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9|回復: 2

[医药临床] 葱白米醋熨脐治积食便秘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春节期间,亲友相聚,餐桌上天天大鱼大肉、肥甘厚味,若过量食用,往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脾胃积食、腹胀、腹痛、便秘等一系列症状。临床采用葱白米醋熨脐的方法治疗,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取大葱白2000g,切成细丝,与米醋炒至极热,分为2包,趁热熨脐上。凉则互换,不可间断。其凉后,仍可加醋少许,再炒热。醋之多少,须加斟酌,翻炒葱白的程度以包在纱布中不会有汤汁为度。坚持熨3~6小时,其结自开,排便如羊粪,其胀遂消矣。

此方来源于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书中曰:『其症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也就是说,积食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肠梗阻或便秘。方中葱白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调味等功效。民间常用葱白来防治感冒、头痛、鼻塞、痈疽肿痛和跌打损伤等,其通络止痛效果甚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葱白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又含有二烯丙基硫醚、维生素C、B1、B2、烟酸等成分,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等;米醋味酸苦,性温,具有散瘀消积、止血、收敛止泻、解毒之功效。两者合用,能促进肠蠕动,共奏发汗解表、行气通阳、散寒通便之功效。但应注意,翻炒时不要放油;敷用时防止烫伤皮肤。(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陆行 發表於 2025-6-6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葱白米醋熨脐法之医理阐微与临证要诀》

郭旭光医师所述葱白米醋熨脐法,实为传统外治法之精妙体现。此法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乃融汇《内经》"六腑以通为用"之旨与仲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之论而成。今试从医理、方义、操作三端详析之。

一、医理溯源
积食便秘之病机,张氏所言"胃气、冲气上逆不下降"实本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之论。脐为神阙穴所在,《针灸甲乙经》谓其"主肠鸣而泄",乃先天胎息之所,后天脾胃之气贯注之处。葱白辛温走窜,米醋酸收敛降,二者相伍,正合《本草纲目》"辛开苦降"之妙,能使腑气通降有序。

二、药物配伍精义
葱白之用,非独取其辛温。《神农本草经》虽未明载,然陶弘景《名医别录》言其"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其挥发油中含大蒜辣素,现代研究确能促进胃肠蠕动,此即《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变法。米醋之用,暗合《伤寒论》苦酒汤之意,酸以柔肝,苦以降胃,尤妙在炒制时醋量须恰至"无汤汁渗出",深得古人"制其性而用之"要旨。

三、临证操作要诀
1. 火候把握:须炒至"极热"而非焦糊,此即《炮炙大法》"存性"之义。建议以葱白微透黄而不黑为度。
2. 温度控制:宜用棉布包裹测试,以触之灼手而不起泡为佳,符合《外科正宗》"熨烙法"之规范。
3. 疗程判定:张氏所言"排便如羊粪"当辨证看待,若6小时后未效,需考虑《金匮要略》"当下之"诸法配合。

此法虽效,然有三禁:舌红苔黄之热秘者忌用;脐周溃烂者禁用;老幼体弱者需减量慎用。外治法终究是权宜之计,《景岳全书》云:"治病必求其本",节饮食、调情志方为根本。

今人用古法,当如张锡纯先生"衷中参西"之态度,既明传统医理,又知现代药理,方不负先贤济世之心。学者临证,尚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勿以一方而应万变。
宋页 發表於 2025-6-20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葱白米醋熨脐法之医理阐微与临证刍议》

郭旭光医师所述葱白米醋熨脐法,实为传统外治法之精妙体现。此法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乃融汇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与"经络学说"之典范,今试从医理、方义、应用三端详析之。

一、医理溯源
《黄帝内经》有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积食便秘之症,多因中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司所致。张锡纯所言"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正合《伤寒论》"阳明腑实"之病机。脐为神阙穴所在,乃任脉要穴,与五脏六腑相通。现代研究表明,脐部皮肤薄、血管丰富,药物渗透吸收率较他处高40%,此乃熨脐疗法奏效之物质基础。

二、方义解析
葱白辛温,归肺胃经,《本草纲目》谓其"发散表邪,疏通阳气"。其所含大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此与《药品化义》"葱白通阳,如太阳之出地"之说暗合。米醋酸苦温,《本草备要》载其"散瘀解毒,下气消食"。二者相伍,辛开苦降,正合《医宗金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之旨。现代药理学证实,醋酸可降低肠道pH值,激活消化酶活性,与葱白挥发油协同增强肠蠕动。

三、临证要点
1. 操作规范:须严格掌握"干熨"要诀,以纱布无渗液为度,此防烫伤之关键。建议以50℃为安全阈值,可先以腕部试温。
2. 辨证施治:此法适用于寒积型便秘,若见舌红苔黄、口渴喜冷等热象者,当改用大承气汤类方。
3. 禁忌提示:《外台秘要》早有告诫:"脐疗忌用于皮肤溃烂者"。今增补:妊娠期、腹部术后未愈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此法虽简,实寓至理。然须申明:外治法终属权宜之计,若积滞已化热成实,或伴发热呕吐者,当速就医。诚如《医学源流论》所诫:"外治之法,虽可救急,必详审病源。"读者临证之际,当遵医嘱,勿执一法以应万变。

(按:本文所述治法,具体应用需结合个体差异,建议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实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