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0|回復: 2

[医药临床] 白萝卜明矾汁治手脚多汗症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手脚多汗症多见于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青年人。手脚多汗多由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手掌多汗可影响写字、绘画和精细手工的制作。足底多汗,汗液不能很快蒸发,导致表皮浸渍变白,趾间更明显。而由于汗液中的有机质被分解,常会产生刺激性异味,令人苦恼。临床采用白萝卜明矾汁外洗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取鲜白萝卜片600g,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2次。一般连用3~5天可获显效。

方中萝卜又名莱菔,味辛、甘,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中益气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萝卜含糖类、香豆酸、阿魏酸等有机酸和多种氨基酸,又含葫芦巴碱、胆碱、腺嘌呤、莱菔碱、维生素C等成分,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较为敏感;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润泽皮肤。明矾味酸、涩,性寒,有祛湿、收敛、止汗之功效。两者同用浸泡手脚,药性直接作用于患处,故对手脚多汗症有较好疗效。(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江决 發表於 2025-4-27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萝卜明矾汁治手脚多汗症之医理阐微》

郭旭光医师所述白萝卜配伍明矾外治法,实为融合药食同源与矿物药用的传统智慧。今从医理、药理、治法三端详析如下:

一、病机与治法对应
手脚多汗症,《诸病源候论》归为"漏泄"范畴,其本在脾胃运化失司,标在腠理不固。白萝卜辛甘凉性,正合《本草备要》"莱菔下气宽中"之论,能调脾胃气机;明矾酸涩收敛,暗合《本草纲目》"矾石止阴汗"之效。二者一疏一敛,恰应"调理中焦,固表止汗"之治则。

二、药物配伍精义
白萝卜所含莱菔碱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其有机酸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此即"清热解毒"现代诠释。明矾之硫酸铝钾成分,经实验证实可使蛋白质凝固收敛,使汗腺导管暂时收缩。二者协同,既治汗出之标(明矾),又调脾胃之本(萝卜),深得"标本兼顾"之旨。

三、外治法特色
此方遵"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原则,通过浸泡使药效直达病所。水温宜控制在40℃左右,因此温度最利毛孔舒张吸收药力。每日两次之频次,符合《外台秘要》"药力相续"的要求。现代研究证实,皮肤在20分钟浸泡后可提高药物渗透率3-5倍。

注意事项:
1. 明矾浓度需严格控制在0.6%(15g/2500ml),过高易致皮肤干裂
2. 浸渍型足汗症应先治真菌感染
3. 情志因素明显者当配合调神
4. 连用5日无效者需更方

此方体现了传统医学"简、便、廉、验"的特色,然正如文末所注,个体差异不可不察。建议先用萝卜单方试敏,确认无不良反应再加明矾。若兼见口干舌红等阴虚之象,可酌加生地汁30ml同煎。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4-29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萝卜明矾汁治手脚多汗症之医理阐微》

郭旭光医师所述白萝卜配伍明矾外治法,实为融汇本草精华与临床经验之良方。今试从医理、药性、配伍三端详析其奥义。

一、病机探本
手脚多汗症,《诸病源候论》谓之"漏泄",其本在脾胃运化失司。《黄帝内经》有云:"脾主四肢",脾胃气虚则津液失摄,湿热内蕴则迫津外泄。青年患者情志易动,肝气乘脾,更易致此疾。白萝卜《本草纲目》称其"下气宽中,消谷去痰",正合健运中焦之要义。

二、药物析微
白萝卜(莱菔)性凉而味辛甘,其独特处在于兼具宣发与收敛之性。现代研究所示抗菌成分,实与《神农本草经》"去邪热气"之说暗合。其富含维生素C与氨基酸,外用时能修复浸渍之肤,此即"生肌"功效之现代表征。明矾一物,《本草求真》谓其"燥湿坠痰,收涩固脱",其铝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正合"敛汗"之效。二者寒凉相济,既清湿热又固腠理。

三、配伍精义
此方妙在"通""涩"并用:白萝卜通利三焦以绝汗源,明矾收敛毛孔以塞汗路。煎汤外浸之法,遵《外科正宗》"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之训,使药力直达病所。水温控制尤具深意,40℃左右正可舒张毛孔而助药渗,又不过热伤阴。

四、临证要点
1. 鲜萝卜取汁,贵在生用其气,久煎反失宣散之力
2. 明矾用量须准,过量则燥烈伤肤
3. 浸洗后当以棉巾蘸干,忌用力擦拭
4. 情志调摄尤为根本,可辅以甘麦大枣汤内服

此方虽简,实寓"标本兼顾"之旨。然需申明:若见汗出如油、肢冷脉微者,此乃阳脱之兆,断非外治可解,急当回阳固脱。医道精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患者还当寻诊明医,辨证施治。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