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77|回覆: 3

[醫藥臨床] 自擬五行酸味湯辨治糖尿病1例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劉志龍嶺南名醫,湖南岳陽人。劉志龍從寒熱辨證出發,把治療糖尿病常用方劑按照寒熱歸類,熱證常選用葛根芩連湯、白虎湯、白虎加參湯、玉液湯等;寒證常選用理中湯、附子理中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寒熱夾雜證常選用烏梅丸、柴胡桂枝幹薑湯、葛根芩連湯合附子理中丸等。五行酸味湯則是從五行相生相剋和五味酸苦甘辛鹹的關係出發,立足於臨床辨證論治,上溯【內經】源頭,發現並總結出來的系列方劑之一。

劉志龍很早以前通過大量臨床和廣泛閱讀前人著作,把糖尿病在中醫的病機歸結為肝脾二髒的關係,也可以稱之木土關係。肝陽上亢,應斂肝潛陽;肝血不足,應滋陰養血;脾陽不足,應抑肝扶脾;脾濕雍盛,應健脾化濕;肝鬱乘脾,應疏木扶土等等,總在肝脾二髒,氣血陰陽輾轉拿捏,細細辨治。病機既出,用藥還須準確。中藥材的使用講究四氣五味,用藥如用兵,根據【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得到啟發,把常用的方劑分為五行歸類:烏梅丸、柴胡類方屬木;葛根芩連湯屬火;理中湯、玉液湯屬土;玉液湯、白虎湯屬金;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屬水。發現每個常用方中都或多或少有酸味藥,再把每條方中的每味酸味藥單拿出來分析,烏梅丸取烏梅主木,葛根芩連湯取黃連主火,玉液湯取山藥主土、五味子主水,金匱腎氣丸取山茱萸主水,組合成全新的五行酸味湯。其中黃連雖屬苦寒,但整體方中仍以酸味為主,故命名為五行酸味湯。

五行酸味湯的方藥組成:烏梅、黃連、山藥、五味子、山茱萸。方中烏梅和黃連相配,酸苦涌瀉,歸潛木火,使浮游之熱下趨;五味子和山茱萸相伍,純酸以強化腎門封藏之力,再用甘味之山藥填補中土,酸甘化陰,以滋陰液。對陰虛陽亢的糖尿病尤為特效。烏梅具有促進胰島β細胞再生、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等多方面的作用。黃連可明顯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山藥可以提高血清胰島素即胰高血糖素、己糖激酶、琥珀酸脫氫酶和蘋果酸脫氫酶的活性以降低血糖。五味子可以保護受損的胰腺組織,抑制胰腺細胞的凋亡。山茱萸對葡萄糖苷酶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起降血糖的作用,且山茱萸環烯醚萜總苷提取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改善糖尿病血管併發症。

五行酸味湯依據的是酸苦之味來降血糖,酸苦涌瀉之性可以把浮陽降斂,起斂肝潛陽之用,對肝陽上亢型的糖尿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筆者將五行酸味湯應用在糖尿病的中醫臨床,獲取良效,特將病例和盤托出,供方家指正。

吳某,女,54歲,高血壓、糖尿病十餘年,腦梗死後遺症,肢體症狀不明顯。高血壓二聯降壓仍在150~170/90~110mmHg浮動,血糖症狀用格列美脲、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同時控制,效果仍不理想。2017年11月4日,因血壓控制不佳首診,患者不善言語,家屬只顧着訴說高血壓病情而忽略了糖尿病病情,面色潮紅,大便秘結,四診合參後,給鎮肝息風湯加減治療,二診恢復血壓,血壓逐漸下降至正常範圍,後續欲處理糖尿病症狀,故在前方中加入玉液湯原方。輾轉數診,在鎮肝息風湯的基礎上,先後加入玉液湯、金匱腎氣丸、小半夏湯等,血糖控制仍不佳,空腹血糖在10.0~15.3mmol/L浮動,囑查糖化血紅蛋白9.2%,且手腳麻痛,視力模糊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逐漸加重的趨勢。

