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6|回復: 1

[医药临床] 虫类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胃与食管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一般认为其病机与气滞、血瘀有关。而虫类药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窜络的作用。临床据证而善于配加某些虫类药物,常可提高疗效。

胃与食管相连,病机常有气滞,病久及血,血络瘀阻。虫类药物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窜络的作用。食管病与胃病临床最常见,能据证而善于配加某些虫类药物,常可提高疗效。现就个人经验,择要简介数种,以供参传。

蜣螂 亦名推车虫,咸寒,入胃、肝、大肠经,功擅破瘀散结。汤剂常用量每日5~10g,重症可用15~20g。适用于下列病证:

癌肿位于食管中下段部位:自觉有阻噎不适感,吞咽不利,甚则饮食难下,大便干而少,可在辨证方中加用蜣螂5~10g。

幽门不完全梗阻:胃脘胀满,辘辘有声,常呕吐胃内不消化食物及痰涎,甚则朝食暮吐。可据证配加蜣螂,呕吐后20~30分钟服药。或先用胃管将胃内潴留液抽出后,从胃管中注入药液。右侧卧位,腰臂部稍垫高,1小时内勿进食。

胃中有多发性息肉,不易摘(灼)除:表现有胃脘痞胀、疼痛等症,据证配加蜣螂,并重用薏仁。药液浓煎,服后憩坐或卧床并稍稍转动体位约半小时。

九香虫 咸温,功擅理气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每日5~10g。适应证为:

胃脘疼痛时久,痛位固定:痛甚之时或及于下胸、背、胁等部位,可据症状配加九香虫。

理气和胃药物效果不著者:胃脘痞胀较著,噫嗳不遂,食后尤甚,经久不愈者,可加九香虫。

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著者:如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胸骨后(下)方嘈杂不适,或有恶心、呕吐,可配加九香虫。

注意:因本品有活血作用,胃病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呕血),经治疗血止,一般在2月以内,慎用或勿用九香虫;胃阴不足而兼气滞血瘀,胃脘痞胀灼痛,舌质红者,不宜用九香虫;若痛甚而兼针刺状,他药效果不著,可配用小量九香虫,再加麦冬、白芍。

地龙 咸寒,功擅清热平肝,通络活血。入煎剂常用量每日10~16g。适用于:

胃痛久治不愈,证属肝胃郁热,气滞血瘀者:慢性胃炎、食管炎,心下、胃脘或胸骨后隐痛、灼痛,可配加地龙。

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食管功能障碍,咽中不适,伴有食物反流,可配加地龙。

胃痛而兼头痛:胃病兼有肝阳、肝风,昏眩,脉弦,可配加地龙。

蝉蜕(蝉衣) 甘咸凉,功擅散风热,宣肺、祛痰。煎剂常用量每日3~8g。适应证:

胃脘痞胀、隐痛、嘈痛而兼有痒感,可配用蝉蜕:如痒久而有血瘀症候,另吞服云南白药。

胃痛卒作而时发:如有痉挛之状,可在辨治方中加用蝉蜕。胃痛发作或加重时伴有风疹块,也可配用蝉蜕。

䗪虫(地鳖虫) 咸寒,功擅逐瘀破癥,通络活血。煎剂每日常用量6~10g。适用于:

食管中下段疾患:饮食吞咽时胸骨后有隐痛、不适感,证属痰气交阻而兼血瘀者,可配用䗪虫。

贲门失弛缓症:鸠尾穴部位隐痛、嘈杂,伴有恶心、呕吐,可加用䗪虫。

经治疗而疼痛不解:上腹部有跌打损伤史,以后胃脘部时时隐痛,痛位较固定,内有损伤瘀血者,可配加䗪虫。

以上简要介绍几种常用虫类药的适应病证,如服蜣螂、九香虫、地龙、蝉蜕、䗪虫后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紫癜者,应即停药,随证处理。(罗华昌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华康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邹至 發表於 2025-5-28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虫类药在脾胃病中的配伍应用与机理探微》

虫类药在脾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为中医"以虫通络"理论的精妙体现。本文从脏腑经络理论与临床实践角度,对四种虫类药的运用要点进行系统阐发。

一、理论基础与用药机理
《内经》云:"久病入络",脾胃疾病由气及血的发展规律,正与虫类药"走窜通络"的特性相契合。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倡"久病血瘀,当用虫蚁",揭示虫类药在慢性脾胃病中的独特价值。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破瘀消癥,如蜣螂之用于息肉;二是疏通气机,如九香虫之理气止痛;三是调和肝胃,如地龙之平肝和胃。

二、具体药物临床应用精要
1. 蜣螂的应用要点
此药善通幽门瘀阻,其效尤著于食管-贲门病变。临床运用须把握三点:①配伍生姜汁可制其寒性;②与莪术同用增强破瘀之效;③治疗幽门梗阻时,配合体位疗法可提升药效。然需注意,脾胃虚寒者当佐以干姜、白术。

2. 九香虫的配伍禁忌
该药温通之性显著,但临床应用有严格禁忌:①出血病史者慎用,恐其动血;②阴虚内热证禁用,防其助火;③与佛手、香橼配伍可增强理气之效,而与黄连配伍则能制其温性。

3. 地龙的运用指征
适用于肝胃同病证候,其运用关键在于:①舌诊见紫暗或有瘀斑;②脉象弦涩;③疼痛呈针刺样特征。与白芍、甘草配伍可增强缓急止痛之效。

4. 蝉蜕的特殊应用
此药在胃病中运用颇具特色,主要针对:①风邪犯胃证;②胃络不和之痒症;③痰气交阻之噎膈。与旋覆花、郁金同用效果尤佳。

三、临床运用原则
1. 辨证为先:必须严格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
2. 剂量把控:虫类药多有小毒,应遵循"渐加"原则。
3. 配伍禁忌:注意与十八反、十九畏药物的配合。
4. 疗程控制: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结语:
虫类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异类相使"的配伍智慧。然临床运用须参合四诊,明辨病机,方能发挥其独特疗效。建议后学在使用时,当先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药效与反应,循序渐进,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全文798字)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6 07:00 | 顯示全部樓層
《虫类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要义与临证心得》

虫类药在脾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为中医"以虫通络"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就蜣螂、九香虫、地龙、蝉蜕四味虫药的运用精髓,结合经典理论与临证经验,作系统阐发。

一、虫药运用理论基础
《内经》云:"久病入络",脾胃病日久必及血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创"虫蚁搜剔"法,谓其能"追拔沉混气血之邪"。食管属"胃之系",其病机关键在于"瘀阻胃络"。虫类药具走窜之性,尤善疏通经隧瘀滞,此正合《金匮要略》"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去瘀不在攻,而在通络"之旨。

二、临证用药精要
1. 蜣螂运用三法
(1) 食管癌运用:取《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瘛疭"之破结功效,配伍莪术、急性子,形成"三阶梯"通降法。临床观察表明,加用蜣螂组较对照组吞咽改善率提升37.5%(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