功处在于准确把握"郁-痰-瘀"病理链条,将理气、化痰、祛瘀三法有机融合。然需注意,临床遇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之肿块,务必结合现代检查排除恶变可能。中医治疗此类疾病贵在持之以恒,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