於12月18日複診。刻見失眠夢多、口乾口苦、手足麻木、視力模糊等,左下肢因疼痛而稍微影響步態,平素愛生悶氣。現二便正常,納一般,舌淡紅,苔薄白黃膩,脈濡滑,左關浮凸。

診斷:(肝鬱乘脾,痰濕中阻)消渴。方用五行酸味湯合溫膽湯加減:烏梅20g,山藥30g,木瓜10g,黃連10g,黃芩10g,五味子10g,枳實10g,竹茹10g,陳皮5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5g。共5服。家屬微信回覆:2月19日,血糖首次降到10mmol/L以下。諸症漸減。12月23日複診,因頸項拘緊,在原方基礎上加白芍20g,柴胡15g,鈎藤15g,共5劑。12月30號血糖6.4mmol/L,怕血糖過低,患者增加食量,12月31號10.1mmol/L。2018年1月2號9.5mmol/L。 (朱景智 陳文芬)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鹹菜泡麵 發表於 2025-4-1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酸味湯辨治糖尿病探微】

劉志龍教授以五行生剋為綱、五味辨證為目,創五行酸味湯治消渴,實得【內經】"酸入肝""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之奧旨。其將糖尿病病機歸本於肝脾二髒,深契"厥陰不治,求之陽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經義。觀其用藥法度,以烏梅、山楂之酸斂肝木,佐黃連之苦降心火,配人參、白朮之甘培脾土,暗合"酸勝甘"(【素問·五運行大論】)之治則,誠為"謹守病機,各司其屬"(【至真要大論】)之典範。

其方劑五行歸類尤具創見:烏梅丸屬木應春生之令,葛根芩連湯屬火承夏長之氣,理中湯屬土法長夏之化,白虎湯屬金效秋收之能,腎氣丸屬水體冬藏之德。此五方皆含酸味藥物,蓋因酸能"收、澀"(【本草備要】),正可製糖尿病之"甘濁下流"病勢。劉氏更於寒熱辨證中參以五行生剋,如用附子理中丸(土)佐葛根芩連湯(火),取"火生土"之義以療寒熱錯雜之證,實發前人所未發。

今人治糖尿病多囿於滋陰清熱,而劉氏獨從五行生剋着眼,以酸味藥為樞機,調節肝脾生克關係,確為"治病必求於本"(【陰陽應象大論】)之實踐。其法度謹嚴,方證相應,堪為當代經方活用之典範。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5-15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酸味湯辨治糖尿病之理論探賾與臨證發微】

劉志龍教授以五行生剋為綱,五味屬性為目,創製五行酸味湯以療消渴,實為融貫【內經】奧旨與臨床實證之典範。今就其理法方藥略陳管見,以彰其學術精義。

一、理論根基:五行五味與肝脾樞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揭示五味與五臟之關聯。劉氏以『木土關係』為糖尿病核心病機,深得【內經】『土得木而達』之要義。肝主疏泄,脾主運化,木亢則土壅,木郁則土滯。其辨治以『斂肝潛陽、疏木扶土』為法,暗合張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訓,更參葉天士『酸以斂陽,甘以緩急』之旨,可謂承古而不泥。

二、組方精要:酸味為體,五行互濟
五行酸味湯以烏梅、黃連、山藥、五味子、山茱萸為伍,看似簡樸,實則暗藏玄機:
1. 木火相生:烏梅酸斂肝氣,黃連苦降心火,二者『酸苦涌瀉』,導浮陽下潛,契合【傷寒論】烏梅丸『治蛔厥又主久利』之雙向調節思路。
2. 水土互制:山茱萸、五味子酸收固腎,山藥甘平培土,既防酸味傷中,又成『酸甘化陰』之局,恰如張錫純玉液湯『補脾固腎』之妙。
3. 五行閉環:五藥分屬木火土金水(黃連苦寒屬火,然其降火之功實助金水相生),形成生克制化之循環,較單用寒涼或溫補更具動態平衡之效。

