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5|回復: 2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钩藤天竺黄汤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邓启源,1933年生,福建省邵武市人,主任医师,福建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年,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七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临床运用钩藤天竺黄汤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喘收到良好效果。

组成:钩藤10克,天麻6克,天竺黄6克,全蝎6克,姜蚕6克,车前子6克,莱菔子10克,生大黄6克,木通3克,川黄柏6克,麻黄4克。

功效:清肺止咳,祛痰平喘,通二便。

主治:本方用于小儿咳嗽,痰鸣,喘息不能平卧,伴有发热,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双肺呼吸音粗、哮鸣音、干湿性啰音,脉象洪数或弦数。

方解:方以钩藤为君平肝熄风,治疗小儿夜啼瘛疭;天麻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疗小儿惊痫;天竺黄祛风热、利窍豁痰;全蝎治诸风,止抽搐;姜蚕祛风化痰;车前子清利湿热、清肺化痰;莱菔子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通利二便;黄柏清除湿热;生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木通清心利尿,祛胃腑邪热;炙麻黄宣肺平喘,降气止咳。

加减运用:邪火旺盛者,可于方中加入生石膏30克、黄芩8克、知母6克、柴胡6克清里热;倘若咳喘甚者,可于方中加入葶苈子10克、地龙5克;若是痰涎壅甚者,可于方中加入白芥子,同时增加生大黄的用量。(福建省邵武市中医院 邓裔超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董所 發表於 2025-5-20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钩藤天竺黄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邓启源先生所创钩藤天竺黄汤,乃融汇肝肺同治、上下分消之法,针对小儿痰热壅肺、风动气逆之证,颇具匠心。今就方剂结构、配伍精要及临证化裁略陈管见。

一、组方机理探赜
本方以钩藤为君,取其轻清透达之性,平肝熄风而解痉,契合小儿"肝常有余"之生理特点。辅以天麻、全蝎、僵蚕(注:原文"姜蚕"当为"僵蚕"之笔误),三药协同,既助钩藤熄风定惊,又兼化痰通络之效,共治痰热引动肝风之瘛疭惊啼。天竺黄为儿科痰热要药,其性甘寒,善豁痰利窍而不伤正,与僵蚕相伍,尤擅消痰鸣喘促。

肺与大肠相表里,方中生大黄、莱菔子通腑降浊,上病下取,导肺热从肠腑而出;车前子、木通利水渗湿,使邪热从小溲分消,二便通调则肺气自降。更以麻黄宣肺开闭,与大黄形成"宣上通下"之势,暗合"提壶揭盖"之妙。黄柏清下焦湿热,防热邪深陷,全方升降相因,标本兼顾。

二、证治要点辨析
本方主治证属痰热闭肺兼肝风内动,其辨证眼目在于:咳喘痰鸣伴大便不通、脉象洪数。若见指纹紫滞、舌红苔黄腻者尤为适宜。然需注意,全蝎、大黄等药峻烈,中病即止,体弱患儿当酌减其量。邓氏加减法中,石膏、黄芩之增,意在清气分炽热;葶苈子、地龙之用,专攻痰瘀壅肺之重症,皆示人随证变通之活法。

三、古今互参之思
此方与《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凉惊丸颇有渊源,然邓氏更重通腑泄热与熄风化痰并举。现代研究表明,钩藤碱、天竺黄多糖等成分确有抗惊厥、镇咳祛痰作用,而大黄通便可降低胸腔压力,佐证本方配伍之科学性。

结语
钩藤天竺黄汤体现了邓启源先生"治小儿如缕薄冰,既需胆大,尤要心细"的学术思想。然临床运用须谨记:小儿脏腑娇嫩,攻伐之剂当权衡邪正,外感初起或虚寒喘嗽者非其所宜。学者若能参透方中"风痰并治、三焦分消"之理,则于儿科急症治疗必多裨益。

(按:僵蚕《神农本草经》原名"白僵蚕",后世简称"僵蚕",非"姜蚕";方中剂量适用于3-5岁患儿,临证需随年龄调整。)
yanqzh 發表於 2025-7-2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钩藤天竺黄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邓启源先生所创钩藤天竺黄汤,融汇肝肺同治、痰热并消之法,于小儿咳喘痰鸣之证颇具卓效。其组方精当,契合儿科"易惊、多痰、热盛"之病理特点,今试析其理法如下:

一、立方旨要:风痰热并治
小儿"肝常有余,肺常不足",外邪袭肺易引动肝风,风火相煽则咳喘痰壅。本方以钩藤为君,取其轻清透达之性,平肝熄风而兼透邪热;天麻、全蝎、姜蚕三药协君,共成熄风止痉之功,尤善截断惊风抽搐之变。更以天竺黄豁痰开窍,合车前子、莱菔子通利二便,使痰热从下焦分消,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变通为清降之法。

二、配伍精义:宣降相因
方中麻黄宣肺开闭,大黄通腑泻热,一宣一降,复肺气肃降之权。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之妙用,腑气通则肺热自降。黄柏、木通清利三焦湿热,佐制麻黄温燥,全方寒温相制,无过偏之弊。

三、加减法度:因证制宜
邓氏加减法尤重辨证:
1. 热盛者加石膏、黄芩,此白虎汤意,清阳明气分炽热;
2. 痰壅喘甚增葶苈、地龙,取葶苈大枣泻肺汤峻逐痰饮,地龙通络解痉;
3. 便秘甚者重用大黄,兼白芥子温化痰涎,体现"急下存阴"之变通。

四、临证启悟
此方特色在于:
肝肺同调:小儿咳喘多夹惊惕,治肺不忘平肝,较单纯宣肺方更切病机;
二便分消:痰热胶结必假二便为出路,非徒恃止咳;
量轻效宏:儿科用药贵在轻灵,诸药剂量精当,契合小儿"脏气清灵"之体。

然须注意:方中全蝎、大黄等药,需据年龄体质调整用量;若见舌绛无苔、阴伤明显者,当参入养阴之品。邓氏此方,堪为治疗小儿痰热咳喘之典范,然临床运用尤需辨证精确,方不致误。

(按:本文所述方药,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套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