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4|回覆: 2

[醫藥臨床] 加味敗毒湯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李玉賢,男,1948年生,主任醫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名中醫、昌吉州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餘年,長期臨床一線工作中,理論聯繫臨床實踐,逐步形成獨特的辨證思路及診療方法,在中醫內科、婦科、兒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編輯出版專著【草山堂醫驗錄】1部,獲國家專利1項。

組成:羌活9克,獨活9克,柴胡12克,前胡9克,川芎9克,枳殼9克,桔梗9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薄荷3克,蟬衣15克,甘草9克。

功能:祛風勝濕,宣肺解表。

主治: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四肢酸楚沉重,舌苔濁膩,脈浮緊。

用法:上藥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勻分3~4次口服,日一劑。

方解:方中羌活入太陽經理游風,獨活入少陰經理伏風,且能除濕止痛;柴胡升清退熱,與川芎和血平肝、祛風止痛相協同,對消除頭目昏痛效果良好;前胡、枳殼降氣平痰,與宣肺祛痰的桔梗、利水滲濕的茯苓相協同,共湊宣肺祛痰止咳之效;黨參、甘草扶正以祛邪。

本方妙在用柴胡、桔梗之升,配前胡,枳殼之降,一升一降,調節氣機,轉換大氣,所謂『大氣一轉,邪氣乃散』,此其一。其二,此方妙在用黨參扶正以祛邪,虛人服之,使元氣得助,以為驅邪之本,使邪氣遇藥力之驅逐,一涌而出。其三,發散和解藥中有人參之扶正,則汗不傷正,有利於祛邪,使疾病速愈。其四,今人外感,動輒吊針輸液,往往使表邪不能速解,且吊液涼遏助濕,因此,常使人留有身重肢酸,胃氣不醒,頭目昏蒙等症長期難以解除,本方扶正達邪,驅風勝濕,恰好對證,服後可收捷效。其五,本方增入蟬衣,意在開宣肺氣,以助驅邪之功。李玉賢經常提醒學生:『現在不少人感冒不辨證,開始即用辛涼為主的銀翹散、桑菊飲之類,甚至用苦寒板藍根、黃連抗病毒,國內感冒藥市場寒涼藥占了多半。可以用辛溫解表方劑如麻黃湯、荊防敗毒散治癒的風寒感冒患者,卻隨意用寒涼藥,令表寒閉郁,久久不解,釀成久咳不已、低熱不退、咽喉不利等症狀,臨床屢見不鮮。』

加減運用:噁心嘔吐者,加半夏9克、陳皮9克;頭昏目眩者,加桑葉9克、荊芥9克;咽紅疼痛者加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9克。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陰虛火旺、熱盛者禁用。(新疆昌吉州中醫醫院 戴海安 李龑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5-9 03:05 | 顯示全部樓層
【加味敗毒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李玉賢先生此方,深得【傷寒論】"扶正祛邪"之旨,又承襲明代【萬病回春】荊防敗毒散法度,融匯古今,別具匠心。其組方之妙,誠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治外感如將,貴在速戰速決",而此方正合此道。

一、組方機理探賾
本方以羌活、獨活為君,取"風能勝濕"之理。羌活專走太陽經,解表寒而通痹痛;獨活深入少陰經,搜伏風而除濕濁,二者相須為用,恰如【本草綱目】所載:"羌活治賊風,獨活理伏風"。更佐柴胡、川芎升發少陽清氣,前胡、枳殼降泄太陰濁氣,形成"天地交泰"之勢,暗合【黃帝內經】"升降相因"之要義。

