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5|回復: 3

[医药临床] 慢性咽喉痹医案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刘某,男,45岁。诉咽喉不舒有5年余,经常复发打抗生素类效果甚微。2018年12月l0日来门诊用中药治疗。刻诊:咽喉微红干痛而晚上更甚,吞咽不利,声音嘶哑,腰膝酸软,自觉手足有热感,睡眠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乃肾水亏虚,浮阳上越于咽喉峡地。一诊7剂,疏方如下:熟地45g,元参30g,肉桂5g,桔梗10g,生甘草10g,麦冬10g,天冬10g。二诊:各症状均缓解很多,效不更方,二诊方原方续用,以观后效。

肾主五液,其脉上行而循喉通咽。肾中唾液上奉以滋润咽喉,使之津津常润而发声有功。若肾阴亏虚则浮阳上浮,肺胃失润则咽喉失养,可致咽干喉燥等诸症。熟地,味甘,入肝肾二经,此物乃大补真阴之神品,有谓『真阴之气非此不生而虚火之焰非此不降』之说。本案大量用熟地者,滋补肾阴以壮肾水为主药;加元参肃清咽喉氤氲之气,亦使龙雷之火不至于浮游咽喉峡塞之地;而佐以甘草桔梗清利咽喉;用二冬者,滋补肺胃而濡润咽喉;配少量上安桂以导龙入海,使龙雷下藏于地,配安桂,使其上交于心宫,亦使肾气交于心则昼安,盖心内有液,君相二火则相安其位,上安下泰,人之阴阳得以燮理,而咽喉要峡之地得以外清而内和也。(罗华昌 江西省宜春丰城市华昌中医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李文义 發表於 2025-4-18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慢性咽喉痹证治验析微》

刘某案乃典型肾阴亏虚、虚阳上浮之喉痹,医者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为治,深得"治病求本"之旨。本案辨证之精要,在于洞察"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津"等肾阴亏虚本象,与"咽干夜甚"之标证间的标本关系。《景岳全书》所谓"喉痹属虚者,十居八九",正与此案病机相契。

立方之妙,首在熟地用量独重。张介宾谓其"专入肾经血分",本案用至45克,正合《本草正》"填精髓,壮水之主"之论。配伍元参30克,取《药品化义》"清无根浮游之火"之功,二药相须,共奏壮水制火之效。尤妙在反佐肉桂5克,此非徒为引火归原,实寓"阳中求阴"之机,《医贯》有云:"火归水中,水生火降",正此之谓。桔梗、甘草乃成方甘桔汤,专治咽喉不利,此处用量各10克,既合《伤寒论》原方比例,又暗合"治上焦如羽"之旨。二冬并用,则取《本草备要》"润燥生津"之功,补肺胃之阴以助肾水。

此案治法暗合三才之道:熟地、元参补肾水为地,二冬润肺胃为人,肉桂引火归元为天。其组方严谨遵循"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原则,更参以"甚者从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反佐法度。二诊效不更方,正体现《伤寒论》"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的辨证思维。

今人治喉痹,多执清热解毒一法,殊不知《医学心悟》早有明训:"虚火喉痹,若误用凉药,则胃气益虚,愈难收敛。"本案启示后学:喉科疾患当分虚实,凡见舌红少津、脉细数而夜甚者,须虑及肾阴亏虚之机。然肉桂用量宜慎,若舌绛无苔者当去之,可易牛膝引火下行,此又临证变通之要也。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5-10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慢性咽喉痹证治发微——兼论肾阴亏虚型咽痛辨治要旨》

刘某案乃典型肾阴亏虚、虚阳上扰之喉痹,其证治深契中医"乙癸同源"之旨。细析此案,可见三层精义:其一在病机,患者病程五载,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显系肾阴亏耗,龙雷不潜,上灼咽喉所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真阴不足则津不上承,虚火反升,此与《景岳全书》"阴虚喉痹,皆由肾亏"之论若合符节。

其二在用药,方中熟地用量独重,正合张景岳"阴中求阳"之法。熟地配玄参,乃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二者相须为用,既填真阴,又清浮火。尤妙在反佐肉桂五分,非但无助火之虞,反有引火归元之效,此即《医贯》"导龙入海"之法的具体运用。桔梗、甘草为舟楫之剂,载药上浮而专达病所;二冬润肺胃以助津液输布,全方标本兼顾,颇得配伍三昧。

其三在治法转归,二诊效不更方,正体现"治慢性病当有方有守"之训。肾阴亏虚之证,非旦夕可复,必待精血渐充,方见根本之效。此案启示:凡见咽痛日久,伴腰酸、五心烦热者,不可概投苦寒,当察其下焦虚实。近世滥用抗生素治咽痛,往往徒伤阳气,反致病情缠绵,观此案可知中医辨证之精妙。

要之,喉痹一证,外感易治而内伤难疗。肾阴亏虚型咽痛,当以滋阴降火为第一要义,然须注意:熟地腻膈,中满者宜佐砂仁;肉桂辛热,舌绛者当减其量。医者临证,贵在知常达变,方不致胶柱鼓瑟耳。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5-16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慢性咽喉痹证治验析微——兼论肾阴亏虚型喉痹的辨治要旨》

刘某案乃典型肾阴亏虚型喉痹,其证机要妙,全在"肾水亏虚,浮阳上越"八字。细察此案,患者病延五载,迭进抗生素未效,此正合《景岳全书》"喉痹日久,多属阴虚"之论。夜甚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三者,恰是肾阴不足之铁证;而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更昭示病位在肾。此非外感实火,乃龙雷不潜之虚焰,若执苦寒直折,必致真阴愈耗,实乃医门大忌。

处方深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三昧。熟地用量独重至45克,正合张介宾"阴中求阳"之法度。考《本草正》谓其"禀静顺之德",本案取其填精益髓之功,犹若渊渟泽汇,使浮游之火得归窟宅。更妙在佐以肉桂5克,此非寻常温补之需,实寓"引火归原"之玄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早有"肉桂导火下行"之说,此处用量精当,既无助火之虞,反成导龙入海之妙。

组方尤见章法:元参30克为臣,既协熟地滋阴,复具清浮游虚火之能,《本草纲目》称其"壮水制火",正为此证而设;麦冬、天冬并走肺胃,既应"金水相生"之理,又合"咽喉为肺胃门户"之旨;桔梗、甘草这对药对,非独治标利咽,更寓舟楫之效,载药上行。全方标本兼顾,升降相因,深得脏腑相关之妙谛。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慢性喉痹须辨明阴阳,不可见喉即清;其二,补肾固本当为首务,所谓"治病必求于本";其三,用药须知阴阳互根之理,滋阴佐以温阳,方得燮理之妙。罗氏此方,实承张景岳、赵献可诸家心法,堪为肾虚喉痹之范例。然须申明,临床若见苔腻脉滑者,又当慎用滋腻,医者尤当知常达变。

(本文所述方药须经执业中医师辨证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