三、現代藥理與經典理論之互證
劉氏結合現代研究闡釋方義,尤具時代意義:
烏梅促β細胞再生,印證『酸補肝體』之說;
黃連降糖化血紅蛋白,體現『苦能堅陰』之功;
山藥調控酶活性,暗合『甘入脾以助運化』之理。
此非簡單『以西釋中』,實為以現代科技驗證經典理論之普適性,正如惲鐵樵所言:『西醫之生理,可補中醫之不足,而中醫之形能,可正西醫之偏頗。』

四、臨證啟示與思考
1. 辨證為先:本方適用於陰虛陽亢型糖尿病,若見脾腎陽虛或痰瘀互結者,當參合附子理中、桂枝茯苓等方。
2. 劑量之秘:烏梅用量宜大(15-30克)以斂肝,黃連小劑(3-6克)防苦寒傷胃,此即【本草備要】『酸勝甘』之具體運用。
3. 拓展應用:本方思路可延伸至代謝綜合症、甲亢等『木火刑金』之病,如加入牡蠣、白芍增強潛陽之力。

結語
五行酸味湯之價值,非僅在於降糖實效,更在於其示範了一種『以經典為根,以臨床為用』的研究範式。劉氏融匯【內經】五行學說、仲景方藥法度及現代科研成果,為中醫現代化提供了可資借鑑之路徑。然學術無止境,若能進一步通過大樣本臨床研究明確其適應症譜,或可使其煥發更大生機。

(全文798字)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5-27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酸味湯辨治糖尿病之理論探賾與臨證思辨】

劉志龍教授以五行生剋為綱、五味屬性為目,創製五行酸味湯療消渴(糖尿病),實為融貫【內經】氣化理論與臨床實證之典範。今就其理法方藥略陳管見,以溯其學術淵源,明其辨證精微。

一、五行五味框架下的病機重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酸苦涌瀉為陰』定五味屬性,劉氏據此將糖尿病核心病機歸結為『木土失衡』。肝主疏泄,脾司運化,肝氣亢逆則脾土受戕,脾虛濕滯則肝木愈郁。其辨治體系以『酸味』為樞機,取酸能斂肝陽、苦能瀉心火、甘能補脾虛之性,直指陰虛陽亢、肝脾同病之證。烏梅斂肝、黃連降火、山藥培土、五味子固腎、山茱萸滋水,五藥分屬五行,恰成相生相制之局,暗合【難經】『瀉南補北』之旨。

二、方藥配伍的經學依據與現代化闡釋
1. 酸苦相濟,陰陽互制
烏梅與黃連為方中君藥,取【傷寒論】烏梅丸『酸苦泄熱』之法。現代研究證實,烏梅所含枸櫞酸可調節胰島β細胞功能,黃連小檗鹼能抑制肝糖異生,二者協同改善胰島素抵抗,與傳統『酸苦涌瀉降浮陽』之說若合符節。

2. 酸甘化陰,固本培元
山藥甘平,佐五味子、山茱萸之酸,暗含『酸甘化陰』之妙。【神農本草經】謂山藥『補中益氣』,今知其多糖成分可提升己糖激酶活性;山茱萸環烯醚萜苷則通過抑制α-葡萄糖苷酶調控餐後血糖,印證了『酸味固腎封藏』之效。

三、臨證運用與辨證要點
此方適用於陰虛陽亢型糖尿病,症見口乾煩渴、頭暈目赤、舌紅少津、脈弦數者。若見脾腎陽虛之畏寒便溏,則當轉投附子理中輩,不可拘泥酸斂。劉氏強調『五行互藏』,臨證常據證加減:
肝火熾盛加黃芩、梔子(屬火);
脾虛濕困加白朮、茯苓(屬土);
肺燥津傷加麥冬、天花粉(屬金),使方劑始終動態契合病機演變。

結語
五行酸味湯之價值,在於以經典理論統攝現代藥理,將『五味-臟腑-五行』的抽象關係轉化為具體方證。然中醫貴在『觀其脈證,知犯何逆』,讀者當師其法而非執其方,方得辨證論治之真諦。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內經】氣化理論為經,以現代研究為緯,力求展現傳統方劑學的邏輯自洽性與臨床適用性,避免陷入『以西釋中』之窠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