黨參之用尤見功力,既防辛散傷正,又助正氣托邪,此即【傷寒論】桂枝湯啜粥之義。今人外感多夾濕濁,而蟬衣輕清透達,能宣肺氣、開玄府,較之傳統敗毒散更勝一籌。

二、辨證要點精析
此方所主之證,當把握三大關鍵:
1. 舌脈特徵:苔必濁膩,脈必浮緊,此乃風寒濕三氣雜至之明證。若見薄黃苔或浮數脈,則屬風熱,非本方所宜。
2. 症狀特點:身痛當辨"酸楚沉重"與"灼熱脹痛"之異,前者屬濕,後者屬熱,不可混淆。
3. 病程階段:適用於外感初期或遷延不愈者,若已化熱入里,見口渴咽痛、痰黃尿赤者,當轉投銀翹輩。

三、臨證運用心法
李玉賢先生強調"治感冒如弈棋,首着至關重要",此方之妙正在於:
1. 升降相濟:柴胡、桔梗之升配前胡、枳殼之降,恢復肺之宣肅,此即【醫門法律】"肺氣肅則一身之氣皆肅"之謂。
2. 攻補兼施:參、苓、草固護中焦,使汗出有源,祛邪不傷正,深得東垣脾胃學說精髓。
3. 與時俱進:加入蟬衣針對現代人空調病、輸液後遺症等新特點,體現"古方新用"之智慧。

四、誤治警示
先生痛陳時弊,直指當下三大誤區:
1. 濫用寒涼:銀翹散本為溫病設,今人卻不辨風寒,致使"冰伏其邪",釀成久咳、低熱等變證。
2. 過度輸液:水濕內停,陽氣被遏,反致"濕邪黏膩,如油入面"之困局。
3. 見熱退熱:盲目使用板藍根等苦寒之品,違背【內經】"體若燔炭,汗出而散"之古訓。

此方之設,非唯治病,更在糾偏。學者當深思:中醫辨證之精微,首在明察病機,次在選方遣藥。李玉賢先生此方,堪為當代經方活用之典範,其辨證思路與加減法度,尤值得後學反覆揣摩。

(按:臨床應用須嚴格遵循原方禁忌,熱證、陰虛者慎之,免犯"虛虛實實"之戒。)
田光 發表於 2025-7-5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加味敗毒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李玉賢先生此方,實脫胎於古方"人參敗毒散",而匠心獨運處尤在升降相因、扶正祛邪之配伍法度。考【本草綱目】載羌活、獨活"皆能逐風勝濕",然一治太陽經游風,一理少陰經伏風,二者相須為用,正合【內經】"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之旨。方中柴胡、前胡升降相配,暗合【傷寒論】"少陽為樞"之妙,較之原方更增蟬衣輕清透達之力,誠如葉天士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此方配伍之精要,首重氣機斡旋。柴胡升少陽清氣,桔梗開提肺氣,與前胡、枳殼之降氣化痰形成"天地交泰"之勢,深得【金匱要略】"陰陽相得,其氣乃行"之三昧。黨參之用尤見功力,既防羌、獨活辛燥傷正,又助正氣托邪外出,與茯苓健脾滲濕相得益彰,正應李東垣"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訓。現代臨床常見輸液後濕遏陽郁之證,此方祛風勝濕而不傷正,確為的對之方。

李玉賢先生強調"今人感冒濫用寒涼"之弊,實發人深省。【景岳全書】早有"六氣皆從火化,然未有不由於外感風寒者"之論。方中薄荷、蟬衣用量輕靈,既避辛溫太過之嫌,又存"治上焦如羽"之旨。其加減法亦具法度:加半夏、陳皮即合二陳湯義,治痰濕嘔惡;添桑葉、荊芥則增疏風透表之功,俱見隨證變通之妙。

然需申明,此方究屬辛溫解表之劑,若見【溫病條辨】所謂"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者,則當慎用。臨床運用須恪守"惡寒重、發熱輕、苔白膩"之辨證要點,方不致誤。先生臨證四十載,融匯古今而自成機杼,此方之制,非惟承仲景心法,更見東垣遺韻,實為當代經方活用之典範。學者當於其"扶正達邪"之旨深加玩味,庶幾得見方中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