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3|回覆: 2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鈎藤天竺黃湯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鄧啟源,1933年生,福建省邵武市人,主任醫師,福建省名中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60餘年,參與省級以上科研項目七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臨床運用鈎藤天竺黃湯治療小兒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咳喘收到良好效果。

組成:鈎藤10克,天麻6克,天竺黃6克,全蠍6克,姜蠶6克,車前子6克,萊菔子10克,生大黃6克,木通3克,川黃柏6克,麻黃4克。

功效:清肺止咳,祛痰平喘,通二便。

主治:本方用於小兒咳嗽,痰鳴,喘息不能平臥,伴有發熱,大便不通或通而不暢,雙肺呼吸音粗、哮鳴音、乾濕性囉音,脈象洪數或弦數。

方解:方以鈎藤為君平肝熄風,治療小兒夜啼瘛瘲;天麻熄風止痙,平肝潛陽,療小兒驚癇;天竺黃祛風熱、利竅豁痰;全蠍治諸風,止抽搐;姜蠶祛風化痰;車前子清利濕熱、清肺化痰;萊菔子理氣化痰,止咳平喘,通利二便;黃柏清除濕熱;生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木通清心利尿,祛胃腑邪熱;炙麻黃宣肺平喘,降氣止咳。

加減運用:邪火旺盛者,可於方中加入生石膏30克、黃芩8克、知母6克、柴胡6克清里熱;倘若咳喘甚者,可於方中加入葶藶子10克、地龍5克;若是痰涎壅甚者,可於方中加入白芥子,同時增加生大黃的用量。(福建省邵武市中醫院 鄧裔超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Y)

董所 發表於 2025-5-20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鈎藤天竺黃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鄧啟源先生所創鈎藤天竺黃湯,乃融匯肝肺同治、上下分消之法,針對小兒痰熱壅肺、風動氣逆之證,頗具匠心。今就方劑結構、配伍精要及臨證化裁略陳管見。

一、組方機理探賾
本方以鈎藤為君,取其輕清透達之性,平肝熄風而解痙,契合小兒"肝常有餘"之生理特點。輔以天麻、全蠍、僵蠶(註:原文"姜蠶"當為"僵蠶"之筆誤),三藥協同,既助鈎藤熄風定驚,又兼化痰通絡之效,共治痰熱引動肝風之瘛瘲驚啼。天竺黃為兒科痰熱要藥,其性甘寒,善豁痰利竅而不傷正,與僵蠶相伍,尤擅消痰鳴喘促。

肺與大腸相表里,方中生大黃、萊菔子通腑降濁,上病下取,導肺熱從腸腑而出;車前子、木通利水滲濕,使邪熱從小溲分消,二便通調則肺氣自降。更以麻黃宣肺開閉,與大黃形成"宣上通下"之勢,暗合"提壺揭蓋"之妙。黃柏清下焦濕熱,防熱邪深陷,全方升降相因,標本兼顧。

二、證治要點辨析
本方主治證屬痰熱閉肺兼肝風內動,其辨證眼目在於:咳喘痰鳴伴大便不通、脈象洪數。若見指紋紫滯、舌紅苔黃膩者尤為適宜。然需注意,全蠍、大黃等藥峻烈,中病即止,體弱患兒當酌減其量。鄧氏加減法中,石膏、黃芩之增,意在清氣分熾熱;葶藶子、地龍之用,專攻痰瘀壅肺之重症,皆示人隨證變通之活法。

三、古今互參之思
此方與【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涼驚丸頗有淵源,然鄧氏更重通腑泄熱與熄風化痰並舉。現代研究表明,鈎藤鹼、天竺黃多糖等成分確有抗驚厥、鎮咳祛痰作用,而大黃通便可降低胸腔壓力,佐證本方配伍之科學性。

結語
鈎藤天竺黃湯體現了鄧啟源先生"治小兒如縷薄冰,既需膽大,尤要心細"的學術思想。然臨床運用須謹記:小兒臟腑嬌嫩,攻伐之劑當權衡邪正,外感初起或虛寒喘嗽者非其所宜。學者若能參透方中"風痰並治、三焦分消"之理,則於兒科急症治療必多裨益。

(按:僵蠶【神農本草經】原名"白僵蠶",後世簡稱"僵蠶",非"姜蠶";方中劑量適用於3-5歲患兒,臨證需隨年齡調整。)
yanqzh 發表於 2025-7-2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鈎藤天竺黃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鄧啟源先生所創鈎藤天竺黃湯,融匯肝肺同治、痰熱並消之法,於小兒咳喘痰鳴之證頗具卓效。其組方精當,契合兒科"易驚、多痰、熱盛"之病理特點,今試析其理法如下:

一、立方旨要:風痰熱並治
小兒"肝常有餘,肺常不足",外邪襲肺易引動肝風,風火相煽則咳喘痰壅。本方以鈎藤為君,取其輕清透達之性,平肝熄風而兼透邪熱;天麻、全蠍、姜蠶三藥協君,共成熄風止痙之功,尤善截斷驚風抽搐之變。更以天竺黃豁痰開竅,合車前子、萊菔子通利二便,使痰熱從下焦分消,暗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而變通為清降之法。

二、配伍精義:宣降相因
方中麻黃宣肺開閉,大黃通腑瀉熱,一宣一降,復肺氣肅降之權。此"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之妙用,腑氣通則肺熱自降。黃柏、木通清利三焦濕熱,佐制麻黃溫燥,全方寒溫相制,無過偏之弊。

三、加減法度:因證制宜
鄧氏加減法尤重辨證:
1. 熱盛者加石膏、黃芩,此白虎湯意,清陽明氣分熾熱;
2. 痰壅喘甚增葶藶、地龍,取葶藶大棗瀉肺湯峻逐痰飲,地龍通絡解痙;
3. 便秘甚者重用大黃,兼白芥子溫化痰涎,體現"急下存陰"之變通。

四、臨證啟悟
此方特色在於:
肝肺同調:小兒咳喘多夾驚惕,治肺不忘平肝,較單純宣肺方更切病機;
二便分消:痰熱膠結必假二便為出路,非徒恃止咳;
量輕效宏:兒科用藥貴在輕靈,諸藥劑量精當,契合小兒"髒氣清靈"之體。

然須注意:方中全蠍、大黃等藥,需據年齡體質調整用量;若見舌絳無苔、陰傷明顯者,當參入養陰之品。鄧氏此方,堪為治療小兒痰熱咳喘之典範,然臨床運用尤需辨證精確,方不致誤。

(按:本文所述方藥,須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盲目套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