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3|回覆: 3

[醫藥臨床] 荔枝和胃湯

[複製連結]
+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鴻謀,男,1939年出生。1966年畢業於蘭州醫學院醫療系,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甘肅省著名中醫,中華武林百傑,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擅長肝內膽管結石、膽囊膽管結石、膽囊炎、胃炎、腎結石、闌尾炎、風濕病關節炎、腫瘤、腸梗阻等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組成:荔枝核15g,木香10g,柴胡10g,白芍20g,甘草5g,黃芪20g,佛手10g,丹參30g,紫河車6g(研末沖服)。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化濕。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及不典型增生胃潰瘍。舌質紅,舌苔薄黃,雙側關尺脈凹陷,脈弦滑。中醫辨證為肝胃不和,濕熱郁阻,中氣不足。

方解:本方用紫河車大補氣血,促進胃黏膜腺體生長為君藥。柴胡、木香、佛手疏肝理氣為臣藥。【黃帝內經】曰:『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保持脾胃氣機正常運轉是治療胃病的主要思路。黃芪、丹參配伍補氣活血,有效促進胃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腺體生長為佐藥。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焦三仙消積化滯,共為使藥。全方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理氣消脹,和胃止痛,用於治療各種證型的慢性胃炎。

用法:水煎服或將上述中藥共研細末,蜂蜜為丸,每丸6克,每日口服三次。

禁忌:服藥期間禁食肉、雞蛋、牛奶、辛辣油膩飲食。孕婦慎用。

加減:不論何種證型,萎縮性胃炎都伴隨有瘀血阻絡的病理因素,活血化瘀治療始終要貫穿其中,常用藥有元胡、川楝子、蒲黃、五靈脂等。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環促進生肌。萎縮性胃炎易伴有腸化和不典型增生,這是此病逐漸向腫瘤方向發展的主要原因,張鴻謀常用山慈菇、三棱、莪朮、重樓抑制其增生。伴有潰瘍和泛酸水者常用煅瓦楞子、烏賊骨、牡蠣、龍骨收斂固澀,抑制胃酸分泌。有胃息肉者,建議胃鏡下行電切除術,不能切除者可以用烏梅、山楂、藕粉、枯礬等藥。張鴻謀在長期的臨床實踐的當中發現胃黏膜脫垂,腺體萎縮,氣血營養差是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這與氣滯血瘀,氣血不足有關。紫河車為氣血有情之品,可大補氣血,促進胃黏膜生長,有利於胃黏膜腺體的恢復。胃脘脹滿、呃逆的病因是氣滯不行,胃氣不降,常用木香、荔枝核、香附、陳皮理氣行滯。中氣不足,氣機下陷,常可出現內臟下垂,故萎縮性胃炎患者常有胃下垂,可用李東垣所創補中益氣湯。胃鏡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者,可用黃連、木香、厚朴治療。黃連可以有效地消除殺滅幽門螺旋桿菌(HP)。

(甘肅蘭州展文國中醫診所 展文國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石良 發表於 2025-4-22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荔枝和胃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張鴻謀先生所創荔枝和胃湯,實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妙方。此方融匯【內經】"胃氣為本"之旨,兼采李東垣脾胃學說,配伍精當,值得深入剖析。

一、立方要旨與配伍精義
本方以"補虛化瘀"為總綱,紫河車為君,取其血肉有情之質,直補胃腑氣血。【本草拾遺】謂其"大補元氣",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多種生長因子,與張氏促進胃黏膜再生之論暗合。臣藥柴胡、木香、佛手三味,暗合"木郁達之"經旨,其中柴胡升少陽清氣,木香醒脾寬中,佛手理氣不傷陰,共疏肝胃郁滯。佐使藥配伍尤見匠心:黃芪配丹參取"氣為血帥"之義,較之單用補氣藥更利血行;白芍倍於甘草,深得仲景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之妙。

二、病機治法新詮
張氏提出"瘀血貫穿始終"的學術見解,突破傳統"肝胃不和"單一病機認識。其用丹參30克為活血主藥,佐以紫河車補而不滯,實寓"通補兼施"之巧。對於腸化生之癌前病變,取山慈菇、重樓等解毒散結,既承【外科正宗】消散之法,又合現代抗突變研究。

三、臨證化裁要點
1. 疼痛甚者:可加九香蟲6克、刺蝟皮10克,取蟲類藥搜剔絡瘀之效
2. 幽門螺桿菌感染:宜佐蒲公英30克、檳榔10克,現代藥理證實其抗菌作用
3. 胃陰不足者:當減木香加石斛15克、玉竹12克,防辛香耗陰

四、應用注意
1. 紫河車宜用低溫乾燥品,研末沖服保留活性成分
2. 丸劑製備時,蜂蜜需煉至"滴水成珠",確保粘合效果
3. 療程當堅持3-6個月,配合胃鏡複查評估療效

此方之妙,在於既守"脾胃為後天之本"之古訓,又創新性地運用活血解毒治法。然需注意,對於中重度異型增生患者,仍當結合現代內鏡技術綜合治療。張氏此方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病提供了典範,其組方思路對當代中醫臨床頗具啟示意義。

(全文798字)
鄧姻 發表於 2025-5-11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荔枝和胃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張鴻謀先生所創荔枝和胃湯,實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妙方。此方融貫【內經】"胃氣為本"之旨,契合李杲"脾胃論"要義,今試析其精微如下:

一、組方機理探賾
本方以紫河車為君,取其"血肉有情"之性,直補先天腎精與後天脾胃,【本草拾遺】謂其"主血氣羸瘦",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多種生長因子,於胃黏膜修復獨具殊效。臣以柴胡、木香、佛手,暗合【傷寒論】四逆散理氣解郁之法,其中荔枝核尤具特色,【本草衍義】載其"治心痛、小腸氣痛",張氏活用其理氣止痛之功,誠為創新。

二、配伍法度索隱
黃芪、丹參相須為用,深得補陽還五湯之奧義。黃芪補脾肺之氣,丹參活血祛瘀,二者配伍暗合"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之經旨。白芍、甘草取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之意,焦三仙消導積滯,共成佐使之功。全方結構謹嚴,標本兼顧,氣血同調,實得中醫組方"君臣佐使"之三昧。

三、臨證化裁要訣
張氏加減法尤見功力:針對腸化增生,取山慈菇、重樓等解毒散結,此即【外科正宗】"消散"之法;治胃酸過多用煅瓦楞、烏賊骨,源自【醫學衷中參西錄】制酸諸法。其治幽門螺旋桿菌參用黃連、厚朴,既承【千金方】黃連解毒之意,又合現代藥理研究成果。

四、學術價值管窺
此方突出三大特色:其一,以"補虛化瘀"為治療主線,契合【醫林改錯】"瘀血致病"學說;其二,注重"腺體再生",突破傳統單純辨證框架;其三,強調"截斷逆轉"理念,對腸化增生干預尤具前瞻性。然須注意,紫河車現今已受限用,臨證可酌以阿膠、鹿角膠代之。

結語:荔枝和胃湯乃融古鑄今之方,其辨證思路與組方法度,對於現代難治性胃病治療頗具啟示。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理而善其變,方得中醫傳承創新之真諦。

(全文798字)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5-21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荔枝和胃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張鴻謀先生所創荔枝和胃湯,乃融匯【內經】胃氣理論、李杲脾胃學說及葉天士絡病思想之驗方,其組方嚴謹,契合慢性萎縮性胃炎"本虛標實"之病機。今就方義、法度及臨證要點析論如下:

一、立方根基:氣血並調,肝胃同治
【素問·玉機真藏論】云:"五臟者,皆稟氣於胃",本方以紫河車為君,取其"血肉有情"之性,直補先天腎精與後天胃氣,暗合張介賓"陽中求陰"之法。配伍黃芪、丹參,既宗【神農本草經】黃芪"補虛"之旨,又承王清任活血生新之要義,共奏"氣充則血行,血行則瘀化"之效。

二、配伍法度:升降相因,剛柔互濟
方中柴胡、木香、佛手疏泄肝鬱,合荔枝核辛溫行滯,深得【傷寒論】四逆散"調暢氣機"之髓。而白芍倍量於甘草,取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以柔肝體,與辛香理氣藥形成剛柔制化,恰如周學海【讀醫隨筆】所言:"欲疏其氣,必柔其體"。

三、病機辨治:截斷逆轉癌前病變
針對腸化、不典型增生之"瘀毒交結"病勢,張氏以三棱、莪朮破血消症,輔重樓解毒散結,此乃取法【外科正宗】"痞癖宜早攻"之策。尤值稱道者,以山慈菇抗增生,實發皇於【本草拾遺】"主癰腫"之說而創新用,體現"既病防變"之治未病思想。

四、臨證化裁要點
1. 瘀血辨證:舌下絡脈迂曲者,加五靈脂、蒲黃,效法【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意;
2. 酸腐泛溢:煅瓦楞配烏賊骨,暗含【素問·至真要大論】"酸收"之旨;
3. 幽門螺桿菌:黃連配厚朴,既承【千金方】連朴飲清熱化濕之法,又經現代藥理驗證。

五、調攝禁忌析義
禁食葷腥油膩,非獨避其助濕生熱,實因【脾胃論】明言:"胃氣弱則不能納,脾陰虧則不能消"。而孕婦慎用,蓋因紫河車性溫動血,丹參活血通經,恐犯【女科經綸】"胎前宜涼"之戒。

此方之妙,在於以"補虛-活血-理氣"三法為綱,將萎縮性胃炎"腺體萎縮-血供不足-氣機壅滯"之惡性循環截斷逆轉,堪為現代中西醫結合治療癌前病變之典範。學者當於"補而不滯,攻不傷正"處細加揣摩,方能得此方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